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快遞小哥超10萬 “出門難”之困誰來解?

在上海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和外賣叫餐平臺正式註冊的快遞員已超過10萬人,是他們打通了物流的“最後一公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這批靠喫“青春飯”、靠拼體力掙錢的快遞小哥,當他們人到中年“騎不動”“跑不快”時,又將成爲城市裏新增的特殊“4050”羣體。待到他們需要職業轉型時,或將遇到知識不足、技能匱乏的窘境。能否未雨綢繆,利用本市充足的開放教育、職業教育資源,爲他們的職後培訓助一把力呢?

會騎車的就能入職

“快遞滿天飛,小哥還是缺。”流傳在業內的這句話,反映了承擔物流終端服務的快遞員羣體仍處在人員不足、流失嚴重、隊伍不穩的問題。對於快遞員的招聘,也有一句順口溜:“網上天天招、門店也在招、兼職隨便招。”以某品牌快遞爲例,在本市打出的招聘廣告只有短短的兩個要求:初中學歷,18至48歲。

去年11月,BOSS直聘發佈的《2020雙十一靈活用工觀察報告》顯示,去年“雙十一”之前5個月,配貨、理貨、揀貨、發貨崗位較去年同期增長達435%,同樣,快遞員的需求量也在激增。靈活用工崗位平均招聘日薪爲183元,要求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崗位僅佔3.8%。

以某品牌電商給出的入職流程爲例,只需直接找所在地區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的配送業務主管,當場進行面試,合格後需要到配送站試工兩天,感覺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後,還需參加公司的入職培訓,時間爲一天,然後提交身份證複印件、當地派出所開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等相關材料,並繳納一定的押金,離職時可退,如果有本地戶籍人員擔保,也可以不用交押金。而在有的物流平臺,只要App註冊或經老鄉介紹就能入職。“會騎電瓶車就能上崗”幾乎成了快遞行業入職的“鐵律”。

缺乏技能轉型困難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曾進行過“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結果顯示,該行業從業人員中男性佔絕對多數,佔比近90%,35歲以下的青壯年佔80%以上,是從業人員的主力軍,反映出電商物流與快遞行業偏體力勞動這一重要特徵。而據上海青浦區的調查,快遞從業者的平均年齡爲29歲。

正是因爲幾乎沒有入職的門檻,快遞小哥職後培訓、技能提升乃至轉型發展都是空白。他們形容自身的工作是“進門容易,出門難”。這裏所說的“出門難”是指未來的就業轉崗、職業轉型十分艱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上海市郵區郵件接發員柴閃閃在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民工進城務工多年,卻因爲種種原因始終沒有機會真正掌握一項過硬的技能,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業發生困難。他建議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多渠道對入職農民工羣體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的自我發展能力。

全面提升就業能力

早在2015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出臺了《關於推進職業院校服務經濟轉型升級面向行業企業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的意見》,提出“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特別是實訓教學資源,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培訓項目,並採用送教進企、引訓入校等多種途徑,爲行業企業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立足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教育培訓服務。職業院校要積極承接行業企業委託的班組長、農民工、復轉軍人、女職工等特定羣體的專項培訓。高度重視爲小微企業提供培訓服務”。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對家政、養老等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就業能力。

上海開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蘆琦教授表示,國家的這些職業技能培訓和提升就業能力的政策,應該同樣適用於快遞小哥。她說:“快遞小哥屬於‘互聯網+’時代靈活就業的城市新興大軍。作爲新就業形態的從業者,不僅在職中面臨職業安全權的問題,也在職後面臨再學習、再培訓、再上崗的問題。可以鼓勵有學習意願的快遞小哥報讀本市開放大學的社區管理與服務、家政服務與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科專業,既提升他們的學歷,更主要的是爲他們將來的轉崗夯實知識和技能基礎。”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