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啦!

6月17日晚

15頭北遷亞洲象

從易門縣進入峨山縣活動

早前

5月24日晚8時起

象羣首次遷徙到峨山

在這裏呆了6天

是什麼讓大象流連忘返?

今天,讓我們去往

“天下彝家,生態峨山”

峨山彝族自治縣

位於滇中地區

總面積1972平方千米

歷史上有“臨郡巖邑,省會南藩”之稱

元朝26年(1289年)改置嶍(xí)峨縣

1930年,改爲峨山縣

峨山是

是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

全縣總人口17萬人

有彝族、漢族、哈尼族、回族等25個民族

其中,彝族人口占比半數以上

呈大分散大聚居的分佈形態

峨山站示意圖 圖源:中鐵建設集團

峨山素有

是滇中聯結滇南

乃至東南亞的重要節點

國道213線、昆曼國際大通道縱貫南北

省道

今年底

10小時內可達東盟各國

峨山人傑地靈、是革命故地

這裏是

具有光榮革命傳統

有1000多人蔘加了黨的地下組織

數千人蔘加了武裝鬥爭

200多位烈士

爲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是解放戰爭時期滇中革命根據地

雲南省59個

彝鄉醉美開街季 供圖

今年

峨山縣迎來70華誕

如今的峨山已成長爲:

國家級衛生縣城、園林縣城

雲南省文明縣城

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彝族花鼓舞)

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雲南省縣域經濟轉型發展試點縣

雲南省醫養結合試點縣

玉溪市城市提質擴容示範縣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6月10日

國務院公佈第五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其中,峨山彝族花鼓舞入選

花鼓舞

彝語稱“者必波”

民族特色濃郁,風格突出

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舞種之一

花鼓舞腳部舞蹈動作變化豐富

蹬、頓、甩、收、跳、越

要麼吸腳空轉、雙腳縱步、空中崴腳

同時腰、頭等部位大幅度搖擺晃動

形成了35個套路

時而如梅花般飄零

時而如鳳凰般飛翔

時而如青蛙般蹦跳

變化多端,令人應接不暇

彝族花鼓舞大賽 供圖

花鼓舞時唱時舞,節奏張弛有度

給人以獨特的視聽體驗

或在急鼓中湧入奔放的激情

或在板鼓中注入柔軟的舒緩

很容易讓你完全投入到表演之中

而渾然不知時間的流逝

要問哪裏能欣賞花鼓舞?

峨山有

藝人有近千人

可謂一種全民性的舞蹈

除了火把節、“開新街”等節慶活動

在鄉村的操場

在縣城的廣場

都有可能邂逅

火把節

彝語爲“處夥咩者獨”

被譽爲“東方的狂歡節”

寄託着彝族對於穀物豐收與興旺的美好期盼

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

在峨山

火把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春節

在三日的狂歡中

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令人沉醉不已

熊長青 鄧星瑞 攝

每年火把節

峨山縣都要在大西神山火壇

舉行

把火種傳遞到全縣各地

點燃大大小小的火把

李亞 文 柏雲飛 攝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

他們認爲火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熟食

使人類擺脫猛獸的攻擊

因而把火視爲祛邪消災

和帶來吉祥幸福的神聖之物

彝族人用火崇火敬火

也形成了獨特的火文化

“不長樹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民間

流傳着這樣的諺語

從簡單的花邊、單一的繡片開始

再到複雜的節日盛裝、婚嫁禮服

茶餘飯後,閒暇時節

彝家女子

選布、裱袼褙、裁剪、繪畫、刺繡、拼接

飛針走線

勾畫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世界最長彝繡封針 供圖

峨山彝繡紋像豐富多樣

有人物動態圖案

有虎、龍、鳳凰等崇拜物

也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圖案……

每個圖案都有各自特殊的象徵意義

峨山彝族刺繡 顧世丹 攝

據考證

峨山彝族服飾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通過一代代傳承、創新

創造了

納蘇堆繡、聶蘇挑繡、

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

疙瘩繡、長短針、套針等幾十種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湧現出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等

省級刺繡工藝大師

及30多名市、縣級工藝師

色彩豔麗、圖案精美的彝族背裳

進入新時代

峨山彝家人搬出了土掌房

住進了新樓房

但古老的傳統歷久彌新

2009年

峨山彝族傳統手工刺繡民族服飾

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

彝繡傳習所

如山花般在山寨間重新綻放

彝繡服飾

也在走向市場化中脫繭化蝶

樂樂陶陶

紅紅火火

花花哨哨

這就是峨山!

雲南網(ID:yunnancn)綜合自“雲南地方誌”微信公衆號、雲南日報、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玉溪日報、峨山縣人民政府網、“生態魅力峨山”微信公衆號

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雲南日報

策劃/編輯:李斌

來源:雲南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