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不嫁黄山店

十年就有九年旱

吃水贵如油

买卖东西真发愁

这段民谣说的是北京市房山县(现房山区)黄山店几十年前的真实情况。黄山店景色秀美,但因地处群峰环抱的山沟中,山峰重叠,沟谷交错,山路曲折陡峭。行路艰难,牛马车辆通行更难,这样的交通阻碍了这里与外界的商业往来,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956年,当26岁的王砚香来到黄山店村分销社工作时,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变。

视频来源《百年历程》

为什么选择用背篓,因为山路狭窄崎岖,有的地方还需要徒手攀爬,因此只能选择用背篓来装载群众所需的商品,正如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快递小哥的快递箱。

“背篓商店”的商业模式

定时送货——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路途的远近,设定相应的送货时间,有的山村一周送两次,有的一周或两周送一次。自1958年始,供销店职工一年四季,按照4条路线,无论刮风下雨,每周送货三四次。

设立要货箱——社员需要什么就写个条子放进去,在送货前一天由生产队的会计用电话告诉分销店。

品类齐全——大到上百斤重的水缸,小到几分钱的绣花针,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他们一定满足需求。

灵活销售——在不损坏商品完整性的条件下,采取了拆、数、裁的销售方法。成盒成包的商品可以拆零的就拆零供给,论斤论两的商品也可以按个数供应。比如鞋眼,一分钱买两个;整张的纸裁成小张供应。

附加服务——背篓里装了相关的理发工具,在为社员送货的同时,还可以为社员提供理发服务。

“背篓商店使地头变商店”,“炕头变柜台”。王砚香和他的同事们满足群众需求、持之以恒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素材,拍摄了电影故事片《红色背篓》。王砚香的名字以及分销店的背篓精神也由此而风靡全国。

一个人的肩膀能扛起最重的是一片心,时代更迭,青山依旧,也许路不再陡峭,也许当年所需已无用处,但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谁都需要一双扛得起责任的肩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百年历程》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背篓。

北京卫视、新闻频道 播出时间:

北京您早 7:00-9:00

特别关注 12:00-13:00

北京新闻 18:30-19: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