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为庆祝建党百年,北京交响乐团“恢弘的颂歌”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在艺术总监李飚的执棒下,北京交响乐团与钢琴家孙颖迪奏响了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蔡东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北京颂歌>,这也是该作品的世界首演。与此同时,刘思军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再度奏响。

“作为北京的交响乐团,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带着北京的原创作品更有意义。” 李飚表示。钢琴协奏曲<北京颂歌>和交响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首新作品脱胎于两首经典红色同名歌曲的名字,其创作动机自然也源自于此。

<北京颂歌>由“ 共和国礼炮”“ 井冈山火种”“梦回宝塔山”和 北京颂歌”四个乐章组成,采用钢琴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表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光辉历程,及百年间遭遇的重大挫折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音乐的推进,观众能听到很多熟悉的旋律。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孟海东表示,“我们是希望在新时代创作出又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钢琴协奏曲,向<黄河>致敬。”

钢琴协奏曲可以称得上是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体裁,通过钢琴与乐队在音色、旋律、声音强弱、演奏结构等方面的对抗与协作,最终形成和谐与统一关系,在不同时期,都有杰出的钢琴协奏曲代表作品。但对于作曲家蔡东真来说,这类题材并不好驾驭。“钢琴协奏曲这一类的题材很少有人想碰。国外的一些钢琴协奏曲作品要么就是钢琴家本人去写,要么就是这位作曲家从技术含量到整体的艺术呈现非常好。”

<北京颂歌>的创作缘起可以追溯至2015年,蔡东真坦言起初他并不敢触碰这类体裁,而其实迟迟不敢下笔的原因除了难度大之外,还在于“敢不敢用这些熟悉的旋律”,因为可能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而蔡东真最终选择了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将一些经典民歌的旋律运用其中,希望这部作品 “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的,而是面对普通观众的”,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听到,并传唱这些经典民歌,在音乐的启发下对党的历史有更多了解。

当晚上演的另一部同样带有鲜明北京烙印的交响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委约创作则跨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据孟海东介绍,2019年,北交在筹备新中国成立70年作品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考虑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将拿出怎样的作品致敬伟大的党。由于此前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刘思军委约过抗疫作品,首次成功的合作,让北交此番把交响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重担再一次放在了刘思军的肩上。孟海东团长介绍,原本觉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交响乐作品名字有点长,考虑了诸如<真理颂>或者<伟大>等曲名,但最后发现任何一个名字都不足以表达其中的主题和艺术家对党的情感,最终还是沿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名字。

此外,当晚,北交还演奏了由作曲家邹野根据<妈妈教我一支歌>和<唱支山歌给党听>两首红色经典歌曲改编的交响乐作品。

据李飚介绍,这套既有红色情怀、又有首都气质的曲目将在下半年跟随乐团在保利剧院展开全国院线的巡演,经过修改提高的交响乐作品<京城大运河>则将从9月中旬沿着大运河到访7个城市。另外,乐团还将继续推进“首都市民音乐厅”,演绎众多红色经典。

中山公园音乐堂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贺梦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