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視聽圈。

2020年6月以來,在終端市場強勁的帶動下,LCD TV面板價格一直維持上漲狀態,到目前已連續13個月上漲——如此背景下,也讓整個彩電市場的終端產品出貨價格和銷量熱度面臨巨大的壓力。

受彩電價格不斷拉高的影響,今年一季度、五一以及剛剛過去的618等各個節點的規模銷量都持續在走低。奧維雲網報告指出,今年618彩電線上、線下銷量規模分別同比下降19.6%、26.9%。

由於上半年彩電市場各個熱門節點的出貨量相對“萎靡”,以至於一些行業機構甚至預測,今年國內彩電市場可能銷量很難突破4000萬臺,或將是近10年來最低點。

面對彩電市場形式如此“萎靡”,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爲,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一路高漲”是不斷拉低銷量重要“真兇”之一。如果下半年彩電市場銷量規模想要復甦,液晶面板的價格就不能再漲了。否則,今年彩電市場整體規模會“慘無止境”。

可喜的是,“上天有‘好心’之德”,連漲了13個月的液晶面板價格終於在下半年第一個月(7月)迎來了全線“全線剎車”。

據行業數據機構WitsView數據顯示,繼6月份面板價格明顯收斂,進入7月份後電視面板報價全線持平,僅65吋、75吋面板小漲2~3美元,IT面板漲幅也收斂,監視器面板小漲2.5~3美元,筆電面板調漲1.5~2.5美元。

TrendForce研究部副總邱宇彬分析認爲,7月上旬看來,包括32吋、43吋、50吋、55吋等電視面板價格都持平,只有65吋、75吋面板在旺季備貨需求支撐之下,還有單月2~3美元的漲幅。

對於這一輪液晶面板價格“剎車”的原因,主要是因爲下游終端廠商要求降價的聲音大。面對如此態勢,面板廠商也開始鬆口讓利,預期第三季面板漲幅持續收斂,部分尺寸可能反轉下跌。特別是32吋面板,價格有可能在7月底或是反轉下跌。

行業資深人士、百姓家電網創始人楊帆《告訴》視聽圈:從7月份液晶面板價格行情可以明顯看到,55寸及以下中小尺寸面板的價格率先“不漲”,這對於中小尺寸終端彩電的後續在市場端“放量”會有積極拉動作用。

尤其是32寸液晶面板價格終於“不漲”了,在7月底可能“價格反轉”會降價,這應該會驅動這個尺寸段的終端電視的銷量有效的拉昇,畢竟32寸電視“單價低”、攜帶和安裝方便,這對於一些剛畢竟出租房和農村家庭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後記:長達13個月的彩電和顯示面板最長漲價週期正在發生方向性變化——行業人士認爲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液晶顯示產業將開啓嶄新的週期。 隨着55寸以下中小尺寸的面板價格“平穩”,下半年的雙十一節點,可能會迎來一波終端彩電促銷大戰。今年想要購買電視機的朋友,接下來十一、雙十一可能是“入手”的機會。

“久漲必跌”,這個規律不會失效。此前彩電連續漲價的支撐力量主要是面板;面板漲價的支撐力量是美國和歐洲的QE、疫情下的宅經濟——但是,隨着疫苗的普及、美國通脹的上升,這些有利於面板價格上漲的因素都在出現變化。特別是,在一系列消費透支之後,全球彩電市場也在進入“消費滯脹”階段。這些深層次的原因,決定了這輪“方向”變化,會是長期的——至少不比漲價的13個月短多少。

所以,及時調整策略,適應新週期的到來,正在成爲2021年彩電和麪板產業的必答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