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比利時出局成謝幕先聲 世界第一僅剩世界盃挽尊?

(轉自體壇+)體壇週報特約記者 楊健

親手葬送衛冕冠軍,卻仍舊不免成爲新王加冕的墊腳石,7年前重返洲際賽場的比利時,在少休息一天、從塞維利亞飛赴慕尼黑1800餘公里的舟車勞頓後,終於在更年輕的藍衫軍面前疲態盡顯。止步八強,之於FIFA排名榜首的歐洲紅魔,並不令人過於意外,這屆核心普遍已經年過三旬的球隊,奪冠的窗口期,似乎只剩了明年世界盃。

英雄最怕傷來磨

出局夜,傷病仍是比利時揮之不去的夢魘:阿扎爾臨戰前確定傷缺,從未參加合練的德布勞內也是火線復出。小組賽階段,只首發一場的"丁丁"左面部完全沒有知覺,而這兩處敏感位置,所牽動的眼睛和鼻子,對於一位隨時要觀察隊友跑位、場均跑動距離輕鬆突破萬米大關的中場而言,在視野和呼吸上的牽絆,可想而知。而在出戰1/4決賽前,德布勞內撕裂的韌帶也並無實質好轉,只是在球員本人強悍的精神力前,纔不至於過度牽絆。"這幾周是很奇怪的。我只能感謝醫務人員。在韌帶有撕裂後,我還能上場比賽,這很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多處殘損的德布勞內,本場仍送出了3次關鍵傳球,在傳球成功率僅有不到六成的情況下,已算力戰而竭。

然而,比起德布勞內的忘我,比利時隊漫無涯際的傷情,還是令他們捉襟見肘。小組賽首戰,曾在意甲打拼多年、諳熟藍衫軍套路的卡斯塔涅重傷報銷,頂替他的默尼耶是本場被斯皮納佐拉和因西涅折磨得死去活來,這一側的門戶大開,也爲最終輸球埋下伏筆。小組賽首戰輕傷的費爾通亨也是人老先老腿,意大利隊首個進球,正源自他盲目的帶球被斷,這已經不是34歲的本菲卡中衛首次坑苦球隊,3年前世界盃1/8決賽對壘日本,若不是他停球失誤,又何來此後費萊尼們的苦苦追分?更尷尬的是馬丁內斯欽點嫡系沙茲利,被換上僅4分鐘就拉傷肌肉的他,不得不再度被隊友換下,尷尬地成爲了歐洲盃史上最快被換下的替補球員。

事實上,即便是健康狀況還算良好的其他首發,經歷壓縮賽季的持續輸出後,也難免出現疲態:中場新核蒂耶勒曼上季英超和歐聯杯累計出場3898分鐘,頭號射手盧卡庫則是3333分鐘,打滿了全部5場比賽的庫爾圖瓦,上季兩大戰線出場更達到4500分鐘,縱然幸運地與傷病擦肩而過,持續作戰的厭倦感,又如何能一夕消除?

重蹈葡萄牙捷克覆轍

兩大核心阿扎爾和德布勞內30歲,頭號射手盧卡庫28歲,世界盃金手套庫爾圖瓦29歲,比利時隊的中軸線,看似還能再應付1-2屆大賽,但其他位置上,老齡化已無從迴避:中場大閘維採爾32歲,"地表最強170"梅爾滕斯34歲,防線三老費爾馬倫、費爾通亨、阿爾德韋雷爾德合計101歲,無論球迷承認或不承認,7年前還是青蔥少年的"黃金一代",如今已經不可避免地集體老去。作爲歐洲盃開戰前最早確定26人名單的球隊之一,不論"黃金一代"成員是否有傷在身、狀態如何,除了遠在中超的費萊尼,馬丁內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黃金一代"的完整。26人最大的新意在於惟一的00後多庫,本場大放異彩的雷恩邊鋒,幾乎是下半時惟一能個人製造威脅的存在,他的生龍活虎,也和老大哥們的萬馬齊喑形成了顯著反差。

因新冠延期一年後,姍姍來遲的歐洲盃,實則已是世界盃週期的大練兵,然而,沒有B方案的比利時隊,除了讓老將們繼續超期服役1年,在決戰卡塔爾之後再決定去留,幾近板上釘釘。而倘若屆時"歐洲紅魔"仍無法突破,黃金一代也將逐步淡出。考慮到聯賽水準和人口規模,在最大限度彌合了弗萊芒人與瓦隆人的對峙情緒、將多國血統球員歸化做到極致的比利時,這屆"黃金一代"的人數、水準和成就,並不遜於本世紀初的葡萄牙和捷克"黃金一代"。但比起那兩支在歐洲盃上風華絕代的傳奇,比利時顯然仍有差距。

1996-2004三屆歐洲盃,見證了以1972年齡段爲主的葡萄牙和捷克黃金一代的征程,兩支球隊都一次奪得亞軍,一次進入四強。但令人遺憾的是,本有望在2004歐洲盃決賽完成會師的兩隊,先後負於黑馬希臘,遺憾地和德勞內杯擦身而過,菲戈和內德維德的金球,固然可以聊慰生平,但國家隊大賽榮譽的缺失,仍是終身之憾。

"很多媒體賽前將黃金一代作爲比利時隊的賣點,但他們都沒提及,這屆盃賽也可能是這批球員謝幕的開始。他們中的佼佼者雖然早已在俱樂部舞臺得到了認可,但惟獨缺乏在世界大賽上的榮譽。"賽後,天空體育嘉賓解說薩頓,對這支比利時不無惋惜。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是此前的葡萄牙和捷克,都在"黃金一代"淡出後,陷入持續低迷:2008歐洲盃後接棒的C羅,16強一度都成了邁不過的坎,而內德維德們退隊後的捷克,則連續錯過了三屆世界盃。誠然,以多庫爲首,無緣決賽周的範霍伊登、薩勒馬克斯、費爾哈倫、德克特拉雷等生於2000年前後的後備軍,都有望在世界盃週期得到進一步拔擢,但對於常年"階級固化"的比利時而言,這一調整,似乎應該來得更早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