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發動擋拆,保羅蛇形運球,保羅來到罰球區右側,保羅起跳,保羅出手,保羅得分!

36歲的保羅點名軍訓約基奇,用比他年齡還老的技藝打爆了MVP,但事情一開始並不是這樣。

6月7日,太陽與掘金系列賽第一場,終場前4分11秒,保羅叫艾頓擋拆,戈登被隔開,約基奇補了上來,保羅利用速度閃出空檔跳投命中——這是保羅全場比賽第一次利用擋拆中距離跳投得分。

與掘金系列賽的第一、二場比賽,保羅在發動擋拆後個人進攻的次數並不多——兩場比賽共計8次——但第三、四場,保羅的擋拆持球攻次數分別上升到13次和16次,發生了什麼?

衆所周知,保羅被視爲中距離投籃大師,本賽季他中投449次,命中率高達52.3%,尤其是在罰球區右側——

麥克-馬龍教練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系列賽前兩戰,當保羅叫擋拆試圖針對約基奇時,掘金採取的策略是約基奇提上夾擊保羅——

代價是,保羅雖然沒有得到出手機會,但他在擋拆之後的傳球,幫助隊友14投7中拿到19分。

掘金並非不長教訓,畢竟太陽G1這14中7當中,三分球只有7投1中,所以掘金決定繼續上線夾保羅,但G2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保羅打擋拆將球傳出之後,他的隊友在三分球外8投4中——這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畢竟,太陽常規賽三分球命中率達到37.8%排名聯盟第7,布里奇斯、約翰遜和克萊格都是聯盟頂級的底角三分射手,克勞德也已調準了準星。

數據背後,是保羅控帝級的視野和傳球,以及蒙蒂-威廉姆斯教練精密而複雜的佈置——

保羅叫雙掩護

弱側的無球掩護

於是,馬龍教練放棄了——約基奇不再上提夾擊,而是重回保守蹲坑模式——大概心裏想着,被一個人用同一招打死,總比被各種人用各種方式摩擦要好吧。於是,文章開頭那一幕開始一遍又一遍上演,在G4達到最高潮,保羅連續8次利用擋拆中距離跳投命中,幾乎是在同樣的位置,面對同樣的人,用同樣的方式把球打進——

太陽橫掃晉級的背後,是掘金的無奈,橫豎都是死,最後他們選擇了被保羅投死。而在保羅再次摸到西決地板的這一天,中投,這項一次次失傳的藝術,又一次回來了。

****

馬龍教練選擇忍受保羅中投的另一套邏輯,也許源自數學老師們的那個結論:中投是最低效的得分方式。

這不難理解,以2019年爲例,NBA平均三分命中率是35.5%,這意味着每次三分出手的平均價值是1.07分,同年,NBA平均中投命中率是40.5%,每次中投的平均價值是0.81分。這套邏輯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席捲NBA,比起中投,三分球,尤其是底角三分更爲高效,如果你無法統治籃下,那就去投三分吧。

數據分析驅動的火箭,在2017至2020賽季連續創造三分出手紀錄,單季場均三分出手次數甚至超過45次。雄鹿、爵士等隊也捲入了這股浪潮,本賽季常規賽爵士場均命中16.8記三分,刷新了之前由火箭創造的紀錄。在籃下出手最爲高效這個大前提下,三分數量的增多,自然意味着中距離出手次數的下降——

事實上,人們對於遠距離出手的迷戀,遠在數據分析時代到來前就開始了——

那麼,中投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爲一項失傳的技藝呢?The Athletic專欄作者傑森-詹克斯在經過研究之後,說自己無法精確地指出中投成爲失傳技藝的那一刻他寫道——

當NCAA在1986年引入三分線,《洛杉磯時報》說到過這一點。裏克-巴里在1988年提到過,雷吉-米勒則在1996年也說過。

1997年步行者聘請拉里-伯德擔任主帥,同時通過先簽後換得到克里斯-穆林,這被視爲一堆好的搭檔,因爲“跳投這項失傳的技藝正是倆人的招牌絕技。”同年,時任佛羅里達主帥的比利-多諾萬哀嘆現在的球員只想投三分或扣籃,“沒人把精力放在中距離跳投上了,”他說。

到了2001年,NBA至少還有38歲的邁克爾-喬丹“提醒着我們中距離跳投是如何成爲一項失傳的技藝。”然後NBA在那一年採用了新的規則,一名記者表示,這是爲了通過提高得分以吸引更多的觀衆和更高的收視率,他再次強調了“中投的遺失。”

4年之後,《紐約時報》重提此事,當時的NCAA,突破和三分大行其道,盧瑟-海德(經歷過姚明時代的球迷一定記得此人)率領伊利諾斯大學成爲NCAA頭號種子,他那手漂亮的中距離急停跳投,和球隊32勝1負的成績一起引發關注。《紐約時報》的那篇文章題爲:“中距離跳投:一項能夠贏得比賽的失傳的技藝。”

****

勝者爲王。中投是否重要,要看它是否能夠帶來總冠軍獎盃。

馬刺傳奇主帥波波維奇曾說他“憎恨”三分線,“我不認爲這是籃球,我覺得這就是馬戲團的小把戲。”波波維奇5次奪得NBA總冠軍(1999、2003、2005、2007、2014),3次當選最佳主帥(2003、2012、2014),在他擔任主帥的24年間,馬刺一直都是中距離投籃的擁躉。

而從馬刺走出的萊納德,是另一個利用中投走向成功的例子。2019年季後賽,76人在三分線外對萊納德展開嚴密的防守,當他踏進三分線,76人迅速收縮禁區。萊納德和猛龍很快適應了這套防守策略,系列賽前四場,他用65%的中投命中率場均砍下38分,這幾乎摧毀了76人,逼得他們不得不改變策略。65%的中投命中率意味着每次出手得到1.3分,這可比三分高效多了。

波波維奇和馬刺的對立面,是那個已經離開火箭轉投76人的胖子,他信奉並推崇魔球理論,他所構建的火箭幾乎不在中距離投籃,這種數據驅動的思想遭到了不小的質疑,其中巴克利最爲直接:

“他是那些相信數據分析的白癡之一。首先,我一直以來都堅信數據分析就是垃圾。數據分析一點用都沒有,這只是一些聰明人爲了參與比賽而編造出來的垃圾,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運動天賦。”

巴克利看似爲噴而噴,史蒂夫-科爾的話就讓人難以反駁:“中投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武器,當我聽到有人說中投是糟糕的選擇,總是忍不住發笑。如果是完全空位的中投呢?我覺得是個非常棒的選擇。”

當時還在勇士效力的杜蘭特,對所謂的數據分析也是嗤之以鼻,“難道討論籃球的時候還要看錶格嗎?”杜蘭特說。“中投永遠是我進攻手段的一部分,我會堅持着麼打。我不覺得中投是失傳的藝術,只是大家有段時間會沒那麼看重,但它的重要性總是存在的。”

KD單打中投

KD擋拆中投

(與雄鹿的系列賽前四場,杜蘭特場均29.8分,中距離是他出手最多的區域,達到38次,命中率50%。)

因爲庫裏和湯普森的存在,印象中的勇士和火箭一樣,是一支三分投射大隊,但事實上,在火箭達到巔峯的2017-18賽季,進攻效率高居榜首的勇士,是聯盟中投最多的球隊之一(中距離進球數聯盟第一)。在勇士的進攻體系裏,中投和三分是一對好朋友,它們和平共處、相得益彰,這在隨後一年的馬刺身上體現得更爲明顯。

2018年夏天,萊納德出走,馬刺換來德羅贊,這是一名幾乎不投三分的中距離愛好者。在其他陣容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一名這樣的球員,如果按照三分球價值更高的理論,馬刺的進攻表現應該會有下滑,但事實上,前一年進攻效率排名第17位的馬刺,在2018-19賽季上升到了第5。他們的陣中不止有德羅贊,還有阿爾德里奇,倆人當季的中投次數分列第一、二位,他們在中距離頻繁開火,讓防守方不得不在中距離區域投入更多兵力,如此這般,三分線外的空位就出來了:那一年,馬刺的三分命中率達到39.2%,排名聯盟第一。

太陽今年的情況也很類似。保羅和布克都是中距離的大師,他們的存在讓太陽在底角三分線外獲得大量的機會——本賽季常規賽,太陽場均命中4.2個底角三分(聯盟第三),命中率高達43.8&(聯盟第二)——憑藉均衡的火力分佈,保羅再次摸到了西決的地板,但和上一次相比,體驗完全不同。

2017-18賽季,在火箭管理層和教練組的“威逼利誘”下,保羅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殺手鐧。西決G7,他因傷缺席,當他看着火箭連續27記三分打鐵,他一定希望回到場上,用他的夥伴們都不屑使用的中距離,解鎖勇士的防守。

即便是擁抱了魔球理論,那一年的保羅場均仍有3.1次中投,命中率達到53.9%。

來源:網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