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空新生活,“開門”也有“七件事”| 新京報專欄

空間站正式開張,航天員開啓太空新生活,他們必須做好哪些準備呢?

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6月17日9時22分,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當天下午四點左右,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後,六點多,3名航天員正式進駐中國空間站,開始爲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這是“天和”核心艙首次迎來自己人,當晚,“旅途勞頓”的航天員們在空間站度過了第一夜。

這一切,就像我們坐高鐵出行到另一個城市,早上出發,下午抵達,傍晚入住。從發射到入住,從地上到天上,也能實現“朝發夕至”了。這一過程如行雲流水,每一個環節都恰到好處。航天員在空間站自如地穿梭、臉上洋溢着輕鬆的微笑,大家都能看出,他們對新家十分滿意。就連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也對戰友們入住寬敞明亮的空間站“十分羨慕”。

我們經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的空間站正式開張了,航天員開始了太空新生活,他們又要完成哪些工作、克服哪些困難呢?總的來說,空間站“開門”也有“七件事”。

首先是做好空間站的日常管理。如今,“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已經對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組合體。這個組合體由上千臺設備、數萬個元器件組成。雖然這些設備在地面上都已經過嚴格測試,但在投入使用之前,仍需重新測試。從開艙畫面中可以看到,“天和”核心艙內有很多白色的包裹,包紮得整整齊齊,航天員要一一打開,安裝、測試——這些天,他們光螺絲就要擰上千個。

第二件事,是運行再生生命保障設施。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上連續生活3個月,除了食物,水和氧氣的消耗量也十分驚人。而送一瓶水到空間站,運輸成本就非常高,所以,必須節約使用、循環利用。這就要用到空間站上的再生生保系統。航天員的尿液、空氣中的冷凝水以及各種生活用水,都會被收集起來,淨化處理,確保無色無味無菌,絕對安全。其中一部分水,還要進行電解,生產氧氣。這套流程也需驗證。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能否有效運作,航天員能否克服心理障礙,則需更長時間的驗證。

第三件事,是爲太空行走做好準備。空間站上有兩套艙外航天服,3個月內,會有兩名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太空行走都是載人航天工程中風險最高的環節。茫茫太空中,要靠一身衣服隔絕真空、氣體和液體要循環、要控制好全身溫度,還要有機動性和靈活性,完成特定工作。這一任務風險很高,挑戰極大,稍有不慎,就會有生命危險。在艙外,航天員還要在機械臂的幫助下,完成人體難以獨立完成的工作。穿着厚重艙外航天服,人與機械臂之間的互動是否協調,是出艙活動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出艙之前,航天員要多次訓練艙外航天服的移動、組裝、測試等工作,進行機械臂的測試和操作訓練。

第四件事,是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空間站上一共有15個實驗櫃,包括11個科學實驗櫃、1個航天技術試驗櫃、3個通用實驗櫃。有些已被運上天,有些則要等“夢天”和“問天”實驗艙發射之後才能啓用。在軌期間,航天員要進行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並利用這些實驗櫃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實驗,按程序開展空間應用和航天醫學實驗等。

駐留太空3個月,如何洗澡、睡覺、上廁所?視頻來源:新京報動新聞。

第五件事,是喫好喝好休息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航天員只有喫好、喝好、休息好,避免生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適應繁忙的太空工作。由於我們已至少5年沒有進行過載人航天飛行,此次“飛天”的航天員,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需要重新適應太空環境。進入太空,全身體液都要重新分配,人的味覺也會變得遲鈍、胃口變差。空間站上搭配的120種食品,可以確保3個月不重樣,希望能讓他們保持好胃口。當然,也要控制好體重哦。

第六件事,是做好健康管理,保持身體健康。航天員將在地面醫療團隊的支持下,進行每日體檢和週期性的心理諮詢。作爲工作的一部分,他們將每天要進行兩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利用舉重機、跑步機等健身器械,克服失重對骨骼鈣質丟失和肌肉退化的影響。

第七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則是營造團結友愛的文化氛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太空中的航天員作爲一個團隊,面對共同的任務目標,需要有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滋養作爲保障。結合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我想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作爲一個乘組,3人已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是謂“團結”。在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相處,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但在選拔和訓練過程中,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脾氣相投,性格相近,同時又互相理解。

所謂“緊張”,是指他們要完成的工作量。航天員們的生活和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得滿滿的,每一項工作都精確到以分鐘計時,如果前一項工作延誤,就要在後一項工作中趕回來。

所謂“嚴肅”,則是工作態度要求。3人分工不同,各司其職,但工作態度都要嚴慎細實,一絲不苟。因爲航天工程最不喜歡的就是意外,每一項工作都不能有一絲差錯。

所謂“活潑”,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他們面帶微笑,心情放鬆,偶爾開一個玩笑,出其不意地表演一個魔術,既能緩解緊張情緒,還能給全國人民帶來歡樂,特別是還能啓迪一批青少年成爲他們的粉絲,同時也成爲科學的粉絲。

因爲,不管是載人航天,還是科技創新,我們的事業都有賴於充滿希望的未來一代。

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