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保羅·卡雷爾
譯:小小冰人

1942年7月,元首大本營深入到俄國境內,駐紮在烏克蘭的文尼察附近。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參謀人員以及陸軍總參謀長都在文尼察的鎮郊居住下來。在一片廣闊的松林中,“託德”組織已爲希特勒和他的工作人員修建了一系列經過精心僞裝的地堡。7月16日,希特勒遷入這個新的大本營。芳香的松林並未能緩解炎炎夏日的熱度。即便在夜間,這種悶熱也絲毫不減。希特勒並不適應這種氣候,大多數時候,他表現得脾氣暴躁、好鬥、對其他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希特勒身邊的將領、軍官和政治聯絡人一致認爲,他待在烏克蘭的這段時間裏,充滿了緊張和衝突。文尼察這座元首大本營的代號是“狼人”,實際上,在這座小小的暗堡中,希特勒暴躁得就像個狼人。

7月23日,哈爾德大將被召至元首大本營做軍事彙報。希特勒遭受着炎熱的煎熬,而前線的消息使他的脾氣更暴躁了。德軍獲得了勝利,俄國人狼狽逃竄,可奇怪的是,預期中大規模消滅敵軍的圍殲戰,既未在頓涅茨河與頓河之間發生,也沒有出現在舊奧斯科爾或是米列羅沃。這種情況,似乎在羅斯托夫也沒有形成。這是怎麼回事?究竟發生了什麼狀況?

“俄國人正有條不紊地避開與我們的接觸,我的元首。”哈爾德發表了看法。

“胡說八道!”希特勒打斷了他的話,“俄國人正在全面潰敗,他們完蛋了,他們正承受着我們在過去幾個月裏給他們造成的打擊!”

哈爾德保持着冷靜,他指了指攤放在桌上的態勢圖,反駁道:“我們沒能逮住鐵木辛哥的主力,我的元首。我們在舊奧斯科爾和米列羅沃的合圍落了空。鐵木辛哥撤出了他的主力部隊,連同他們的大部分重型裝備,向東渡過頓河,進入到斯大林格勒地區,或是向南,進入了高加索。我們不知道他在那裏還有什麼預備隊。”

“您和您的預備隊!我告訴您,在舊奧斯科爾地區,後來又是米列羅沃,我們之所以沒能逮住鐵木辛哥潰逃的大軍,主要是因爲博克在沃羅涅日耽誤得太久。敵人正在倉皇逃竄,而我們沒能在羅斯托夫的北面攔截住敵人的南部集羣,只是因爲我們的快速部隊向南轉進得太晚,也因爲第17集團軍對敵實施正面壓迫、逼其向東退卻的行動來得太快,但我絕不會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現在,我們已經放開了我們在羅斯托夫地區的快速部隊的手腳,並投入了我們的第17集團軍,另外還有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目的是在羅斯托夫南部,高加索的接近地,逮住俄國人,包圍並殲滅他們。與此同時,第6集團軍必須給予逃至伏爾加河,進入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殘部最後一擊。在這兩個重要的方面,我們絕不能給敵人絲毫喘息之機,但主攻必須放在A集團軍羣對高加索地區的進攻上。”

7月23日的這場會談中,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將,徒勞地試圖反駁元首的觀點。他懇請希特勒不要分散力量,待拿下斯大林格勒,德軍在頓河以及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側翼和後方得到充分的保護後,再發起對高加索地區的進攻。

希特勒對總參謀部的這些顧慮置之不理。他對勝利充滿了信心,完全癡迷於“蘇聯紅軍已被徹底擊敗”的信念。這一點被幾個更令人驚愕的決定所證實。陸軍元帥馮·曼施泰因的第11集團軍正準備參加高加索戰役,希特勒卻把該集團軍中的五個師從克里木調至列寧格勒,以便最終奪取那座令人惱火的堡壘。

但這還不算完。希特勒還將裝備精良的黨衛軍“警衛旗隊”摩托化步兵師調離東線,送至法國進行休整,並在那裏改編爲一個裝甲師。南線的另一支精銳部隊,“大德意志”摩步師不久後也被調離前線。希特勒下令,只要一到達馬內奇河大壩(Manych Dam),將這個師從前線抽離,調至法國,由最高統帥部掌握。

這個決定的部分原因是南部戰線燃料短缺,但希特勒做出這些決定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據他掌握的情報,盟軍對西歐的入侵已迫在眉睫。這是個令人費解而又致命的錯誤。這七個師被毫無必要地撤出了南部戰線,如果有這七個師,斯大林格勒的災難一定能得到避免。

7月23日的會談結束後,哈爾德苦悶地回到了設在文尼察鎮郊的參謀部。他在日記中寫道:“他對敵人潛力荒唐可笑的持續低估,讓我軍形勢開始變得危險起來。”

但希特勒堅持他對形勢的錯誤估計,並將他的想法概括進“第45號元首令”的基本原則中,與哈爾德會談後的當天——7月23日,希特勒口述了這份指令。

這份指令於7月25日傳達到各集團軍羣。在引言中,該指令宣稱與事實及前三個星期的作戰經歷不符——鐵木辛哥的部隊只有少量殘部逃脫德軍的包圍,到達了頓河南岸。

與第41號元首令(藍色行動)截然相反的是第41號令規定了應該先奪取斯大林格勒,然後再進攻高加索,奪取俄國人的油田。新指令規定了如下各項目標:

 
(1)A集團軍羣的首要任務是,在羅斯托夫南部和東南部包圍並殲滅現已逃過頓河的敵軍。爲此,應從康斯坦丁諾夫斯卡亞(Konstantinovskaya)——齊姆良斯卡亞(Tsimlyanskaya)地區所形成的橋頭堡派出強大的快速部隊,向西南總方向、大致爲季霍列茨克(Tikhoretsk)方向渡過頓河。這些部隊由步兵師、獵兵師和山地師組成。與此同時,應以先遣部隊切斷季霍列茨克——斯大林格勒的鐵路線……
 
(2)殲滅頓河以南的敵軍後,A集團軍羣的主要任務是,奪取黑海的整個東海岸,以摧毀黑海的港口和敵黑海艦隊……
 
另一股力量,由所有其他的山地師和獵兵師集結而成,將強渡庫班河,奪取邁科普(Maykop)和阿爾馬維爾(Armavir)的高地……
 
(3)與此同時,應以另一股由快速部隊組成的力量奪取格羅茲尼(Groznyy)周邊地區,並以部分兵力盡可能在山口切斷奧賽梯(Ossetian)和格魯吉亞的軍用公路。隨後,這股力量將沿裏海海岸向前推進,奪取巴庫(Baku)地區……
 
意大利“阿爾卑斯”軍將在晚些時候配屬給集團軍羣。
 
A集團軍羣這一行動的代號爲“雪絨花”。
 
(4)正如已下達的指令所規定的,B集團軍羣的任務除組織起頓河防線外,還包括向斯大林格勒進軍,粉碎集結在那裏的敵軍部隊,佔領該城,並封鎖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地域。
 
一待任務完成,快速部隊應沿伏爾加河推進,直至阿斯特拉罕,以切斷伏爾加河在那裏的主要支流。

B集團軍羣這次行動的代號爲“蒼鷺”。

陸軍元帥李斯特,A集團軍羣司令。他是個精明、冷靜、穩妥的戰略家,而不是個行事衝動的莽夫,他相信穩當的計劃和領導,厭惡一切軍事上的賭博。

7月25日,一名特別信使在斯大林諾將第45號元首令交給他時,李斯特搖了搖頭。後來,他跟一些朋友們說起過,他唯一的罪過是他和他的參謀長馮·格賴芬貝格將軍居然完全相信,最高統帥部肯定是獲得了關於敵軍態勢特殊而又可靠的情報,這才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

本文選自《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

任何一個致力於東線戰役研究的人都無法迴避《東進》《焦土》這兩部著作;
無法逾越的經典,被91家出版社譯成65國文字流傳至今;
東線戰場開山鉅作,蘇德戰爭全景史詩,有血有肉的歷史傳奇,被譽爲“永恆的經典之作”;
亞馬遜五星好評圖書,保羅·卡雷爾親筆講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