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說| 三天大漲36%,得到高瓴加持的特步國際能闖出一片天嗎?

自從高瓴10億港元投資特步國際(1368.HK)的消息公佈後,後者股價已經上漲36.5%。不過,特步國際被市場看好不完全是因爲高瓴,今年以來特步國際的股價漲幅已經達到132%。相比較而言,同行安踏體育(2020.HK)和李寧(2331.HK)股價漲幅分別爲35%和47%,大幅低於特步國際。

如今國潮風盛行,特步國際顯然是抓住了這輪機會瘋狂發力。接下來,被高瓴加持的特步國際將如何發展?

專業化、時尚化打開行業天花板

運動鞋服品牌股價連續上漲,離不開業績的支撐。近年來,受益於健身潮流的興起,更加專業化、時尚化成爲不同人羣對於運動產品的新需求。2015年前後,曾經被認爲碰到了天花板的運動鞋服領域又迎來了新一輪增長。

天花板被突破這一點,行業龍頭的經營數據中均有所體現。耐克亞太區的營業收入在2012年至2015年均停留在210億元左右,2016年突破300億元,此後數年也保持了的快速增長。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的營業額也是2015年之前三年保持在130億元左右,增長緩慢,但從2015年到2019年,其營業額累計增幅達120%,2019年營業額突破600億元。

2019年,我國鞋服品類的滲透率爲13%左右,和全球平均24%的滲透率仍有不小差距。來自歐睿諮詢的數據顯示,運動鞋服市場零售規模從2007年的790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166億元,對應CAGR爲12.3%。預計2025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將接近6000億元。

在這新一輪的增長中,國貨品牌表現又優於耐克和阿迪這樣的國際巨頭。國貨品牌彎道超車的路徑有兩條:一是時尚化;二是專業化。

安踏收購FILA,可以說是運動品牌成功時尚化的經典案例。安踏在2009年從百麗集團手中收購了FILA中國業務就開始積極擴張品牌。近幾年,FILA已經撐起了安踏利潤的半邊天,2020年FILA品牌實現營收174.5億元,首次超過主品牌安踏157.5億元的營收。2021年安踏體育還計劃將安踏品牌店縮減至9800—9900家,並且繼續增加FILA品牌店至2050—2150家。

FILA的優異表現將安踏推上國產品牌頭把交椅的位置,其市值目前已達4790億港元。

特步國際走的則是另一條路。

目前,健身、馬拉松等活動成爲新潮。青橙健身數據顯示,我國健身人數從2011年的400萬上升到了2017年的1100萬。中國田徑協會數據顯示,我國馬拉松參賽人數從2014年的100萬人上升到2019年的700萬人。

特步國際深耕路跑市場, 2020年公司以4.9%的市佔率位於行業第六。特步國際也是前六位中,唯一一家主打專業運動產品的國產品牌。

特步國際已經形成以跑步俱樂部、特跑族、321跑步節爲閉環的跑者服務矩陣,希望從裝備、賽事、社交、服務等多個維度,構建和完善特步國際的跑步生態圈。近年來,特步國際又贊助多場國內馬拉松賽事,強化其專業跑鞋的市場定位。

2018年以後,特步國際營業收入進入增長快車道,直到2020年疫情打斷了其發展節奏。2020年特步國際收入81.72億元,同比下降0.13%;歸母淨利潤5.13億元,同比下降29.53%。

特步國際想重走安踏的路線?

但特步國際的野心不止於路跑市場。2019年特步國際開啓多品牌、國際化戰略。

2019年3月,特步國際拿下世界“四大跑鞋”之一的“索康尼”、全球戶外品牌“邁樂”兩個品牌旗下鞋履、服裝及配飾在中國內地和港澳的開發、營銷及分銷權。同年8月,特步國際又以17.5億元的價格完成對美國網球鞋品牌K-SWISS (蓋世威)、法國軍靴品牌Palladium(帕拉丁)的收購。特步國際的“買買買”模式,和安踏體育之前收購運動時尚品牌FILA,以及專業運動領域的Wilson、Atomic和始祖鳥等品牌如出一轍。這樣一來,特步國際也和安踏一樣,組成了針對大衆市場(特步國際),專業市場(索康尼、邁樂)和時尚市場(蓋世威、帕拉丁)的三大運動市場品牌矩陣。

收購之後,特步國際給予了上述品牌一定賽事資源傾斜,並強化了線上渠道建設。2020年專業運動分部(索康尼、邁樂)收入0.72億元,佔集團收入0.9%。時尚運動分部(蓋世威、帕拉丁)的收入爲9.99億元,佔集團收入的12.2%。

高瓴能帶來什麼?

特步國際針對兩個代理品牌——“索康尼”和“邁樂”擴渠道動作較爲明顯。“索康尼”和“邁樂”分別在2020年5月和4月在內地開店,截至2020年底,“索康尼”和“邁樂”的門店分別爲32家和6家,全部爲自營店。特步國際表示,未來將繼續擴大“索康尼”和“邁樂”的銷售網絡,還會增加“索康尼”的服裝產品供應。

不過,特步國際對於收購的品牌“蓋世威”和“帕拉丁”則遲遲不見大的動作。截至2020年底,“蓋世威”和“帕拉丁”在亞太區分別有43家和54家自營店,門店基本沒有新增。特步國際表示,目前正針對“蓋世威”品牌進行爲期兩年的品牌重塑過程,預計到2022年“蓋世威”在內地的首家自營門店纔會開出來。

很明顯,高瓴也是特步國際針對“蓋世威”和“帕拉丁”的品牌改造計劃找來的幫手。

高瓴的10億港元投資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高瓴投資6500萬美元(約5.057億港元)於特步國際集團旗下“蓋世威”及“帕拉丁”品牌的全球業務,另外就特步國際發行的可換股債券訂立認購協議,投資額達5億港元。

高瓴對特步國際的支持有兩方面。首先,債券發行可以加強公司的營運資金。有了更低成本的資金,特步國際可以償還其現有債務,達到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其次,高瓴集團會佔特步國際環球20%的股份,並派駐董事。高瓴在大中華市場零售行業有着豐富營運資源及行業專業知識。有高瓴幫助發展“蓋世威”和“帕拉丁”這兩個品牌,有助於特步國際順利完成多品牌戰略。

市場偏小衆或成複製FILA的阻力

儘管有了高瓴在資金、經驗方面的支持。但特步國際想要複製FILA一樣的經典案例並不容易。

原因在於,FILA的產品條線更爲豐富,包括鞋履、服飾、飾品等,因此市場天花板更高。而蓋世威是美國傳統的運動鞋品牌,主要產品包括功能性網球鞋、休閒鞋及健身鞋。帕拉丁早期作爲軍靴聞名,後憑藉帆布系列解鎖潮牌屬性。可以看出,兩個品牌都集中在鞋履這一領域。在市場規模上無法與FILA相比。

雖然,特步國際表示會增加上述兩個品牌的產品品類,推出更多服飾產品。和FILA不同的是,蓋世威和帕拉丁並沒有服裝設計的經驗,推出服裝品類基本靠特步國際搭建新的團隊。特步國際設計的服裝冠以蓋世威和帕拉丁的品牌能否獲得市場認可還是未知。

渠道方面,FILA已經擁有2006家直營門店。而特步國際也是以直營店爲主,開店速度較慢。特步國際旗下產品價格對標FILA的蓋世威,直到2022年纔有希望在內地開出第一家門店。帕拉丁在中國內地的店鋪也僅有21家。同樣都是定位時尚運動產品,FILA已經形成巨大的渠道優勢。行業紅利也會向龍頭企業集中。後進品牌蓋世威和帕拉丁的競爭環境並不樂觀。

而且,目前特步國際的渠道庫存雖有好轉,但仍沒有恢復至正常水平。疫情前,特步國際主品牌零售存貨週轉爲約4個月,疫情期間門店短期關閉影響線下業務規模,特步國際的零售終端庫存週轉水平最高到5.5個月。到今年一季度,渠道庫存降至約4.5個月。進一步降庫存仍是特步國際未來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特步國際的毛利率也有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但即便新品牌沒有複製FILA的奇蹟,在高瓴加持下,特步國際的多品牌戰略若能成功落地,也會打開其成長空間。因此,市場對高瓴入股特步國際反應積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