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七年爭端落幕,波音空客不再“互掐”飛機補貼

華夏時報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

“我們歡迎這個真正的好消息。”在6月15日舉行的線上媒體溝通會上,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下稱“空客”)首席商務官Christian Scherer對歐盟與美國剛剛就爲飛機制造商提供補貼並引發一系列貿易爭端的漫長“鬧劇”達成協議而表示了積極的姿態,他對包括《華夏時報》在內參與此次採訪的記者表示:“在這個高度競爭的行業中,任何能使競爭環境公平化並避免兩敗俱傷關稅的提議都是好消息。”

當地時間6月15日,歐盟與美國的官員宣佈已經就持續了十七年的飛機制造商補貼爭端達成了“諒解”,雙方同意在五年內暫時停止對雙方貿易往來中涉及的部分商品徵收總價值高達115億美元的關稅。

握手言和

這項爭端始於2004年,彼時美國在世貿組織向歐盟提起訴訟,表示歐盟爲空客提供了鉅額補貼,從而使空客在新飛機研發等領域獲得了遠超正常市場條件下的支持力度。而作爲回應,歐盟則是在2005年同樣對美國提起訴訟,指控美國政府通過類似的方式對波音提供了支持。

爭端發起之時,進入幹線民機制造領域年頭不長的空客還只是一個波音挑戰者的角色,成立於1916年的波音公司在二戰之後民用航空快速發展階段迅速崛起,通過研發和併購成爲民機制造巨頭,其產品線從單通道幹線客機到大型遠程寬體客機在內,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產品實力都遠遠領先於追趕者空客。

但空客當時已經憑藉全新研發的A320系列單通道客機在波音的傳統優勢市場“撕開了一個口子”,同時也推出了中型和大型遠程寬體客機,以及研發製造體現工程技術實力的超大型寬體客機A380,從而快速成長爲一個令波音不敢小視的對手。

事實上,由於大型民用客機在全球貿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研發過程中高投入和高風險,歐美並不是完全禁止政府通過補貼方式爲飛機制造商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提供長期貸款。而這些方式此前也都通過歐盟與美國簽訂的相關協議得到了確認。

但在2004年率先挑起“補貼爭端”的美國看來,歐盟對空客的補貼力度之大,不僅超過了此前協議約定的範疇,更對公平市場競爭帶來了破壞。然而,歐盟對此也持有相似的態度,因此曠日持久的訴訟就在十幾年來成爲兩家民機制造巨頭在商業競爭之外的“第二戰場”。

2018年,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可以對歐洲出口的部分商品徵收75億美元的關稅,這些商品不僅包括飛機,還包括酒類、奶酪製品等。而歐盟同樣在2020年獲得世貿組織的裁決,支持其對美國出口產品徵收價值高達40億美元的關稅。

最新的“停戰”協議達成,正是爲了叫停此前給雙方都帶來巨大損失的“關稅戰”,按照計劃,雙方還將就未來補貼的原則和方式進一步達成共識,從而徹底解決這場持續了十七年的爭端。

雙方也約定,波音和空客在未來開發新飛機項目時,所接受的補貼必須是按照正常市場條件下通過貸款方式來獲得,並且雙方還承諾不以“傷害另一方利益”的方式來開展新產品的研發工作。

爭端背後

協議達成之後,波音和空客都通過官方渠道表明了態度。空客在發給本報記者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協議的達成“將爲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打下基礎,這也是我們從爭端開始一貫的主張。”

而波音方面則公告稱:“此次雙方達成‘諒解’爲解決補貼問題留下了必要的規則,這將確保雙方履行承諾,從而避免再次陷入通過高額關稅方式互相‘懲罰’的舉措。”

不僅僅在飛機制造業,即便是通過對等的雙邊協定建立起來的航空運輸業運行框架同樣會面臨類似的問題。比如美國航司此前與中東地區航空公司爆發的爭端,起因便是美國最大的三家航企認爲中東三家大型航企長期以來從各自所在國的政府獲得補貼,從而可以降低成本、快速擴張,同時在全球航線網絡上與包括美國三大航企在內的航空公司展開“不公平”的競爭,並逐漸建立其優勢。

而這些爭端在地緣政治以及長期以來建立起的全球貿易體系內,各方利益關係的勾連錯綜複雜,這就註定了事態的發展並不會走向極端的方式,而是通過時間以及相互間的“理解”和“溝通”將一次次危機從失衡帶向平衡。

此次飛機補貼爭端解決背後,還包括因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航空運輸市場萎縮,並給飛機制造商帶來的巨大打擊以及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都將處在恢復期這樣一個市場環境變化的因素。

當然,還包括民機制造業格局在過去一個時期內發生的巨大變化,比如隨着龐巴迪宇航退出民機市場而崩塌的“兩幹兩支”格局,以及包括中國和俄羅斯未來可能對長期以來由波音和空客牢牢把持的“雙寡頭”帶來怎樣的改變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