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取消大小周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朱曉宇 謝中秀 閆俊文 曹 楊  趙晨希 馮曉亭 郭一夢 張 琳

編輯 | 饒霞飛

來源:燃次元

7月9日下午,字節跳動發佈公告,將於2021年8月1日起取消隔週週日工作的安排。字節跳動表示,8月開始有需求的團隊和個人,可以通過系統提交加班申請。

此前,字節跳動已在內部做了是否取消大小周的調研。6月17日上午,在字節跳動公司的openday上,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公佈了調研結果,他表示,經過調研,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字節跳動取消大小周,也是順應時代潮流,“一心撲在工作上,已經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很難驅動他們。”

一位從事招聘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紹,以前招人,都會把“能承受加班壓力”寫在職位描述(JD)裏,但近幾年,大家都不寫了,只在面試的時候去聊,因爲“注重個人生活質量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拼搏奮鬥的社會氣氛,已經不那麼濃烈了。”

在拼搏氣氛濃烈的時期,大小周,帶來的社會評價是很正面的。反之,則會被社會輿論指責。

對於大廠來說,大小周除了是一個效率工具外,還應該是一個符合社會價值潮流的好措施,但目前來看,這兩者的基礎都動搖了。

據瞭解,反對取消大小周的人,理由都是收入減少。這位人士表示,加班費滋生了嚴重的“摸魚”現象,這是不少大廠管理者的困擾。按照大廠內部的測算,取消大小周制度,反而可能帶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爲員工可以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完成自己的OKR。“如果大家反對取消大小周的原因是因爲錢,那麼恰恰說明,大小周應該取消。”

在半個月之前,快手已經宣佈從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員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向員工支付加班工資。

更早之前,騰訊互娛(IEG)旗下光子工作室羣的一條新規定登上熱搜:週三健康日全部門下午六點下班,其餘工作日必須晚上九點前下班,且實行全面雙休,節假日嚴格按照國家及公司的法定節假日安排休假。如果特殊需求需要加班,要郵件審批。加班人數不超過10%。嚴禁週末休息日兩天連續加班。

在大廠紛紛“反加班”之前,“打工人”已經用腳在投票了。從去年開始,內卷一詞不斷被提及,當“內卷”成爲熱詞時,“年輕人反內卷”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思考,“躺平”也成了新的熱詞。

如今,反內卷之戰已經從互聯網大廠開啓。拋棄內卷,迴歸生活,已經逐漸演變爲互聯網職場人的主流價值觀。

但實際上,對於加班,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拒絕,畢竟,很多時候,“加班”成爲了一種隱形的“福利”,比如,帶來更多的收入,甚至,“摸魚”式的加班,既輕鬆還多金。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年輕人聊了聊關於加班的事情。他們有人在取消大小周後,收入銳減;有人因爲經常加班,被不喜歡的領導“踢走”;有人爲了不加班選擇離開大廠,卻沒想到成爲大廠服務商的他,加了更多的班;有人爲了應付加班文化,選擇“形式上加班”;也有人因爲男朋友經常加班,選擇分手。

如果平衡工作與生活,是每個走進職場的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所幸,這個問題,不僅“打工人”在思考,公司也在做調整,似乎,已經有一條清晰地路徑出現了。

大小周取消突如其來,我很難受

李辰辰|38歲  工程師

7月9日,字節跳動內部正式發佈郵件宣佈取消大小周,消息非常突然,我剛剛返回工作崗位,看到郵件瞬間懵圈了。

在此之前,字節跳動內部引發是否取消大小周的熱烈討論時,我一直沒有當回事,甚至當時還與同事打賭,押注絕對不會取消。理由很簡單,因爲字節跳動強調始終創業,講究延遲滿足感,怎麼會取消呢?

雖然我是做技術研發的,但我們部門是字節的中臺部門,我們研發部門的工作很特殊,取消大小周之前,我們和其他很多研發同事一樣,雖然上班不打卡,但需要7*24小時,隨時在線。我們負責抖音,一旦抖音出了問題,業務鏈下游的人會立刻馬上找到我們。我們還需要經常跨洋對接業務,半夜兩三點還在線上討論問題。

字節跳動內部有個產品經理和研發部門人數比,這個比例通常是1:3,一個產品經理配三個研發,但我們部門是1:1,一個產品經理配一個研發,相當於一個人做了三個人的活,工作量相當大。

今年年初,我負責的部門又更換了新方向,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公司的內容推出去,所以加班更是常事。我的工作是隨時待命。即便有事請假,我的飛書狀態欄也切換成公休假期模式,但同事還是拉我進各種各樣的業務羣。

事實上,我們部門二十幾個人沒有一個人贊成取消大小周。因爲雖然取消大小周,但考覈並沒有改變,工作需求依然持續增長中,開發量很大。尤其是部門支持的業務依然在飛速發展,不能排除下個月制定商業OKR時,業績目標再次翻番。也就是說,未來,我們的工作強度將一直加大。算了一下工作強度,直接可見的是,未來我的下班時間可能要從晚上十一點、十二點,推遲到半夜兩三點。

之前大小周時,不需要向領導申請,加班也算加班費。但取消大小周後,申請加班需要兩級領導通過,無形之中造成很多不便。這意味着很多工作即使是需要加班來完成,如果沒有通過審批,也不能算加班,更不用提賺加班費了。

我算了一下薪資結構,一年收入少十幾萬元完全不誇張。看到內網上,甚至有人說決定去找一份薪資更高的工作。

我們部門有一些年輕人經濟狀況較差。剛畢業不久,一個人在北京打拼,只是因爲熱愛寫代碼,來到字節跳動做研發,他們週末沒有什麼事情,原來還能在公司加班賺取加班費,但取消大小周後,這種“福利”就很難“享受”到了。

下班時,幾個年輕的同事們開玩笑說,以後要消費降級了,原來喝喜茶,以後打算喝蜜雪冰城了。我聽完心裏很不是滋味,我難受的點在於,一方面,我要故作淡定,穩定軍心,讓大家好好幹活;另一方面,收入下降十幾萬後,我家庭的未來生活也受到很大影響,我雖然是一箇中層領導,但在北京生活壓力很大,房貸、養育孩子、教育孩子支出很大。

因爲事發突然,我八月份安排的各項家庭活動都取消了,都要重新安排,或者無限期延後。曾經在字節跳動工作讓我收穫到滿滿的個人成就感,也讓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是個人價值與物質的雙重獲得,現在這種感覺沒有那麼好了。

大廠陸續取消大小周

“追隨者”無動於衷

羅本 | 27歲 產品經理

近段時間陸續聽聞大廠取消“大小周”工作制的消息,作爲備受大廠“加班文化”折磨的小公司員工,我是打心底裏感到開心的,或許學習大廠加班文化的老闆,也能學習他們取消大小周呢?但最終還是我想多了。

近兩年,我們公司創始人在研究幾家大廠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後,開始推行大廠的“狼性文化”、“大小周”等制度,並且在內部推行的力度,跟大廠相比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廠倡導“大小周”,我們是邯鄲學步,搞“強制性”。小週週六那天名義上說的是“學習交流日”,員工參加應遵循“自願原則”,但由於工資和考勤嚴重掛鉤,所以大部分員工除非有事請假不到位,不然都會來加班。

其實我還挺喜歡加班的,因爲我單身狀態且住在北京郊區,平常也沒什麼社交活動,還不如多幹活賺錢,但前提是公司得把錢給到位了。畢竟小周的週六確實工作挺輕鬆的,下班時間也比平時早些,我去年十月入職時,還會有額外補貼,可以說躺着就能將錢賺了。

說實話,我一開始並不排斥“大小周”,因爲上家公司就是知名的互聯網大廠,也在推行的是“996”,而現在這家公司的“大小周”,每個月算下來還比之前多兩天假期。但是工作之後我才發現,現在的公司,大廠的福利待遇沒跟上,加班文化倒是跟得很牢。

比如我們公司,從今年4月份起,內部就延遲發放週六加班補貼了,說是與年終獎一同發放。與此同時,創始人還會在會上表揚那些週日還在工作狀態的員工。

這種加班就讓我們很是“煎熬”,加班就變得非常難受。所以我們同事經常在一起討論,說不想加班。

上個月快手取消大小周工作制時,我們就幻想着,老闆會不會也良心發現,跟着一起取消大小周,爲此,我和同事特意去探了一下老闆和人事的口風,但沒絲毫沒有要取消的反應。而且週五臨下班前,人事還不忘在內部羣發了個通知,提醒我們“本週爲小週期間,全體小夥伴別忘了明天來公司報道哦”。

現在就連公司創始人頂禮膜拜的字節跳動,也取消了大小周,但創始人依舊沒表態。甚至再昨天晚上八點知道字節跳動取消大小周後,行政還在內部羣“溫馨提示”一把,讓我們週六記得打卡上班。

我原本是打算趁年輕多賺錢,爲了錢也選擇了互聯網行業,也接受了“大小周”和“996”。但現在我們公司是既不放假又不給錢,我覺得完全有悖我的選擇,所以我打算下週再覈實一下工作制度以及加班補貼問題,如果還是現在這情況我就打算離職了。

躲開了字節,沒躲開大小周

木木 | 33歲 前公關公司員工

因爲如雷貫耳的大小周,我婉拒了獵頭公司拋來的“字節跳動”的橄欖枝,卻一招不慎成爲了某大廠內容供應商的一員。

我之前有份幹了7年的穩定工作,朝九晚五,週末雙休,老闆大方,同事友善,工資和福利待遇都不錯,而且晉升通道也很暢通。在很多人眼裏這可能是份好工作,身邊的朋友羨慕,家裏人也很滿意,只有我自己逐漸陷入焦慮。

因此競爭壓力較小,員工會很快進入舒適區。這對於還在職場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是個危險信號。我整日陷入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的焦慮中,雖然想辦法通過學習提升,但心裏清楚“幹中學”纔是最高效的辦法。

後來,我動了跳槽的心思,卻始終不敢邁出那一步,充斥着“996”和“007”的職場大環境讓我躊躇不前。

直到我被一家公關公司老闆的誠意打動。高於當時三分之一的年薪和豐厚的年終獎金無疑是誘人的,更重要的是這家公關公司服務的是騰訊、阿里和字節跳動等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能夠快速提升自身能力。當然,我也特意問了加班的事,對方反覆強調公司沒有加班文化,週末也是雙休,於是我成功“上當”入職。

仔細想想,我們服務的客戶都還在大小周,我們作爲服務商的乙方怎麼可能逃得過?工作日晚上十點、十一點跟客戶溝通是常態,週末趕上字節的小周,我們雖然不用到公司,但必須保證在線狀態,所以我的週末安排都是跟着字節跳動的大小周來安排的。

尤其作爲乙方,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就要隨時跟進。我經常會在晚上十一二點接到字節的需求,然後當天晚上就會熬通宵寫稿。逐漸地,週末的概念在我的生活中越來越模糊,加班直接睡在公司的情況平均一個月也會有一兩次。爲了做好這項工作,我甚至將家搬到了公司附近。

但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字節大小周,員工還有加班費拿,而作爲字節乙方的我們,加班到地球爆炸都沒有加班費拿的。好在是真的能學到東西,而這也是我堅持下來的唯一動力。

不過這種一天24小時只有工作的狀態,讓我每一天都過得很煎熬,每次刷到朋友圈,看到朋友們曬的花花世界,就讓我動心。

世界是美好的,我也想也擁有,最終枯燥乏味的加班生活,讓我喪失了賺錢的動力。半年後,我跳槽去了一家我心儀已久的媒體,在那裏,學習提升不再需要失去自我來獲取。

我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沒有之前半年互聯網公關公司的學習積累,我可能沒辦法進入我喜歡的媒體公司。

但我更清楚,到羅馬的路不只一條,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失衡的生活不但能反噬工作,甚至能摧毀一個人。保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才能真的實現自我價值。

喜歡加班的我

被不喜歡加班的領導踢走

飛飛|27歲 媒體從業者

當初,我初入職場不懂事,看不懂職場的潛規則也看不懂人心,不經意間做的一些事情,犯了很多人的忌諱,最終讓我從職場中灰溜溜地離開,其中這個禁忌就包括了“加班”。

在入職這家公司之前,我曾經在一家媒體實習,公司比較提倡加班文化,老闆也喜歡員工到每天晚上十點之後下班,久而久之我就形成了一種認知,以爲所有的公司都喜歡加班和工作態度積極的員工。

直到後來入職了一家新的媒體機構,我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喜歡加班。

2017年2月,我通過面試進入了一家媒體機構,正式開始了職場生涯,每天朝九晚六工作時限,也算得上輕鬆自在。但是入職之後我就發現了,記者KPI太重,再加上工作流程不夠順手,所以時常覺得壓力很重,時間也不夠用。

比如,我們規定了每天要交一定數量的消息稿之外,還要每週交上兩篇頭條大稿,但是上班的工作時間內,我們唯一的精力就是盯新聞,寫消息稿,根本顧不上頭條稿件。所以頭條大稿需要我們通過額外的時間來完成。我爲了能讓自己的效率高一些,也不想讓自己每天擠完地鐵回家之後再打開電腦,於是就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和下班之後的時間來寫稿,這樣就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我下班後十幾分鍾、二十幾分鍾走是常態,也算比較正常,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也不算是加班。

但是這種行爲讓我的直系領導有些不滿,因爲她不喜歡加班,每天下班之後關了電腦就走,所以她走之前看到我還坐在工位上,就會覺得我是在“假積極”。

有一次,我們老闆從上海出差回來,晚上六點二十分左右到了公司發現工位上只有寥寥數人,大部隊基本都不見了。不到兩分鐘,我就看到老闆拍了一張公司全景照片仍在大羣裏說,“看看人家”,並且還在羣裏@我和其他沒走的人,進行口頭表揚一番。

這種行爲猶如大型社死現場,我還沒從尷尬中緩過神來,我的領導就直接私信我,讓我趕緊回家不要加班,於是我立馬關機,提着包就往家跑。

原本以爲風波到此爲止了,但是沒過兩個星期,我因爲早到公司,又被老闆拍到發在大羣裏表揚。這居然讓我的領導對我發飆,問我這麼“積極”,到底想表現什麼?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加班和早到了,到點我就關了電腦抬腿就走,早上卡着點來公司打卡。

有時候害怕遲到罰錢,我乾脆在公司樓下的星巴克喝杯咖啡,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再上去,畢竟遲到一次罰款200元,累計還要翻倍。

但是因爲我“喜歡”加班的印象,已經烙在領導的腦子裏,所以她始終覺得我“格格不入”,以至於在往後的時間裏,她經常會因爲各種問題來爲難我。在往後的幾個月裏,我過得都比較艱難,幾次都想離職但都被副主編攔下來了。

領導對我的不滿,讓老闆都看不下去了,但是幫得了一兩次又幫不了一輩子,我承受不住這個壓力,只好灰溜溜地選擇離職。

經歷過這次離職事件之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了迷茫期,我經常反思自己,卻始終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裏。但是隨着工作時間的累積,我慢慢參透這職場中的生存規則,無論任何事情在職場裏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想要生存你都需要了解直屬領導的想法。而當初,我的加班確實有可能會打亂她的生活節奏,在公司引領“加班”文化。

連續上班17天

每天早7晚11,我決定離職

雲柚 | 27歲 網站編輯

我是去年國慶節前後入職的國內某互聯網大廠新聞部門,做的工作主要是網站編輯,基本工作內容就是審覈外部專欄作者投稿以及及時推送各種新聞資訊。

當時面試的時候有提過是早晚班的制度,然後一週一輪換,遇到熱點事件會涉及加班,加班費都是按照國家規定支付。談下來之後,我覺得反正自己也是單身一人,偶爾加班也無所謂,晚班還能掙加班費,這樣想着我就入職了。

剛入職的前兩週工作並不太忙,早班基本上下午兩三點就下班了,晚班晚上十一點也下班了。偶爾加班,到家也是在晚上十二點之前,整體來說還不錯。

但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變了。說好的“早班”變成了“白班”,需要和其他員工一樣,正常上下班,雖然每天早上去得很早,但下班時間卻和人家早九晚六的無差。晚班就更別提了,基本上從第三週開始,就再也沒有過十一點下班的時候了。經常性到家洗漱完躺在牀上都已經凌晨一點了。而且一週早班、一週晚班的作息,經常讓我感覺自己被撕扯,入睡變得也越來越困難。

然而這都不足以構成讓我離職的“底線”,直到連續兩週無休息無週末的加班,徹底擊垮了我。

在我入職三個月後,公司主辦的大會在杭州開幕,我們作爲新聞部門,也是公司對外宣傳的重要渠道,當然要對公司全力支持。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從整個大會的籌備期到結束,我一直都是早7到晚11的工作節奏。而且連續上了整整17天,中間沒有一天休息。

好不容易熬到大會圓滿結束之後,我心想終於可以放個假了,卻被領導告知同事要離職,讓我接受對方的工作,再抗一段時間。

說實話,領導和我說那些話的時候,我就想直接甩給他一句“我也要離職”。但轉念一想,領導也是17天無休息的在加班,所以就忍住了。不過離職的念頭卻從那時候起從未打消。差不多一週之後,新同事就入職了,我也正式提了離職。

現在所在的公司還是會加班,但已經少了很多。雖說加班能多賺很多錢,但失去的也確實蠻多的。

學會主動“加班”,我選擇包在人走

鞠白 | 24歲  設計

沒工作的時候焦慮,找到工作時候想偷懶,這應該是每個打工人的共性。在入職這家公司前,我特意跟朋友打聽了下,6點半就能準時下班,沒有什麼所謂的“加班文化”,我才放心入職。

但入職的第一天,就讓我萬萬沒想到,大家到了下班時間,根本沒有收拾回家的意思。老闆的辦公室也依舊燈火通明。因爲之前HR也說,工作完成就可以走,不用多留。於是我想都沒想,收拾東西后就下班走了,成了公司下班“最積極”的一個人。沒想到這一下就讓我在公司“出名”了。

第二天,旁邊的同事問我,昨天爲什麼那麼早走,老闆之後還走到工位這裏“視察”,她建議我,之後一定要等到老闆走,我們才能走,或者一定要等到有人比你先走。

我還不理解爲什麼,第二天老闆就親自“解釋”了原因。他找我去他的辦公室,照例諮詢了我第一天的工作情況,並暗示我,一定要工作完成纔可以下班。

接下來的一週,我按照同事的話按老闆的作息下班,果真沒有接收到老闆的任何“會議”安排。明明工作早早完成,也要坐等下班,老闆出門視察,還要裝模作樣很忙碌的樣子,我真的受不了。

爲了應付這種“形而上”的加班,我開始在網上搜各種“加班”方法,終於找到了一款可行性方案:包在人走。

按照教程,第一天快到下班時間,我提前在釘釘上打好卡,然後完全不收拾桌面的凌亂狀態,電腦也設置成不息屏,把電腦停留在查詢資料的頁面,然後本子翻開,準備記錄筆記的樣式。在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偷偷地拿着手機和鑰匙,在同事們注視下,去了茶水間,然後走到樓梯間下班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同事問我,昨天你加班到多晚呀,今天又這麼主動的來公司,也太敬業了。

我心想,如果這個方法不被老闆發現,一直到離開這個公司前,我都會用這個方法來主動“加班”。

加班苦中作樂

薅公司羊毛抵抗消極情緒

楊木 | 32歲 北京某生物公司實驗員

對於製造研發企業來說,新業務的成績真是人力堆出來的,每開闢一項新業務,意味着加班潮的到來。

我們公司是北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在2020年,我們公司最新開闢的業務是生產新冠的檢測試劑,當初因爲供不應求,訂單需求都排好幾個月,所以那段時間大家輪班倒,輪着每週休息一天就不錯,週末全加班也是常事。

生產型企業的加班和寫字樓公司的加班不一樣,加班首先報酬很低,我們公司只給基本工資,甚至有的企業在談薪資時,就會說,我們是朝九晚六的8小時工作制,一週是6天,基本上白嫖一天;另外,藉着實驗數量任務沒達標,直系領導也會暗示,大家集體加班,完成任務量。有時候,因爲是新業務,公司給你定量了,你工作日達不到目標數量,只能佔用休息時間把活幹完。

但更多的時候,加班成爲了一種形式,更多人將加班變成了一種薅公司羊毛的途徑。我們部門女性多一些,尤其是已婚女性更要多一些,應屆畢業生或者20多歲的年輕人很難看到的,所以部門基本都是職場的老油條,他們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讓加班的勞累化爲自己的娛樂時間。

既然加班不可避免,爲什麼不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讓自己薅到公司的羊毛呢?看劇、上廁所、打遊戲都是小兒科,一些實驗室的老員工,經常是打完卡後,半天都不見人,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打完卡後,就該幹嘛幹嘛去了,逛街、看電影等等,然後再在下班的時候出現。

我們一位同齡人正在備考體制內,加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看申論、做行測,準備公務員考試,她說,“要不是週日強制休息,她還想週日來加班備考呢。”

一開始,我還挺鄙視這種行爲的,可是後來我被同化了。深入瞭解之後我才發現,實際上,除了薅羊毛這些職場資深女性從加班中獲得了物質報酬之外極大的精神滿足。

比如一位同事大姐說,她喜歡加班,她加班的快樂意義在於逃避公婆以及丈夫帶來的壓力,實驗室是她另一個快樂來源,跟同事聊八卦、講笑話、吐槽同事,她都覺得蠻開心的。

有人做過統計,說人在公司工作的時間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久,某種意義上,中國人對職場生活更抱有敵意,我們的父輩曾將工作生活合一,但現在,我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實際上,這種“加班”,毫無意義,早就應該取消。

對象老加班,我們分手了

小白丨27歲 創業中

說起來很尷尬,我和我男朋友分手了兩次,而且兩次都是同樣的原因:他老是忙工作,沒時間陪我。

我男朋友,準確來說應該是前男友,在某一線城市開了一家設計公司,主要是做室內設計。開公司這事主要是出於愛好,因爲他是本地人、家裏有幾套房,沒什麼生存壓力。我們認識的時候,他的公司剛起步,做了一兩年,員工不到十人。

而我當時剛從上一家公司離職,正在考慮開一間自己的咖啡廳,所以找了一間咖啡廳工作,順便偷師學習。很巧,這間咖啡廳在他公司樓下。於是一來二去熟悉了,然後就在一起了。

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按照正常情侶的軌跡進行,每天下班之後喫喫飯、散散步,週末看看電影。但後來就發現,他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談戀愛。經常喫飯他都是捧着手機,不斷地看信息、回信息、打電話。有一次我們去看電影,看到一半,他跑出去接了半個小時電話,最後進來跟我說:“我要去公司一趟,你自己看完好不好?”

正如大家預料的那樣,我們分手了。之後我也談了一個男朋友,不過也沒持續多久就分開了。今年我和上一任男友分手沒幾天,他就藉着契機開始每天在微信上找我、跟我聊天。當時我已經從那個一線城市回了成都,他還會每週“打飛的”來成都找我。他跟我說:以前公司忙,現在不忙了,有時間陪我了。

我相信了他的解釋,答應了複合。但後來我發現,他的工作還是一樣地忙。上週他去上海出差,爲了陪我給我也訂了去上海的機票,說可以好好見一面、玩一玩。

但到了上海,我才發現工作仍然是他的首要之務。剛下飛機,他就接到客戶電話,然後直奔餐廳去和客戶喫晚餐,第二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又分別安排了合作方。最後,在上海待了三天,我們倆只有一個晚上是一起度過的。

回來我就跟他提了分手:大家各自搞錢吧,這樣的戀愛談着也沒意思。

蔚來創始人李斌就曾經說過,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可能兼顧,說能兼顧的都是騙人。也許會有人說,爲什麼談個戀愛那麼矯情,對方忙工作而已,就不能包容嗎?但當你真正身處其中就會知道:當對方眼裏、心裏全是工作的時候,你會覺得眼前這個人是陌生人,跟你沒什麼關係。這不是我要的感情。

*題圖來源於《我,到點下班》。文中大華、李辰辰、飛飛、羅本、雲柚、鞠白、木木、小白、楊木均爲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