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究竟有什么用?有人认为历史都是过去式,闲来无事当故事看看,满足一下好奇心就可以,并没什么真实价值。可如果历史真那么无关紧要,为什么从古至今,历史都被视为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绝大部分名人都热衷于学习历史、谈论历史呢?

丘吉尔曾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对历史做了非常好的诠释。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段历史事件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也能让我们了解大到国家,小到家族、个人的兴衰成败。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的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后不久就遇到了一次罕见的天灾,唐王朝几个粮食主产区都遭到重创,大面积饥荒席卷而来。民间纷纷流传着李世民弑兄逼父,夺取皇位,所以才遭此天谴的言论。在危机面前,李世民没有退缩,反而看到了机遇。因为当时唐朝的主要对手突厥地处更北方,受灾害影响自然也就更大。李世民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发兵攻打突厥,一举将其攻灭,从而奠定了唐朝的霸主地位。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危机和挑战,但多数人在危机面前只会惊慌失措,只有极少数人能把握到其中的机会。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我们才能知道历史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跟我们讲故事,而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唐朝宰相李林甫是个著名的大奸臣,被后人称为“口蜜腹剑”。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林甫在长达十七年的宰相职业生涯中,很好解决了唐王朝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将唐朝国力推向鼎盛。反倒是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对陷入泥潭的财政问题却一筹莫展。所以无论是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评价我们身边的人物,仅仅以好人和坏人来做判断显然过于肤浅,因为干好事的坏人和干坏事的好人都比比皆是,更何况在不同时期,好坏的标准还未必都一致。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历史呢?网上那些“慈禧与李莲英的二三事”、“吕布能不能吊打张飞和关羽”之类的文章、短视频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这些文章、短视频多半是瞎编加脑补,除了人物名字外,其他都与历史没半毛钱关系。真要深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话,阅读和思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历史呢?网上那些“慈禧与李莲英的二三事”、“吕布能不能吊打张飞和关羽”之类的文章、短视频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这些文章、短视频多半是瞎编加脑补,除了人物名字外,其他都与历史没半毛钱关系。真要深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话,阅读和思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于想学历史的人来说,该如何选择历史书籍是个难题。毕竟现在的书籍汗牛充栋,想要一网打尽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什么样的史书值得细细品读又能让人获得提高呢?以笔者的个人感受来说,《资治通鉴》当推第一。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完成。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曾国藩评价:“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只有真正读过《资治通鉴》的人才会明白,这部编成于900多年前的历史书原来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职场、经商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启发。与其在家打游戏、追电视剧,不如像看故事书一样去品读《资治通鉴》。超越身边的人还是被身边的人超越,也许就取决于大家对待业余时间的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