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

  “太陽神鳥”振翅欲飛,“航空第四極”加速崛起。

  據悉,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於6月27日正式投入運行。屆時,成都將成爲繼北京、上海之後,中國內地第三座擁有兩個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國際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引領四川乃至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動力將更爲強勁。

  “雙機場”第三城緣何花落成都?從民航運輸生產主要指標看,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吞吐量僅次於廣州白雲機場,在我國內地241個運輸機場中位居第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起降31萬架次,在全球機場起降架次排行榜中位列第八。隨着航空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成都需要由兩個機場共同承擔市場運量,保障繼續發展能力。

  從區域發展戰略看,成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與重慶合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也賦予其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的戰略定位,因此,在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這一時代機遇之下,有望成長爲世界級城市羣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更需要國際樞紐機場作爲強有力的抓手,在完善區域交通網絡的同時,加快推動區域產業升級。

  “雙機場”能夠帶來什麼?一是提升成都乃至西部地區航空運輸能力、貨物週轉率和旅客週轉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暢通全國航線、洲際航線及跨洋航線網絡。二是作爲擴大開放合作的支撐、集聚高端要素的平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依託,加速推動成都“多點多極”經濟空間佈局的形成,成爲帶動成都重構城市空間和經濟地理的重要引擎。三是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爲支點,成都能夠從更大的經濟空間內快速獲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而這些資源要素的匯聚將爲成都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爲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門戶樞紐等提供有力支撐。

  長期以來,城市的輪廓和命運都取決於交通運輸方式,“雙機場”正是成都打開城市輪廓、改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命運的關鍵方式之一。特別是進入後疫情時代,貿易規則、國際環境規則都將迎來重大變化,通過國際航空樞紐的輻射效應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成爲必然之選。

  但是,千鈞重擔該如何挑起?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主要考驗城市對基礎交通、產業配套等有效合理配置的能力,關鍵是要進一步挖掘本地特色產品和提升區域產業價值,充分發揮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對產業和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航空裝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現代產業;做大做強航空物流、免稅貿易、會展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航空總部、航空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等高端業態;對標北京、上海等先發城市,補齊短板加強合作從而鏈接更好的資源,發揮航空樞紐的引擎功能,形成以航興城、以城促航、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

  從成都到西部,從中國到世界,以成都爲中心向外劃出一道道連通世界的圓弧,必將催生出新樞紐、新開放、新產業、新賽道等一系列化學反應,推動成都加速鏈接全球經濟。

  監 制丨王輝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