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是安徽滁州市花,城市名片,有1300年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滁州菊,单瓣色白,味甘为上。滁菊可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护肝明目,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金玉滁菊”花蕊硕大金黄、花瓣晶莹玉白”而得名。

从日益萎缩近乎绝迹,到重新绽放吐芬芳,滁菊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之路,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滁菊研究所所长

龚建国。

匠心独运 金玉滁菊吐芬芳

龚建国怀揣一颗梦想,苦心钻研滁菊产业,20余年来,他对滁州市花——滁菊产业研究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承担了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2项,选育了滁菊品种——“滁菊1号”,完成申报了滁菊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制定了7项滁菊安徽省地方标准和一项国家标准,研究发明了6项专利。如今,滁菊产业已经成为滁州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为农业农民增收亿元以上。

上世纪80年代,滁菊生产日趋萎缩,到90年代初已近绝迹。1997年5月1日,龚建国听说全椒县马厂镇一户菊农保存了一亩地的种苗,便骑着自行车跋涉40多公里,花了30元钱买了300棵种苗,开启了试验科技攻关。为了使产品更加符合标准,并提高产量和品质,他又在南谯区、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滁菊原产地的苗圃选择12个品系的样本,在滁菊研究所内用不同的茬口、栽培密度、栽培时间进行试验。到2002年10月,他研究编写了7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和1项滁菊国家标准,使滁菊的栽培管理和加工第一次有了标准可依,也使滁菊品质有标准可查。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开启了种质的提纯、复壮工作,至2014年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滁菊种苗——“滁菊1号”,并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滁菊从此有了合法身份。

高产的滁菊需要配合成熟的加工技术,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滁菊都是采用硫磺熏蒸,阳光自然晾晒,这种工艺采用硫磺为原料,操作不当易产生硫磺残留物。经过三年多的反复试验,龚建国完成了工艺研究,实现了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解决了滁菊千年硫磺熏蒸的问题。

不仅如此,龚建国自200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班50多期,受训农民5000多人次,为农民增添了致富渠道。此外,他还开展科技下乡入户26场次,举办专题讲座12期,印发滁菊技术宣传资料11万份。为使科普宣传更生动形象,他陆续与省农委合作录制了《滁菊及栽培技术》科普光盘,与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录制《滁州菊花香》科普教育光盘等,由他组织和亲自撰写的滁菊科普知识及理论材料,分别在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龚建国本人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115组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

跟着劳模去扶贫

在安徽省总工会发起的“跟着劳模去扶贫”号召后,全国劳动模范,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积极响应,2019年参与了金寨县铁冲村的扶贫工作。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部分老区人民仍在贫困线上生活,作为劳模的龚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2019年3月初至11月底,进行了选地、技术培训、栽培、管理、加工。采收鲜花7100斤,加工干花1320斤,取得了试种滁菊初步成功。

金寨县铁冲乡距离滁菊研究所加工基地328公里,采摘鲜花经过长途运输再加工会影响品质,增加运输成本,龚建国劳模和金寨县工会商议:就地加工,降低成本,保障品质。县工会帮助联系附近的天鹅山茶厂,龚建国劳模对滁菊杀青、烘干等技术环节精心指导,保证加工干花成功。就地加工不仅质量得到保证,节约运输成本4500元。并负责回收产品,解决了群众产品销售后顾之忧。

在扶贫过程中龚建国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六安和滁州气候和土壤有所差异,滁州的土壤粘土多、保肥、保水效果好,铁冲乡铁冲村的土壤是沙壤土,土壤通透性能好,但不保肥、不保水,针对这种情况,他采用重施有机肥,覆盖黑色地膜、增施叶面有机肥等技术措施。

重阳佳节 更饮菊花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有二千多年历史,早在汉魏时间就已盛行。汉武帝时,皇宫中“九月九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形成了中国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重阳节,更要饮菊花酒。

金玉滁菊研发了滁菊酒和滁菊含片等新型产品。

琊仙滁菊酒延长了滁菊的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是一款由滁菊研制萃取的菊花酒。酒是40多度的系列酒,采用五粮液的基酒,提取滁菊的有效营养成分,酒色微黄透明,酒香突出令人陶醉,开怀畅饮,满口留香持久,是一款中国首位特色美酒。琅琊仙滁菊酒在2018和滁州学院合作研发,荣获了科技创新项目,2018荣获了旅游商品,2018荣获食品安全优秀企业,2019荣获专精特新企业,2019该企业荣获旅游示范企业,2020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博览会奖。好喝不伤头,琅琊仙滁菊酒喝出健康,喝出美丽。

(策划/张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