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京奧運怎麼打?國羽三位名宿進入名人堂,他們都來支招了

張寧是唯一一位蟬聯奧運會女單冠軍的選手。

東京奧運會即將拉開戰幕,中國羽毛球隊也要再度踏上征途。

面對一屆特殊的奧運會,國羽球員應該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張寧、蔡贇、傅海峯三位奧運冠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久前,這三位國羽名宿剛剛入選世界羽聯羽毛球名人堂。職業生涯出色的戰績以及豐富的經驗,無疑能給後輩們起到不少指引作用。

目前,傅海峯就在成都幫助指導集訓中的國羽男雙,在他看來,除了提前進入奧運會的節奏之外,還需要內心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張寧北京奧運會奪冠。

張寧:看好弟子陳雨菲奪女單金牌

在女子羽毛球界,張寧是一個傳奇人物。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兩枚奧運女單金牌,讓她成爲了歷史上迄今爲止唯一一位蟬聯奧運會女單冠軍的選手。

而在退役之後,她也曾擔任過中國羽毛球隊的女單教練,並獲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指導李雪芮奪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並帶出國羽新生代國羽主將陳雨菲等。

如今雖然不在國家隊一線工作,但張寧對於國羽依然十分關注。她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羽壇更像是一場"混戰": "西班牙的衛冕冠軍馬林因傷缺席東京非常遺憾,但還有四到六個甚至更多人都有衝擊冠軍的實力。"

她認爲,對於現在國羽的年輕選手來說,大賽經驗的相對缺乏可能是一個問題,但年輕人的衝勁也不可忽視:"奧運會和其它任何比賽都不一樣,良好心態和正常發揮水平相當重要,要相信自己,敢打敢拼,放開去打,才能確保把技戰術水平發揮出來。"

當然,張寧最期待的還是自己當初指導過的弟子陳雨菲能夠站上最高領獎臺: "我還是看好陳雨菲奪冠,希望她能捍衛中國女單的榮譽。"

而對於恩師的指導,陳雨菲也一直沒有忘記。就在今年4月,陳雨菲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比賽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決賽:"那個時候的張導已經三十三歲了並且傷病纏身,可她還是堅強面對一切困難永不放棄。在我的職業生涯裏,張導教會我什麼是'堅韌'。"

傅海峯目前正在執教中國男雙。

打好奧運大賽,心理調整很重要

由於疫情的關係,東京奧運會成爲了極爲特殊的一屆比賽。時間的推遲和奧運會前國際比賽的缺乏,讓外界難免對球隊的競技狀態有些擔憂。

不過張寧認爲,完善的保障能夠讓運動員全身心準備奧運會: "外國選手據我瞭解,很多人其實在訓練設施等方面沒有中國這麼好的保障,祖國的強大讓運動員的訓練環境等有了很好的保障。大家都等着奧運會的爆發,我始終認爲只要正常發揮,我們五個項目都有機會衝擊冠軍。"

此次也一同入選世界羽聯名人堂的男雙名宿蔡贇也表示:"去年因爲疫情封閉,可能大家比較急躁情緒不是很好,隊員更是如此,封閉在一個地方沒有家人的安慰也挺辛苦的。但是已經熬到了最後的關頭,就差這一下,這時需要的是不斷心理暗示,需要更多堅決和毅力。"

而關於運動員怎樣在奧運會調整心理狀態的話題,兩人都提到了一個關鍵--學會自我疏導。

蔡贇就提到,運動員可以多請教教練和專家, "更多是要把壓力釋放出來,技戰術固然重要,但決心信心是第一位的"。

張寧則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自己有不敢面對的、害怕的東西,一定去跟教練分享,因爲教練是最瞭解你的。有壓力要釋放出來,不要憋着,甚至有時間可以在奧運村到處走一走,不要那麼壓抑。"

蔡贇。

傅海峯:國羽的輝煌還沒結束

在本次入選世界羽聯名人堂的三位國羽名宿當中,傅海峯是當下唯一奮戰在國家隊第一線的。當下,他就正在成都的國羽集訓營中進行男雙項目的指導。

作爲當年和蔡贇一起奪得世錦賽三連冠和倫敦奧運會冠軍的老搭檔,他對於當下國羽的男雙組合也充滿期待。

本次東京奧運會,男雙是國羽唯一沒有滿額參賽的項目,李俊慧/劉雨辰將是國羽出戰的僅有一對組合,"對這對男雙還是挺看重的,在以往如世錦賽、湯杯、蘇盃等大賽上他們表現非常不錯,相信在奧運會上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表現。"

傅海峯透露,爲了提前適應奧運會的節奏,運動員已經早早開始在訓練、比賽、生活作息等管理上按照奧運會模式進行。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調動起運動員的求勝慾望: "年輕隊員每天訓練比賽,可能會有一種麻木的情緒,求勝的慾望沒有那麼強,希望他們繼續加強這一方面。"

在"風雲組合"同國羽一起創下一個輝煌時代之後,很多球迷會不自覺地拿現在的國羽與以前相比,傅海峯認爲沒有必要。

"我們隊伍的輝煌其實沒有過去,這幾年比賽我們國羽的成績其實都非常好,大賽、世錦賽冠軍都拿了,可能只是公開賽冠軍比較少一點。"

老隊友蔡贇也表示,新生代隊員不要有壓力,應該更努力創造自己的時代。

"像當年我和傅海峯的男雙相比其他四個項目算是比較弱的,但我們自己不會這麼想,自己的正面情緒也會影響整個隊伍,要是自己都看不上自己,那別人更看不上你,所以信心和決心非常重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