近年來,雲南盈江縣卡場鎮聚焦產業發展多而零散、收益少而不穩的問題,針對貧困戶做不來產業、放不大收益、原地踏步、自我循環的困局,結合全鎮資源稟賦、地域特點、產業底子,明確了把蠶桑產業作爲全鎮支柱產業。

構建“兩個階段”蠶桑產業發展格局,以“一二三”措施齊步走邁開發展步伐,穩步推進桑園面積快速增長階段向種養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實現產業有樣子、發展有底子、貧困戶有裏子的疊加效果。

強化“一個核心”。黨組織抓帶頭,成立蠶桑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蠶桑辦,組建黨員服務工作隊。蠶桑任務分片包乾,黨員幹部先行先試,走村入戶宣傳動員,田間地頭一線指導,有力、有序、有效、有組織的推進蠶桑產業發展。

抓好“兩個建設”。一是建設一批示範點。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放大資源,高位推動建設10塊連片示範基地、1個小蠶共育基地。二是建設一批專業合作社。夯實組織化基礎,成立專業合作社,制度化推行“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的“3+1”模式,把農戶納入合作社、帶入產業鏈,確保幹有所得、勞有所獲。

完善“三項機制”。一是完善獎勵機制。培養蠶桑產業發展示範戶,示範引領農戶一起幹,產量高、帶動強的年底給予表彰獎勵。抓實“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公司反哺蠶桑專業合作社資金作爲產業發展基金。打出獎補“組合拳”,推動全鎮蠶桑產業提速增效。二是完善技術保障機制。在統一集中培訓的基礎上,統籌全鎮技術員全面指導,每村安排專人跟蹤學習,面對面、手把手、點對點指導全鎮種養戶。三是完善督查機制。鎮蠶桑辦每週督促工作推進、每月通報進度,“周督月報”,監督到位。

通過採取以上措施,全鎮呈現出四個好現象:一是進一步激活了組織優勢。錘鍊出了產業“雙帶”型黨員38名、致富帶頭人76名,示範引領作用凸顯,基層黨組織在羣衆中的認可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進一步涵養了人文底蘊。羣衆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從“粗放型”農業思維向“精耕細作”轉變,內生動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桑樹即是“搖錢樹”也是“綠化樹”,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提升了人居環境。三是進一步激活了特色資源優勢。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緊咬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做好夯實卡場鎮脫貧攻堅基礎和多樣化農業產業的大文章,憑藉連片基地建設,形成規模效應加快產業發展。四是進一步增加了羣衆收入。曾經的荒山變成了桑園,實現羣衆“家邊就業”“雨季仍有收入”的局面,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爲生動的現實,一改往日端着“金飯碗”空了“錢袋子”的尷尬境地。

截至2021年5月,全鎮蠶桑種植面積5306.97畝,有標準化蠶棚221棚、自建蠶棚223棚,建成小蠶共育基地1個、連片示範基地10塊,種植戶897戶,已基本達成“蠶桑專業鄉鎮”建設目標。

雲南網通訊員 張如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