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依圖科技

原標題:依圖科技科創板IPO“棄考” “AI明星團”上市阻滯 人工智能熱度降溫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昔日資本瘋狂追逐的AI獨角獸,正遭遇市場和監管的雙重拷問。

在歷經兩次IPO審覈中止後,7月2日,依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依圖科技)的科創板上市之路最終還是摁下了“終止鍵”。

依圖科技IPO審覈終止系主動撤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瞭解到,此次終止系財報更新緣故。上交所公告顯示,今年6月11日,依圖科技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曾申請“中止”。

依圖科技是否有重啓IPO計劃?7月6日,記者多次致電依圖科技,但始終無人接聽。

回望依圖科技的IPO,可謂命途多舛。其上市申請於2020年11月獲受理,2021年2月纔回復第一輪問詢。3月,公司主動要求審覈中止;6月11日剛剛恢復,又因財務數據更新而中止,19天之後,依圖科技最終選擇撤回申請。

依圖科技與雲從科技、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四家公司,並稱爲國內AI領域計算機視覺“四小龍”,“AI第一股”花落誰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但目前來看,上述公司的IPO進展均不算順利。同時,一直想做“AI語音第一股”的雲知聲、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也先後終止上市之路。一時間,市場對AI賽道的悲觀情緒漸濃。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熱錢迅速湧入該行業,誕生了不少AI公司。然而熱門賽道和不斷提升的估值之下,人工智能尚不明朗的商業化前景正被擺到越來越明顯的位置。

因財報更新放棄IPO

據招股書,依圖科技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統計學博士朱瓏等人創立於2013年。依圖科技註冊地在開曼羣島,此次依圖科技作爲紅籌公司申請公開發行CDR並在科創板上市。

就業務而言,依圖科技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爲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目前,依圖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都發起了科創板IPO。其中,曠視科技最早啓動港股IPO但卻在臨門一腳時意外擱淺,後於今年3月轉戰科創板。雲從科技於去年12月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截至今年6月25日回覆完第二輪問詢,此間也一度中止。商湯科技IPO計劃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

因此,依圖科技曾是“AI第一股”的有力爭奪者。同時,作爲一家紅籌企業,依圖科技的上市又承載着諸多嘗試與期望,它是繼九號公司之後,在科創板第二家申報發行CDR上市的企業。

今年2月10日,依圖科技首次答覆問詢函,就股權結構、相關業務和財務數據方面的問題作出解答,表示已具備申請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的條件。

但在3月,依圖科技因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覈,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依圖該次中止與紅籌架構有關。因公司是存在協議控制架構的紅籌企業,主要因爲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需要較長時間落實規則和監管的核查等要求,主動向上交所提出了中止申請。

記者注意到,在第一輪問詢中,在被上交所問及在協議控制架構項下對境內主體資金支持的時間、金額、途徑和方式,有關資金往來、利潤轉移安排的合法合規性問題時,依圖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協議控制架構項下境內主體間有關資金往來合法合規,未發生利潤轉移情形。

停滯的審覈於今年6月11日重啓。同日,又因財務資料過期,依圖科技上市審覈再度中止。

在歷經兩度中止後,依圖沒有迎來重啓,而是在6月30日決定撤回IPO。

記者瞭解到,此次公司主動撤單系更新財報原因。有媒體報道稱,待財務數據更新完畢,依圖有望重回科創板“考場”,在前期充分備考的情況下,公司二次闖關有望更加高效。不過該消息暫未得到依圖科技方面證實。

難以燒出的“錢景”

提起AI,“燒錢”是浮現在很多投資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隨着曠視、依圖、雲從先後披露招股書,市場終於有了一次集中觀察AI獨角獸的直觀視角。

據依圖科技披露的財務數據,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6871.89萬元、3.04億元、7.17億元和3.81億元;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及-12.99億元。

與此同時,不斷擴大的存貨金額與過高的應收賬款也爲依圖科技的營收蒙上一層陰影。報告期各期末,依圖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爲0.32億元、0.74億元、2.60億元及2.89億元,佔當期末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爲3.34%、3.47%、16.03%及10.84%;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0.26億元、2.49億元、5.52億元和6.87億元,2020年6月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佔流動資產的比重已達25.73%。

虧損額雖然在擴大,但依圖科技在研發上並不含糊。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1.01億元、2.91億元、6.57億元和3.81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146.94%、95.77%、91.69%和100.10%。

一方面是持續高企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虧損額在逐漸擴大,AI企業要謀求發展,對外部融資的需求量高,上市似乎是一條必由之路,也是科創板支持硬科技企業的初衷。

本次依圖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75.05億元,投向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項目、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系統項目、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臺項目、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臺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而補流需求達到22.4億元。

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這樣描述面臨的競爭和困境:人工智能技術水平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大量資金不斷投入,新的技術方案不斷湧現。芯片設計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員,而研發項目的進程及結果的不確定性較高。此外,公司的技術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也會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未來公司在研發方向上未能做出正確判斷,關鍵技術未能實現突破、相關性能指標未達預期,或者研發出的產品未能得到市場認可,公司將面臨前期的研發投入難以收回、效益難以達到預期和失去技術優勢的風險,對公司業績和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

實際上,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的情況與之類似。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9月,曠視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04億元、8.5億元、12.6億元、7.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7.75億元、28億元、66.4億元、28.5億元。

雲從科技的情況稍好。2017年-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爲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額分別是1.06億元、1.8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

從三家公司的解釋來看,虧損逐年擴大原因基本一致,一方面,由於AI行業整體估值水平上升,公司優先股公允價值相應上升導致賬面虧損;另一方面,則是持續的研發投入。

一位AI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AI公司能做到盈利的很少,行業內大概90%以上是虧損的,因爲AI的軟件、硬件、人才投入都很大。”

“整個AI行業不賺錢,一直在虧損中發展。IPO預示着企業依然缺錢,而且缺口不小。企業原本可以通過風險投資融資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藉助於股市來滿足自己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說。

是風口還是泡沫?

隨着包括依圖科技在內的一衆AI公司的IPO終止,市場對此前AI的投資熱也陷入了冷思考。

人工智能賽道的火熱大致可以從2016年算起,互聯網巨頭騰訊在這一年成立了AI Lab,百度則向人工智能轉型。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並於2018年達到高峯,融資規模達到1311億元,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融資規模爲898億元。

正是在2017、2018年人工智能處於投資巔峯的時候,對於AI表面繁榮、警惕泡沫的說法也隨之出現。

2018年9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公開表示,“太多人用AI包裝項目,造成估值過高,未來將會得到調整。”

這並非危言聳聽,騰訊研究院&IT桔子聯合發佈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倒閉的中美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過50家。

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談到了可預見的“市場競爭”:由於人工智能行業市場發展潛力較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大型綜合性科技型企業和垂直細分領域的創新型企業都在紛紛入場。在人工智能技術變現的不同場景中,公司也面臨傳統硬件廠商、軟件平臺服務提供商以及互聯網公司的激烈競爭,公司預計未來行業的競爭程度會不斷提高。

而讓市場感到猶疑的是,在此背景下,AI公司上市之後的估值是否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受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認爲決定性因素在於技術創新,包括自身業務、技術壁壘、市場壁壘甚至股東結構。

“關於AI的估值,沒有共識,最終看市場、政策和公司業績等幾個因素。這些企業未來面臨挑戰主要在於創新性技術的研發,其次是新技術的應用,再次是儘快縮短商業化發展的時間,儘早盈利。”張孝榮說。

對於市場競爭和“泡沫說”,從業者的觀察或許更有說服力。

“前兩年泡沫是大了,因爲大家對AI的認知有偏差,有些客戶一開始覺得AI什麼都能做,但他們慢慢也被市場教育了,變得越來越務實,對AI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對我們來說是個機遇。”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人士對“泡沫”持樂觀態度,“泡沫一定是有的,沒有泡沫就沒有辦法蓬勃發展,但泡沫總會爆掉,退潮以後總會有人被淘汰,但總有人活下來。誰能活下來,其實就是找到了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最終會有一批公司起來。”

儘管AI投資潮退,但毋庸置疑的是,AI發展還將迎來新的窗口期。該人士告訴記者,“從疫情開始,大環境對AI很友好,因爲產業鏈、人工的風險較大,需要AI技術來替代。對技術企業來說,疫情是一個推動,市場明白了必須靠技術來解決問題。”

(作者:張賽男,陳慧潔 編輯:張玉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