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9卷,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原文】

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悟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
(中间略)
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译文】

这时,中书令石显正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有一次,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奸佞。”京房进一步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乱世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危亡的君王?”
(中间略)
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位。
 

【解析】

 
上面的材料挺长的,所以有节选。
 
大体意思,是京房变着花劝谏汉元帝,说的内容无非也是亲贤臣远小人,实际意思就是针对石显。
 
京房什么意思汉元帝也知道,并没有因为京房一个劝谏,就把石显怎么滴。
 
按照之前的观点,人的任何行为必然利己,只不过差别在利益体现方面的不同。
 
汉元帝不动石显,同样是利己,而他利益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关系的舒适感

 
这个之前提到过,石显和汉元帝关系好,加上石显经常能够见到汉元帝。
 
久而久之,这种关系越发稳固,理解为日久生情也不为过。
 
人在判断事物的时候,虽然说有理性判断,更多还是依赖于感性
 
影响感性判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彼此关系。
 
尤其是对于彼此关系不错的人而言,在内心上有大量共同标签,甚至将其视为与自己共同一体。
 
涉及一些事情的时候,必然会有所倾向维护。
 
这个不光是对对方的照顾,更是对自己内心的认同维护
 
 

2.权力安全

 
这个之前也提到过,石显作为宦官,他的权势来源于汉元帝。
 
汉元帝想要他如何,石显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以这么说,对于汉元帝而言,石显可以完全被他捏着命脉。
 
这个东西带来的就是控制感和确定性。
 
人是惧怕不确定的,对于稳定性、确定性的东西有极强的欲望。
 
当汉元帝重用石显,能够获得这种感觉的时候,他是不会觉得石显对他是威胁,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要收拾石显。
 
 

3. 个人利益的维护

 
关系的舒适感与权力安全,这个东西属于非常虚的心理层面。
 
再来说一说个人利益方面。
 
其实某种程度心理层面的也是利益,但是这里说的利益是切实的可转化为资源的利益。
 
汉元帝是皇帝没错,但是并不代表他可以为所欲为。
 
历朝历代,所有为所欲为当皇帝最后都没好下场。
 
汉元帝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他的利益分为个人角色利益和组织利益。
 
前者是基于人的欲望需求,后者则是基于国家朝廷层面。
 
所谓人的欲望需求,不讲那么学术的,其实就是你能想到的所有欲望。
 
比如吃喝玩乐、性、社交、心理虚荣、安全感,等等所有最后集中满足你这个个人的东西。
 
而所谓组织利益,其实就是整体利益,天子四海为家,天下的之利就是皇帝之利,作用点并不是皇帝这个个人本身,而是整个组织,皇帝不过是组织一员,享受的是组织稳定健康带来的附加影响。
 
但是这两个利益,有先后。
 
绝大多数时候,个人利益是最底层、最基础的,而组织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满足之后才会考虑的。
 
甚至还有些人会为了个人利益至于组织不顾。
 
这一点,纵观历史上的皇帝,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这些问题。
 
再回到汉元帝和石显。
 
石显他的权势依附汉元帝,并且汉元帝能够对他有绝对的控制。
 
这就反过来形成并固化一个局面,石显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汉元帝不搞他),就必须无限度的跪舔、逢迎、满足汉元帝。
 
这样会反过来强化上面第一点和第二点。
 
而在具体操作上,你觉得石显会怎么做?
 
显然是从汉元帝的个人利益入手,因为这个东西只针对汉元帝本人,难度小、简单好操作,且最后能够让汉元帝切实感受到需求本满足后的爽感,而什么组织利益这个太虚头巴脑,而且还未必感受得到。
 
在汉元帝看来,石显是代表了他的个人利益,自然需要维护,否则把他给踢掉,自己的利益怎么维护?
 
至于组织利益,搞个差不多就行了,只要没啥大问题就凑合着过吧。
 
所以,石显能动吗?显然动不了!
 
 

【启发】

 
看历史经常可以看到,皇帝重用某些小人,后人评价皇帝昏庸不识人。
 
实际上,皇帝当时的行为也是经过思考的,所做的选择也是基于自己认识判断,觉得是对自己有利,当然对朝廷国家就未必有利了。
 
只不过,你觉得皇帝应该思考天下,但实际上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利益要去考虑。
 
看明白了这一点,咱们再去看现在职场中领导用人,结合了领导的根本利益很多就能看明白了。
 
领导有个人利益、职位附加组织利益的双重需求
 
所谓个人利益,是指最终的好处体现在个人身上,而非职位上,绝大多数时候个人利益占主导关系。
 
你能给他把工作做好是最基本的,这东西可替代性太强,只要愿意花钱,都能找到个愿意干事的。
 
而能够在工作中既能够满足组织利益,又同时满足领导个人利益的人,这个很少有,只要满足了起步就是心腹。
 
通常情况下,以领导个人利益的满足作为切入点是拉近关系最为迅速的方式,但是只考虑满足个人利益而至组织利益不顾甚至损害,并不能长久维持关系。
 
领导的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优先级会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换序,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
 
出现这种情况,其背后核心还是领导个人利益受到了威胁。
 
而其本质是,领导眼里的组织利益在公司更上层看来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
 
更上层以同样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优先,向下压,使得领导个人利益因为组织利益实施被迫让步。
 
此时组织利益得到满足则成为领导个人利益保存的先决条件,因此先后关系出现转换。
 
就这么多,看明白了职场中领导很多行为逻辑你就能看明白了。
 
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的权衡,其实就是一个格局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