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明日進藏的復興號要穿越47座隧道

拉薩至林芝鐵路(以下簡稱拉林鐵路)將於明日開通運營,拉薩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時10分、3小時29分可達。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拉林鐵路共建設隧道47座,總長度216.5公里,佔線路總長54%。

隧道建設既是拉林鐵路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拉林鐵路位於青藏高原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東南谷地,地勢起伏跌宕,山勢異常陡峭,90%以上的線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集中了強巖爆、風積沙、高地溫、冰磧層等複雜地質災害,施工難度極大。經過產學研一體化攻關,創新技術運用,不僅實現了各隧道安全優質建成,並且創造了良好運營條件。

巴玉隧道。其是典型的強巖爆隧道,全長13073米,巖爆段落佔全隧94%,山勢陡峭、地理環境複雜,隧址區高差達2300米,最大埋深2080米,是目前國內埋深最大的鐵路隧道。巴玉隧道地質複雜,巖爆問題尤其突出,經過不斷實驗,建設者採用微震監測技術和超前鑽孔、高壓水釋放岩石應力、約束限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施工風險,實現了隧道安全貫通。

桑珠嶺隧道。其是典型的高地溫隧道,地處山南境內雅魯藏布江桑加峽谷,穿越沃卡東緣溫泉斷裂帶,最高地溫達89.3℃。建設者研發出耐120℃高溫爆破炸材,推廣水壓爆破技術,成立了製冰作業班組24小時製冰、存儲、搬運,採用“四進一出”佈置軸流通風機24小時通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降低洞內溫度,利用灑水車對爆破後裸露的巖面、炮碴進行灑水降溫。通過創新運用綜合降溫技術、隔熱技術,建成了這一世界上罕見的高地溫鐵路隧道。

嘎拉山隧道。其是典型的風積沙隧道。隧道進口風積沙段落長度達267米,鬆散風積沙土層厚度達40米。建設者反覆試驗探索,創造了“淺處明挖、修洞回填,深處旋噴、超前支護”的先進施工法,形成了風積沙隧道施工的成套技術和風積沙隧道洞外延伸區域防風固沙技術,成功穿越風積沙地段。

藏嘎隧道。其是典型的富水冰磧層隧道。通過踏勘研究,對富水地段採取帷幕注漿、無水地段採取“大管棚+超前小導管及周邊小導管注漿+型鋼拱架支護相結合”的措施,加強超前支護及洞內防排水措施,強化初支、基底處理方案等措施,有效保證了冰磧層段隧道施工安全及進度。

江木拉隧道。其是典型的軟巖大變形隧道。在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施工現場實際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超前預加固+徑向加固+剛性支撐+斷面優化”的主被動綜合變形控制技術,有效抑制了軟巖隧道變形,爲現場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