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路透社5日報道稱,比利時情報部門正在調查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公司菜鳥在該國的物流中心是否從事所謂“間諜”活動。中國專家認爲,以所謂安全視角審視此類項目,無疑將破壞中歐正常務實的經貿合作。

據路透社報道,比利時國家安全局5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調查菜鳥在列日機場運營電商物流中心所帶來的風險,“偵查和打擊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實體可能開展的間諜或干擾活動”。聲明稱,由於中國法律要求中國公司與當局和情報部門分享數據,中國可能將這些數據用於非商業目的,這使阿里巴巴的存在“引起(比利時)國家安全局的關注”。

阿里巴巴於2018年與比利時政府簽署協議,在該國列日機場開設一個由菜鳥運營的電子商務貿易中心。2021年,菜鳥在歐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樞紐比利時列日數字物流中樞投入使用。英國《金融時報》稱,在該中樞建成之前,比利時議會等提出了對該地點存在潛在“間諜”活動的擔憂。中方當時否認了相關不實言論,稱其爲“中國威脅論”的翻版,不僅會誤導廣大比利時民衆,也給中國企業和人員在比的形象、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對於比利時國家安全局如今老調重彈,菜鳥發表聲明稱,“我們強烈否認這些基於先前推測的指控”,“菜鳥遵守其運營所在地的所有法律法規”。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董一凡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下,歐洲因內部、外部複雜因素對中國的認知和觀感產生了複雜變化,中歐之間的很多正常經濟合作項目被以一種所謂安全的視角審視。在這種輿論環境下,包括比利時國家安全局在內的各種安全、防務部門,爲了突出自身的影響力,更願意出頭來炒作這方面的議題。

《金融時報》稱,歐洲各國政府正在加強對中國企業所謂安全和經濟風險的審查,這是歐盟重新評估對華貿易開放程度的一部分。今年7月,比利時政府提出,要求歐盟以外公司對“敏感”行業的所有直接投資均須由聯邦機構篩查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日前,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在頭版以“德國面臨中國汽車的間諜風險”爲題,炒作從中國進口的車輛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傳感器,“可以不受阻礙地到達德國聯邦國防軍基地”。董一凡表示,這類泛化安全問題的舉措無疑會給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政治氣氛和輿論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進而挫傷雙方展開合作的意願和信心。

今年初,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在總結中比合作成果時提到,僅從2022年1月至11月,雙邊貿易額已達406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阿里巴巴菜鳥比利時列日智慧物流樞紐項目順利運營,大大促進了中歐跨境電子商務,帶動了中比貿易,鞏固了比利時作爲歐洲物流樞紐的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