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研究發現,現代人的遠祖來自非洲。家貓作爲人類的親密夥伴,很多研究者懷疑它們也是由非洲野貓馴化而成。中國學者23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中國本土家貓的祖先也來自非洲野貓(F.s.lybica),支持了世界家貓馴化的單起源假說。同時,這項研究解鎖了另一箇中國特有野生貓科動物荒漠貓的基因起源。

中國學者最新發表的關於中國家貓的研究

中國特有的荒漠貓和家貓不是一家

遺傳學和考古學證據顯示,家貓大約於一萬年前由近東或北非的非洲野貓馴化而來,隨後擴散至世界各地,成爲現代社會最受歡迎的寵物之一。這裏所說的野貓是生物學上的一個獨立物種,並非被人拋棄到野外的家貓。

中國本土家貓又稱中華田園貓,先前家貓的相關研究在東亞地區有缺失,中國家貓的馴化來源一直存在疑問。

研究者在中國各地採集了數百份樣本

在青藏高原上,分佈着一種荒漠貓(Felisbieti),它是世界貓科動物中唯一的中國特有物種,也是最鮮爲人知的貓科動物之一,其分類學地位長期存在爭議。由於荒漠貓形態獨特,有人支持它成爲獨立物種,近期的遺傳學研究則建議將其歸爲野貓(F.silvestris)的亞種。

中國家貓是從荒漠貓馴化而來嗎?荒漠貓等中國本土野貓類羣是否與家貓存在基因交流?這些問題都是世界家貓遺傳研究領域的焦點。

研究證實中國特有的荒漠貓和中國家貓不屬於同類

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羅述金課題組和合作者在全國範圍內對於家貓以及同域分佈的荒漠貓和亞洲野貓進行遺傳學樣品採集,獲得基因組學和羣體遺傳學的證據。2021年6月23日,研究者在《ScienceAdvances》在線發表了論文,首次爲中國地區家貓及野貓類羣的遺傳溯源、基因交流和演化歷史提供了答案。

北大生科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遇赫(現任德國馬普研究所博士後從事人類歷史和古DNA研究,將於2021年入職北大生科院)爲本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羅述金是該論文通訊作者。

中國家貓和世界家貓一樣,都源自非洲野貓

羅述金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項研究從中國全境尤其是家貓—荒漠貓同域分佈地區採集了27只荒漠貓、4只亞洲野貓和239只家貓的血液、組織、毛髮、糞便或博物館標本,進行了線粒體和Y染色體多位點測序,對其中51只個體做了全基因組測序。

研究者發現,荒漠貓與亞洲野貓、歐洲野貓等野貓亞種之間的遺傳演化距離差不多,與亞洲野貓在歷史上存在着密切的基因交流,根據分類學原則應被歸爲野貓的亞種之一,學名定爲Felissilvestrisbieti。

自上世紀中期以來,荒漠貓和家貓出現基因交流,可能與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家貓種羣在當地的增長有關

中國家貓的祖先是非洲野貓

研究發現,在演化樹上,所有的中國家貓都和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家貓屬於一類,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種野貓,它們的DNA信息全部指向近東或北非的非洲野貓,從而支持了世界家貓馴化單起源這一假說。

貓科動物研究組織“貓盟CFCA”說,根據這一研究,應該將荒漠貓視爲野貓的第四個亞種。或許在100多萬年前的某個時期,一支野貓越過祁連山進入到青藏高原,並在此地獨立演化。而此後的漫長歲月裏,由於祁連山的阻隔,這一支荒漠貓的祖先最終在進化之路上漸行漸遠,成爲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荒漠貓。

中國家貓雖然不是由中國本土野貓馴化而來,但是荒漠貓與同地域家貓之間近期存在廣泛的基因滲透。也就是說,近期荒漠貓與同地域家貓有交配行爲,並且產生了後代。

該遺傳交流信號普遍存在於荒漠貓分佈區內的家貓中,時間尺度對應於20世紀中葉,可能與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家貓種羣在當地的增長有關。該發現也意味着青藏高原的家貓種羣是否對於同域分佈的野貓產生雜交遺傳影響,將是亟需關注的問題。

這項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層面揭示了中國家貓的馴化遺傳起源,描繪了野貓和家貓間隱祕的遺傳交流歷史和現狀,系統闡釋了中國地區野貓類羣自更新世中期以來的演化和擴散歷程,也爲荒漠貓和亞洲野貓等珍稀瀕危野生貓科動物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部分照片和視頻來自研究者和“貓盟CFCA”)

校對王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