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做演員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不僅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而且還能去到我所扮演的人物的生活中。”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因爲演戲,王景春的人生更加多彩;也因爲演戲,王景春成就了更多角色的人生。

“警察專業戶”

他是《瘋狂的玫瑰》中的公安局刑偵支隊隊長寧五原,是《警察日記》中的公安局局長郝萬忠,是《我是證人》中經驗頗豐的老刑警魯力,是《隱祕的角落》中即將退休的老民警陳冠聲……從角色類型來看,王景春儼然已經成爲“警察專業戶”,然而他的戲路遠比警察這個類型人物寬廣,他還可以是《都市男女》中 “妻管嚴”的小男人,是《白日焰火》中古怪陰柔的乾洗店老闆,是《影》中心機深沉的沛國大臣……斯坦尼概論裏說過:如果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模一樣的,那麼他就不是一個藝術的創造者,不是一個藝術家,而是一個匠人。王景春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堅守匠人精神,而在文藝創作之路上卻一定要做藝術家。即便是警察這一個職業,他也能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演繹出百變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演警察,警察只是一個職業,而是要演警察背後的那個人,因爲每個人都不一樣。”

匠人與藝術家

他是文藝創作中的藝術家。他認爲,演戲和做飯一個道理,能不能拿捏住火候、做出有“鍋氣”的美食,全靠自己的感受和體悟。在藝術的世界裏,王景春甘願做一個透明人,自己能不能被記住不重要,觀衆只要記得住角色就好了。“我也特別希望很熟的朋友,因爲看我所飾演那個人物的命運,在電影中一起呼吸,一起感受,反而忘了王景春這個人。我覺得這纔是我作爲演員比較成功的地方。”演誰像誰,這或許就是演員的最高境界了——表演的無我境界。

他是職業道路上的匠人。如果說王景春飾演的角色千變萬化,那麼他的匠人精神則是從一而終的。被上海戲劇學院破格錄取後,爲了追上班內同學的業務,他堅持四年早起,通過不斷練習來改新疆口音,打臺詞功底。入行之後,只要時間允許,不管主角配角,戲份多少,他都不推,20年始終堅持一個職業演員的心態。一直有戲演,就可以讓外界知道,他會演戲,他是個好演員。他可以爲了一個農民工的角色二十多天不洗澡不刷牙,跑到工地體驗生活;也能爲了還原好人民警察郝萬忠的真實形象而到內蒙古實地採訪,因爲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將匠人精神身體力行,可以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守一生。

成功學抵制者

王景春的演戲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同班同學都已小有名氣之時,他仍然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31歲開始十年北漂,38歲才迎來事業的轉折點。但他並不會藉此刻意營銷,“高光時刻也好,低谷時期也罷,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應該去享受人生。”因此他不願意用成功學來衡量一個人的一生。

他對成功學的厭惡同樣體現在選角拍戲上,沒有主角配角跑龍套之分,認真對待每個角色;沒有大戲小戲過場戲之分,場場戲都是戲。爲了幾分鐘的鏡頭付出無數心血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這就是他自豪而熱愛的工作。

“老老實實演戲,踏踏實實做人“,這是王景春的人生目標,而他的確做到了。

5月28日,由新浪財經和銀華基金聯合出品的《堅持如歌》系列人物訪談紀錄片開播,紀錄片共5集,講述了5個關於堅持的人生故事,致敬在平凡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光榮與夢想的人。第五期《王景春:戲·人生》6月25日上線,這段跌宕起伏的戲劇人生,將被更多人知曉。堅持,這種知易行難的精神,將激勵更多人做出長期主義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