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韓日世界盃以後,國足已經連續4屆無緣世界盃決賽圈,2017年中國隊12強賽面對戰亂紛飛的敘利亞,1勝1平丟了5分,成爲預選賽失利的直接原因,這一次也是近20年來國足距離世界盃最近的一次。

接連倒在亞洲區預選賽,甚至一度連40強賽都衝不出去,13億人口的世界大國竟然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中國足協和中國男足被罵了這麼多年,承受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2019年,也就是中國隊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之際,足協痛定思痛,終於開始啓用歸化球員,這也是當今世界足球的一種趨勢,大量的國家隊選擇引進高水平"外援"提高自身實力。不過,從正式啓用歸化球員的那一刻,關於國足招入外籍球員是否合理,歸化球員能不能代表中國國家隊征戰世界大賽的爭論就沒有停過,目前國內青訓體系青黃不接,國足選材範圍越來越狹窄,教練組換了一波又一波,球員換了一屆又一屆,中國男足始終無法闖入世界盃決賽圈,萬不得已之下,足協開始啓用歸化球員,其目的就是爲了在短時間內衝進世界盃,通過成績反作用於國內民衆對足球的熱情,讓國足重拾信心。

現在,我們要弄清楚一點,歸化球員已經成了足協幫助國足衝進世界盃的最高一招,過去中國足協每逢世界大賽失利,都將問題歸罪於教練,每次衝擊世界盃前或者預選賽失利後,免不了有教練會下課,其次有媒體還可以將問題的根源歸咎於國內的青訓體系和足球氛圍,但是這一次不同了,歸化球員的到來讓國足的實力提升一大截,至少在外界看來是這樣的,最近巴西球員卡爾德克即將入籍的消息甚囂塵上,如此一來,"外援幫"已經分佈國足的各個角落,前後場都有歸化球員,這樣的現象既是好事,也有不利後果。

首先,歸化球員的到來的確讓很多球迷對國足重拾信心,這部分人都是對歸化政策持正面觀點的,另外伴隨這媒體的造勢和中國足協的大量宣傳,關注國足的預選賽征程的球迷越來越多,這本來就是好事。可是,不知足協想過沒有,球迷們的支持是需要成績來反哺的,大家都翹首以盼的期望國足能時隔20年重返世界盃決賽圈,一旦明年衝擊世界盃再次失利,這部分支持國足的人勢必大失所望,由愛轉恨,在他們的心中是這麼認爲的,連歸化球員都用上了,還有什麼理由不進世界盃,他們的心底根本接受不了出局的結果,一旦明年國足真的打包回家了,足協想好了怎麼安撫這些球迷嗎?

歸化政策最初是充滿爭議的,很多人持反對意見,如果明年我們打進世界盃了還好說,要是失利了,這些人又會一通口誅筆伐,同時,媒體們又會緊跟潮流,把規劃政策說的一無是處,青訓體系的不完善,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這些積習已久了弊病又會被搬到桌面上,成爲外界炮轟足協的題材。因此,現在足協的壓力的確很大,他們根本無法想象衝擊世界盃失利的後果。還有,過去國足的教練大部分不能善終,佩蘭、高洪波、阿里漢等人皆是因爲預選賽期間執教戰績不佳,成了足協的替罪羊,今年用到了歸化球員,國足的陣容與前幾任下課的教練時期相比,強化了很多,足協這次還能拿教練說事嗎?要是明年真的打包回家了,球迷和媒體會再次刨根問底,將此前下課的教練遭遇的種種不公待遇翻個底朝天,足協經受得住這樣的潮水嗎?

說到底,中國足協上上下下都輸不起了,足協主席陳戌源正經歷着前幾任主席都未曾有過的變局,從媒體到球迷再到各個協作單位都在期待着歸化政策落地後國足能殺入世界盃,爲今後中國足球幾十年的發展增添助力,可以說,成敗就在明年,一旦失敗,其後果真的無法承受,對於國足隊員和李鐵來說,只有昂首挺進卡塔爾才能化解一切未知的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