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糉子裏的“新味道”

新華社太原6月14日電 題:糉子裏的“新味道”

呂夢琦、解園、陳志豪

兩片糉葉在手中環成一個錐形,舀一勺糯米裝入其中,再塞進幾顆紅棗,用拇指將糉葉壓實後,細線一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前夕,在山西太原市民李建茹的家中,全家老少齊聚一堂,洗糉葉、包糉子、上鍋煮……大家分工明確,其樂融融。

“包糉子是我們家端午節的重頭戲,從小到大沒斷過。”57歲的李建茹說,雖然現在買糉子也很方便,但親手包的總能讓她回憶起小時候的味道。

李建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喫糉子是在8歲的時候。她回憶道,母親不知從哪節省出些錢,在端午節前的一次趕會上買了糉葉和紅棗,加上家裏攢下的一些黃米,一家老少圍坐在院子裏包糉子,比過年都熱鬧。

“那年頭,糉子可是稀罕物。”李建茹說,全家6個兄弟姐妹,一人一個,“我經常喫一半剩一半,剩下的還能喫一頓,好像跟能多喫兩口似的。”

在李建茹兒時的記憶裏,浸透着糉葉香的黃米,搭配上軟爛的紅棗,撒上一小勺白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味道。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爲喫飯發愁了。每年端午節,李建茹也不分喫一個糉子了,每次都喫得飽飽的。她說,餡兒雖還是老樣子,喫起來卻沒有小時候香了。

“直到第一次喫到外地的糉子,才重新喚起了我的味蕾。”李建茹說。

1988年的端午節,剛參加工作的李建茹來到廣州出差,爲了過節的“儀式感”特意品嚐了當地的糉子。李建茹說:“從來不知道糉子還有其他口味!鹹肉的、蛋黃的、豆沙的……讓我大飽口福。”

在太原市山姆士超市糉子專櫃前,顧客已經絡繹不絕。專櫃負責人石綠葉介紹,和往年相比,蕎麥蜜豆、低糖多豆等多種低糖健康的糉子受到人們追捧。

在線上,商家推出的糉子更加五花八門。“人們對口味的獵奇感越來越強,促使我們不斷推陳出新。”杭州一家百年糉子老店知味觀的市場部經理楊薈芸說,繼去年推出了小龍蝦糉後,今年還推出了芝士烤糉等新口味。

“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再受地域限制。”楊薈芸說,2015年以後,客源逐漸從長三角地區拓寬至全國,目前有40%的顧客來自長三角地區之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