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6月25日報道: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中,每個渺小的個體都與國家命運緊密交織,小人物的選擇也能折射出大時代的變遷。近日上海市“永遠跟黨走”羣衆性主題宣傳教育項目之一——大型原創話劇《漁陽裏的“大人物”》在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大劇場舉行首演。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百年征程自此啓航,而在上海這座城市探尋孕育中國革命火種的紅色原點,就繞不開“漁陽裏”。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在這裏校對;上海市檔案館珍藏的《新青年》雜誌創刊號,該刊物的編輯部就位於老漁陽裏2號;這裏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誕生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中心;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青年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話劇《漁陽裏的“大人物”》,選取了1920年的老漁陽裏這一歷史橫截面,偉大的紅色種子正在萌芽,看這一幢不起眼的石庫門小樓裏,“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如何醞釀萌發。

“偉大故事的B面永遠是人間煙火”。《漁陽裏的“大人物”》通過小人物的視角切入時代大背景,講述時代洪流之下平凡人的生活軌跡及思想轉變,通過小切口講述大主題,用小人物折射大時代,是該劇的一大亮點。

劇情選取住在老漁陽裏的普通年輕紗廠工人餘冬生以及他心儀的弄堂女孩楊佳嬰這一小人物的視角,講述在他們平凡的人生裏,有非常特別的兩年(1920-1921),因受到隔壁鄰居陳獨秀、俞秀松、楊明齋等幾位“大人物”影響而發生的故事。而劇中那位出生於松江浦南、作爲中共一大會址曾經的女主人薛文淑的藝術形象,也是第一次在舞臺上展現。

同時劇中還體現了檔案元素:服裝設計參照了上世紀20年代的照片檔案,舞美設計參照了石庫門房子的特點,道具也是參照《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新青年》等珍貴檔案進行原貌複製,上海市檔案館專門選派了4名青年工作人員參與話劇的演出,展示檔案人的文化風采。

該劇由上海市檔案局、上海市檔案館出品,奉賢區文旅局、上海戲劇學院編劇學研究中心、上海人文松江創作研究院共同創作,並得到中共奉賢區委員會、上海戲劇學院的大力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