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動速度是反映負荷強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負荷強度是指運動時對機體的刺激深度,主要通過練習的高度、遠度、速度及練習難度等予以衡量。通過跑動速度分析運動負荷強度發現,三人籃球運動員跑動的平均速度爲(4. 1 ± 0. 1) m /s,最高速度爲(8. 5 ± 0. 2)m /s。對於籃球運動跑動速度的劃分標準分析,三人籃球運動員比賽時運動負荷的平均負荷強度爲中等 強度,而在完成空切、突破、衝搶籃板球等技術動作時可達到高強度。

跑動速度

這主要由於三人籃球雖場地較小,參賽人數少,但人均所佔場地面積高於五人籃球半場攻防時的人均場地面積。這使得三人籃球運動員有更大的進攻空間,且進行協防和補防的防守運動員較少,可高效、高速地完成各類進攻技術。對於防守運動員而言,防守時難度大,特別是在一對一跟防以及協防、補防的情況下,需要更快的速度。

跑動範圍和跑動路線

對運動員跑動範圍進行研究發現:三人籃球比賽中,由於人數少,協防、補防難度大,防守時較少選擇擴大人盯人防守,那麼攻防通常在三分線附近進行;對跑動路線進行研究發現:三人籃球運動員在跑動過程的運動方式以急停、急轉、變向等短距離的跑動爲主,長距離的直線跑動較少,再加之較短的比賽時間,同樣說明三人籃球運動員比賽時負荷量較小。比賽中,不同位置運動員存在不同的職責分工,而運用技術的類型、區域和方式的不同使得內線運動員與外線運動員的跑動範圍不同。

運動員心率特徵分析

心率是反映運動員生理負荷強度大小的最常用的頻率性指標,而頻率性指標是反映機體快速適應生理負荷強度變化的敏感指標,當生理負荷強度變化時,頻率性指標能夠立即做出應答。當運動負荷變化時,機體的生理負荷強度反應通常以心率等頻率性指標變化爲主。Conconi 等人的研究證明:當運動負荷作用於運動員後,運動員的心率就會產生一系列連續的變化。

國內外許多研究通過心率研究生理負荷強度,主要包括兩種方法,即運動時心率和運動時心率與最高心率百分比。國內的研究更多地採用運動時心率指標對生理負荷強度進行評價。但由於生理負荷強度影響因素複雜,目前仍沒有統一標準對心率區間進行劃分來用以研究生理負荷強度。因此,筆者認爲心率能否準確評價生理負荷強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將其用於估計運動員比賽時生理負荷強度卻切實可行。由於籃球規則對參賽運動員的限制,在正式比賽中通過心率表對運動員心率進行檢測難度較大,而作爲正式比賽的補充和替代,在教學比賽條件下對運動員心率進行監控可以間接地評價其生理負荷強度。

最高心率與平均心率

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是對運動員生理負荷強度進行總體描述的常用指標。雖然由於運動員個體差異或比賽性質等方面影響,心率指標存在一定侷限性,但仍可以對運動員的生理負 荷強度進行推測。數據顯示,三人籃球運動員比賽時總體的生理負荷強度爲最高心率 (187. 8 ± 14. 3) 次 /min,平均心 率(169. 5 ± 15. 7) 次 /min。

比 賽中,三 人 籃 球 運 動 員雖無長時間、長距離的衝刺運動,但卻以快節奏、強對抗、短間歇的一對一攻防爲主要對抗形式,運動強度較大,而且高速跑動下完成動作對生理負荷強度影響較大,所以,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能達到較高水平。在比賽中,平均心率與最高心率較爲接近,平均心率 /最高心率達到 0. 9,表明三人籃球運動員大多數時間在較高生理負荷強度下進行比賽。此外,內線運動員和外線運動員在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均無顯著性差異,這與不同位置的三人籃球運動員位置較模糊、活動範圍重疊、活動方式接近以及各種技術廣泛運用有關。

不同心率區間比率

運動員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是對生理負荷強度的總體描述,而不同心率區間比率能更加具體地反映不同生理負荷強度的分佈。本研究在測試過程中將 Polar 表設定爲每 5s 記錄一次運動員心率,測試完畢後將數據導出。

數據表明,三人籃球運動員通常在心率 150(次 /min)以上的強度進行比賽。內線運動員與外線運動員在各心率區間分佈比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位置對比賽生理負荷強度分佈無顯著影響。因此,三人籃球運動員應在心率超過150( 次 / min) 以上,甚至 部 分 時 間 在 超 過 180 ( 次 /min) 以上的強度進行體能、技術和戰術訓練,特別要注重高速的制勝技術和低速的身體對抗的訓練。此外,150( 次 /min) 以上強度使三人籃球參與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肺功能。

心率變化

在三人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的活動由運動與間歇兩種狀態構成,並且消耗和恢復過程是同時進行的,這使運動員比賽中的心率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心率變化不但可以反映運動員承受負荷後身體的即時狀態,而且可以動態地反映三人籃球運動員比賽過程中的生理負荷強度的變化。通過心率曲線發現,運動員的心率在比賽開始後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較高水平,這是由於國際三人籃球比賽時間僅爲 10 min,球員幾乎沒有適應比賽、熟悉對手和調整狀態的時間,雙方競爭幾乎在比賽開始時就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各種對抗十分激烈;三人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心率變化波動較小,主要由於運動員的心率變化受比賽的連續性影響較大,而比賽中斷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運動員心率變化越明顯,但三人籃球比賽暫停、換 人等中斷 次數少且時 間 短,因此,運動員心率波動較小。

結論

1) 通過平均速度判斷,三人籃球運動員運動負荷強度爲中等強度,而通過整場比賽的跑動距離、次數、範圍等判斷,三人籃球運動員運動負荷量小於五人籃球。2) V≥7 m / s 和 5≤V < 7 m / s 速度段的跑動距離和次數雖少,但在這兩個速度段完成的技術動作通常爲決定得分的關鍵技術,動作速度快,對運動負荷強度和生理負荷強度都影響較大,而此類技術動作也是訓練的主要內容。3) 三人籃球運動員的進攻以一對一爲主,身體對抗激烈,使生理負荷強度在比賽開始就達到較高水平,整個比賽過程變化較小。內外線運動員由於受職責分工、技術運用、活動範圍等因素的影響,使各速度段的跑動距離和跑動次數存在差異,但生理負荷強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建議

1) 運動員和教練員應對比賽負荷特徵認 真研究,並以此爲依據來制定訓練計劃、設計訓練方法、安排訓練負荷,減少訓練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提高訓練的實效性和針對性。2) 通過 GPS 衛星定位等更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研究方法對三人籃球比賽跑動特徵進行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3) 通過時空特徵指標、能 量代謝指 標、心理學指標、主觀感覺指標等多項指標對三人籃球比賽的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進行更加科學、全面的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