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史浩的鱼塘里正在采收今年第三批穗花狐尾藻。

收成满满自家种植的果树刘月华很是开心。

战东威(图右)战冬艳(图左)两姐妹正在查看稻虾田里水稻生长情况。

稻虾产业园里内循环系统。

红网时刻益阳6月14日讯(通讯员徐钢)6月的大通湖,碧波荡漾、水草依依、青莲濯濯,处处一派勃勃生机。

近日,在大通湖生态公司3000亩的水草基地,十几名工人正在采收今年的第三批穗花狐尾藻。村民邵史浩说,目前他承包的30亩水塘已经采收水草15万斤,亩平收益也已经突破了6000元。

今年51岁的邵史浩养殖鲜鱼已有11年时间。他说那时候养鱼,一年到头辛劳不说,每亩效益也就3000元,遇到不好的年份还要亏损。最大的题目是常年投肥投饵后,产生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湖,对水质产生了极大影响。从2019年3月开始,大通湖区要求大湖沿线的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退养。他在政府指导下开始改种水草。

邵史浩说,刚开始他的抵触情绪还比较大,由于种植水草既没草种更没有技术。没想到大通湖生态公司技术团队为他送来了草种,并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签订了水草包销订单。不到一年时间,他承包的30亩鱼塘种植的水草大获丰收,当年亩平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这可是他养鱼3年的收入,全家人真是开心得不得了。而且种植水草后,鱼塘的水质大为改善。他说6000亩精养鱼塘的养殖户们全部改种了水草,95%以上的养殖户亩平效益都达到了8000元以上。

大通湖生态公司负责人王军先容说,公司3000亩水草种植基地去年就实现产值300万元,今年肯定能突破1000万元;现在公司又在探索水草+大闸蟹+青虾养殖模式,明年的收益将更为可观。

紧邻大湖1公里的河坝镇新秀村80后村民刘月华,这几天正忙着在采收地里的新鲜蔬菜瓜果。她说,这段时间来大湖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家的民宿几乎每天爆满。地里的蔬菜都有点供不应求了。

刘月华以前是学医的,在长沙某病院从事护士工作,每月收入也有8、9000元。2018年,看到大湖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而且大通湖区出台了“大通湖东岸旅游开发”项目。她跟丈夫商量决定辞职,利用自家的老房子办起了民宿。

民宿一开张就打出来“观大湖美景、品绿色农家乐”的旗号。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这里住宿、吃饭。刘月华说,她家的民宿去年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总收入达到了60万元;今年大通湖东岸6公里绿色长廊建好;特别是10里水乡花海带建成后,来这里的游客更多了。上半年就已经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总收入达到了70多万元。而且外来游客逐渐增多;近的有省内长株潭的,远的有东北、广东的。现在她的民宿由当初的夫妻俩增加到了8名员工,尽管很辛劳,但这样的农夫生活真是过得有滋有味。

这两天,千山红镇“金雁子稻虾产业园”内的小龙虾起捕已经进入尾声,负责人战东威开心地说,今年她家的小龙虾大获丰收,亩平产量突破了500斤,亩平产值达到了6000元。比以往足足增加了一倍多。战东威是东北人,1997年嫁到了千山红镇,当上了地地道道的农夫。她说当初只是种植水稻,固然也是大户经营,但每年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题目。2015年,她和丈夫开始了稻虾套养,收益大幅上升,家里也逐渐富裕起来。在她的带动下,村里300多户村民也跟她一起开始稻虾套养,而且收入都很好。从2018年开始,大通湖区出台了“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划定,所有稻虾套养的尾水不能直排。刚开始她和很多村民都不太愿意,但是为了大湖的水质只能按要求执行。她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产业园尾水内循环系统,将所有沟渠全部硬化。同时大大降低小龙虾的养殖密度。由原来的每亩投苗110斤降低到80斤。没想到小龙虾由高密度养殖转为低密度养殖后,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她仔细的算了笔账,小龙虾低密度养殖,增加了虾苗的流动空间和活力,几乎不发生病害;饵料投放也省了许多,每亩本钱比原来节省了1200元。而且小龙虾个体由原来的3个点增加到了6个点,大虾的价格高出了3倍以上,最高时卖到了32元一斤。这样下来,她小龙虾亩平产量由原来的300斤反而增加到了500斤;加上水稻的收入,亩平均收入超过了6000元,增幅达1000元以上。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再也没有尾水排入大通湖。她开心地说,这段时间,她1020亩的基地天天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辐射的300多户村民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政府的水环境治理战略不仅美了大湖,更鼓了我们农夫的腰包。

战东威表示,这两年大湖水环境好了,空气也清新了,好多鸟儿来到了大通湖;她们全家11口人全部迁到了大通湖假寓;她一个隧道的东北妹子真是爱上了这个江南水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