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导演曹金玲执导,王传君和齐溪主演的《莫尔道嘎》是一个独特的片子。

它在去年入围了第4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影片并没有选用俗套的故事来带领观众走进这片中国北部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而是用诗与现实游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因果轮回的故事。它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留下了关于人道暖和的思索。


莫尔道嘎在蒙语的意思是“出发”,据导演曹金玲先容:“听说成吉思汗征战世界前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部片子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也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主题首先是片子美术的立异。

白雪笼盖的森林原始景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从视觉表达、人物风情等方面就让人特别想一探毕竟。


《莫尔道嘎》在故事方面注重引入人文情愫,这大概是编剧出身的曹金玲跨界执导的原故,它所涉及的剧情元素更斗胆、更多元。

片子讲述了三代伐木工之家的隐秘旧事,但它又不是把这些辛酸的情绪一气注入在故事中,而是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碰撞促进剧情的发展,让人感触感染到的人与树、与森林之间这种不可言喻的情节。

当然叙事的目的是为了讲故事,片子中每个美术场景都是为了叙事服务的。但假如缺离了这些层层铺垫,《莫尔道嘎》显然是不会完整的,因此这部片子非常体现导演的沉心创作立场。

片中,无论是人与周边的动物、仍是人与森林的气场都需要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点渗入出来的。好比,林子母亲与黑熊冲突的伏笔以及幼熊与林子夫妇的交集,这些信息里有动物对人类在神灵敬畏的情感指引,也包括后来守护森林与守护内心的交融,这些琢磨不透的氛围和实体是互相联系的,也是互相存在的。


对于影片故事的角度,实在我有不同的看法。

从观影细节来看,从母亲救子的必然性,到伐木队长为多赚钱与林子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基于现实之上的生存逻辑。但,往往为了生存,我们理所当然的抛弃道义与守护精神,导演用林子这个人物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初心。

在整片观看过程中不断的情感拉据,忽然某瞬间我又有些读懂了伐木工对森林的情节。在直面不断的大小冲突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的靠近了主角的情绪。


我一开始有些瞧不起林子,更赏识林子哥哥的直率,但后来这个人因贪欲终极走向深渊时,他的结局仿佛给我敲了警钟。

我一开始很赏识春的“辣”,这种“辣”在洁白森林群居中特别刺眼。而,当她为了生活不断的哈腰,终极亦是泯然于众时,我忽然发现这个女人才走到出发点上。

当然,还有主角林子,影片从他的幼年到青年及中年一点点推进,这样的过程说长亦长,说短亦短,仿佛是日升日落的轮回。他身上实在是具象一个内心文艺却与现实拼命抵挡的“我们”,当然终极守住内心守住森林也是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所以片名《莫尔道嘎》具备了丰硕的诗意与意境。


从伐木工看人的原始本性与野性,回到故事去聊看点。

春在片中寄意着但愿,当她的女儿被洪流冲走死掉,原来的那个“春”也被冲走了。锋芒退去,小辣椒变中年女性,春回归现实生活,这才是真实生命的核心旋律。

伐木队的工人们是一个集体的意象,热腾腾的开始,慢吞吞的回归,最后求得安稳的活下去,垂垂与沉寂的森林融为一体。

生命的本质是循环,包括伐木人信仰的“老树坐殿”传说,这种张力十足的信奉与因果的呼应是森林之语的表达。

这段情节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上帝的右手是慈祥的,但它的左手是可怕的”。在这些镜头变化中实现了时间的流逝感,也烘托了人类渺小和卑微的一生,让观众萌生怜意,从他我照见自我,也多了几分思索。


《莫尔道嘎》的首映场,现场受到片子评论家和媒体的好评主要归功于它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它的美术功底和诗意与现实的故事表达让大家对森林文化多了几分了解,它的呈现也间接推动了文艺片的涌现。

中国观众对生命的体验及对未知世界的打开,恰是靠着这些有热枕有耐力的片子人不断的开拓下去。在他们不断的挖掘的过程中,艺术越来越真实,观众也就越来越懂我们自己身处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