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新浪財經APP,查看更多期貨資訊和微博彙觀點

原標題:[套利報告]價格走勢或先揚後抑 P-L價差收斂仍有空間 來源:文華財經

徵稿(作者:國投安信期貨 牛卉)--通常情況下,塑料製品行業有較爲明顯的淡旺季,諸如地產等相關行業自身也有較爲明顯季節性特徵,夏季高溫季節對於相關塑料製品的消費也處於淡季,夏季正值用水用電高峯期,容易造成生產的不穩定,各方面因素導致夏季塑料製品開工率相對偏低。而農膜行業經歷5月份需求年內低點以後,6、7月份正值備貨啓動期,需求呈季節性恢復態勢,這也就導致了聚乙烯聚丙烯下游需求恢復的節奏有一定的差異性。

今年到目前爲止國內聚丙烯新增產能205萬噸,這些新增產能多平穩運行,1-6月份國內聚丙烯新增產量同比增速在16%左右。後面幾個月擴產力度仍然很大,預計新增產能在295萬噸。短期來看,7月份新增產能青島金能以及浙江石化二期,8月份古雷石化等投產預期較大。裝置檢修來看,因上半年多數裝置推遲檢修計劃,下半年裝置整體檢修力度有望增加。

今年到目前爲止國內聚乙烯新投產能150萬噸產能,其中二季度連雲港石化一期40萬噸HDPE裝置、華泰盛富40萬噸全密度裝置及海國龍油40萬噸全密度裝置投產。1-6月份國內聚乙烯產量同比增加23%左右。下半年聚乙烯投產力度較大,仍有五百多萬噸的裝置計劃投產。不過浙石化和魯清的裝置投產推遲對中短期供應壓力有所緩解。加之三季度仍有較多裝置檢修,也會對沖一部分新增產能釋放壓力。

從今年新增投產裝置的情況來看,與去年不同的是,去年年中投產很少,處於空窗期,很多裝置投產時間較晚,對年內供應壓力的釋放不明顯,但今年年中投產較爲集中,預計對於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產生的供應壓力將會非常明顯。

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球供應偏緊,北美地區遭遇寒流天氣導致供應中斷,中東、俄羅斯等地區裝置檢修,中國地區價格本身又比較低,不充足的貨源向高利潤地區流動,導致我國進口同比出現明顯下滑。據統計,1-5月份我國聚乙烯進口同比下降31.6%。6、7月份預計進口仍然有大的增長,7月份雖然多套煤制烯烴裝置檢修或減少市場低價貨源供應,但目前外盤價格依然偏高,而內部需求沒有明顯啓動,對於貿易商接盤意願難有提振。

圖1:PE月度產量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隆衆資訊、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注:2021年6月以後爲預期值

圖2:PP月度產量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隆衆資訊、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注:2021年6月以後爲預期值

從兩個品種單邊行情演繹情況來看,短期聚烯烴利潤維持低水平,產業鏈從上到下成本傳導不暢,反映出大環境需求不利局面,不過隨着下游逢低補庫,石化庫存消化較爲順暢的情況下價格近期反彈。但隨着價格走高,供需矛盾再度顯現。中期來看是季節性需求回升和新增產能釋放之間的博弈,價格或先揚後抑。三季度供應壓力逐步釋放,需求回升或帶動價格重心上移。四季度隨着需求從頂點回落,新增產能產量的平穩釋放,價格重心下移。

圖3:塑料和聚丙烯價差走勢圖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

從兩個品種價差關係來看,回顧聚丙烯期貨上市以來,兩個品種價差關係經歷了巨大的變化,2014、2015年P-L價差呈現持續收斂趨勢,最大價差曾一度達到2400元/噸。回顧當時的市場情況,原油供應格局的變化導致競爭陡然加劇,油價暴跌。聚乙烯和聚丙烯煤制烯烴集中上馬,供應壓力驟然增加,且聚丙烯產能增速尤爲迅猛,這是導致兩者之間價差拉大的主要原因。經歷2016年價格的回升,價差也得已修復。之後兩者之間價差進入0-1000區間的箱體波動格局。這一格局已經持續了差不多3年之久,會繼續延續還是打破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後期隨着季節性需求回升,價格企穩走高,進口貨源有利局面有所打開,或導致進口貨源增多,但目前整體需求形勢的表現來看,同比難以呈現快速增長,國內新產能釋放搶佔市場份額,進口量料難有大幅增長。聚乙烯不同於聚丙烯,進口依存度較高,疊加進口因素,聚乙烯供應端釋放的壓力或要小於聚丙烯,因此,這也給兩個品種之間價差操作提供機會。總體來看,P-L價差縮窄仍有操作空間,但我們提出這個策略,最初考慮到需求啓動的節奏不同,後期更多依賴供應節奏的不同。短期來看價差收窄到一定程度,基本面的一些影響因素也有所釋放,價差變動趨勢趨緩,或成整理局面,前期介入長單可持,新單需尋機介入。

作者簡介:牛卉,工學學士,經濟學碩士,能源化工品分析師,主要從事聚烯烴品種研究。擅長基本面研究和技術分析相結合,爲多家媒體雜誌撰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