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不断深化和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进入倒计时,首都妇女民间外交工作需要进一步找准在新发展阶段的角色定位,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2021年6月8日至10日,北京市妇联与北京市委外办、北京市政府外办共同举办了“第七期北京市妇女民间外交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此分享部分专家观点和学员感悟。

专家讲座

1.《中国共产党外交史中的妇女外交:从历史到未来》

主讲人:周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高等研究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

根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总结了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和未来方位,回顾了妇女外交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国外交大局和对外工作发挥的作用,并就当代妇女民间外交如何创新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建议。

2.《女性赋能城市外交》

主讲人:刘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城市外交已经成为国家融入国际体系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渠道,要从注重获得向注重给予、互助共赢发展;从注重双边合作向注重多边合作发展;从注重经贸合作向注重全面合作发展。

分享国内城市外交案例,如浙江金华“家+”模式,将友城中外家庭链接在一起。在“十四五”规划蓝图中,妇女外交在友城交往中大有所为,是北京与友好城市密切联系,深化情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以家庭、文化等作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与友城妇女的交流。

3.《新冠疫情下社会组织创新开展国际交流典型案例分析》

主讲人:伍鹏,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工作,在缅甸、尼泊尔、埃塞俄比亚建立了海外办公室,在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人道救援和发展援助项目。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过程,前期优先实施一些经验成熟、操作简单、能切实解决受益人当下困难的慈善类项目,随着“走出去”经验逐渐丰富,再逐步实施难度较大的发展类项目。有关民间组织开展国际发展援助工作的几点经验:

(1)坚持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驻外使领馆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援助项目;

(2)积极在国际舞台发声,讲好中国减贫故事,传播中国减贫理念,树立中国形象;

(3)深入社区,亲力亲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4)拓展项目服务,突出民心相通;

(5)坚持伙伴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点面结合以及先易后难的原则。

4.《中国在国际舆论场面临的挑战、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主讲人:谢韬,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

(1)要用对方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话语讲中国故事,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尽快提升翻译能力(尤其是中译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聆听他国的故事(China Listens)。

(3)在自媒体时代,稀缺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们的关注;关注取决于可信度,而后者源于信息的权威、透明、及时。

(4)调整人文交流方式,建议推广对方申请、我方资助的形式,既可保证以我为主又能调动对方主动性。

学员讲堂

1.杜芸,天津市妇联组织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

近年来,天津市妇联利用市级友好城市、友好机构组织和友好人士资源渠道,广泛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举办了第八届亚洲女性论坛、庆“三八”中外妇女招待会等活动;在疫情期间,积极向中外妇女宣传天津市政府在医疗救治、支援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获得国际友人认可和肯定。主要分享以下经验做法:一是结合天津本地特色举办国际论坛,提升妇女对外交流水平;二是打造中外妇女民间交流品牌,搭建交流交往平台;三是走出去、请进来,拓宽交流领域;四是在交流工作中注意团结凝聚港澳侨爱国妇女,壮大爱国力量。

2.赵一芳,北京市海淀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海淀区妇联突出科技创新在对外交流中的引领效应,发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窗口作用,发掘妇字号基地、基层妇联组织的示范功能,带动海淀区巧娘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流交往工作格局。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同时,海淀区妇女对外交流工作更要在理论基础、知识储备、国际视野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3.田丛卉,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项目主管

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是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自2019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基金会以结合专业领域的线上民间外交和开展抗疫民间合作为主要工作方向,联合市妇联、京促会等组织,开展了“2020地球一小时”北京主场熄灯活动、2020中关村论坛“智能+交通”平行论坛、2021国际家庭日“平等与发展——女性·家庭与美好生活”云对话等活动。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民合国际基金会先后向巴基斯坦、泰国、比利时、毛里求斯、巴西、塞内加尔捐赠了共计472箱防疫物资,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民间力量,也通过实操学习实践了如何开展海外捐赠,感到迫切需要提升民间组织对外交流的专业能力。

4.孙莹,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项目经理

“国漫出海”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用现代的方式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在塑造女性动漫角色中,以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为例,充分考虑了人物形象的民族特色,同时也突出中国女性自信坚强的性格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5.张璇,北京满堂香国际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

满堂香作为妇女交流交往的宣传展示窗口和西城区女大学生创业基地,经常有机会向国际友人展示“百名茶女”女性就业培训项目及各种创新型文化交流项目。在国际交流交往过程中,我们巧妙融入“原汁、原叶、原味”的中国茶,在调节现场氛围的同时,快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体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以“茶”为载体更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内涵。

6.于茜,北京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东城区巧娘发展协会秘书长

技艺赋能,炫彩世界舞台,我既是受益者,又是能量释放者。我和姐妹们努力用双手编织属于自身的幸福和价值,同时依靠自己不断强大的力量在社会中发光发热。多年来,东城区巧娘工作室圆满完成近200多次国内外接待活动,通过手工艺交流文化,通过巧娘群体的创业就业故事展示中国妇女自强自立的风貌,“东城巧娘”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和妇联组织的特色名片之一。

7.刘禹彤,北京三角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在从事与西班牙语区国家地区交流合作的十余年时间里,我们举办了《激荡三十年》全球西语区首发式,参与执行了巴塞罗那《秦中美影》高访文化展览、大型主题歌舞《相约千年》全球首演等大型活动。面对疫情挑战,我们在妇联组织指导下,搭建了海淀区女企业家协会与拉美加勒比地区女企业家协会的交流平台。

多年的对外交流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民间外交要具备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明确的政治站位;要发挥其灵活性战术对策配合国家外交;要换位思考,利他才能利己。女性的“她力量”在外交中更具有能文能武、能屈能伸、可繁可简、可刚可柔的特点。

学员感悟

1.林岳,北京市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三天的培训深化了我们对妇女民间外交使命任务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们这些社会组织参与妇女民间外交的意愿。常青藤愿意发挥国际交往的优势,链接国内外各方资源,在各级妇联组织的指导支持下扎实做好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本土实践,再用这些案例通过民间国际交流讲述中国故事。

2.车欣,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高级总监

我是带着困惑和求知的心态参加培训。通过听取各位老师们的讲座,特别是和各位姐妹们交流以后,启发了我们作为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交流的思路,也收获了与在座各位姐妹们的深深情谊。

“沟通是金,交流是融”。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外事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在外事活动中我们社会组织要勇于去交流和表达。

3.张瑞坡,河北省妇联组联部部长

专家讲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妇联组织引领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理解,学员分享也让我收获了北京市、天津市妇联及一些妇女组织开展民间外交活动的宝贵经验。期待京津冀三地妇联组织能够深入联系、沟通、合作,继续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

这是一个交流互促的平台,

这是一个凝聚友情的平台。

让我们从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找准首都妇女组织角色定位,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女性故事,与各国姐妹联通情谊、共同发展。

来 源

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北京市妇女干部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