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施之皓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普通的家庭,6歲開始練習乒乓球。

在1973年施之皓就進入了鐵道乒乓球隊,在鐵道乒乓球隊待了一年左右,施之皓又進入了八一隊。

在八一隊訓練了三四年,19歲的施之皓就進入了國家隊,這一年上海一位比施之皓小三歲的女運動員也進入了國家乒乓球隊。

這個女隊員就是曹燕華,施之皓雖然出生在浙江湖州,但是他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母去到了上海,因此他算是在上海長大的。

兩人都是上海乒乓球隊當時的領軍人物,早都相識了,又在差不多的時間進入國家隊,自然有着更多的話題。

在1980年左右,兩人就有了超越普通朋友的其他情感,但是這個時候國家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最主要的是兩人當時還都是隊伍重絕對的主力。

在1981年第36屆世乒賽上,男隊的三位主力是蔡振華、施之皓、謝賽克,曹燕華則是女隊的第一主力。

最終在這屆世乒賽上,中國男女隊都拿下了團體冠軍,施之皓在男單上只取得了前八名的成績,而曹燕華除了女團冠軍之後,還拿到了女雙冠軍和女單亞軍。

不過雖然,中國男隊最終拿下了男團冠軍,但是施之皓的表現卻並不突出,並且在決賽中他還連輸兩分,讓中國隊陷入了險境。

因此在這屆世乒賽之後,施之皓基本就退出了主力陣容,沒過多長時間甚至就淡出了國家隊。

而曹燕華在37屆世乒賽依舊是中國女隊第一主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屆參加世乒賽她的隊友還有倪夏蓮,這屆世乒賽中國女隊再次獲得冠軍,曹燕華還同時拿下了女單冠軍,和蔡振華獲得混雙季軍、和倪夏蓮獲得女雙亞軍。

第38屆世乒賽曹燕華沒能入選團體賽,但她再一次獲得了女單冠軍以及和蔡振華搭檔獲得混雙冠軍、和倪夏蓮搭檔獲得女雙冠軍。

這個乒乓項目並沒有入選奧運會,也沒有女子世界盃,所以曹燕華的成績在當時就是最頂尖的,算是鄧亞萍之前的"乒乓女皇"。

在這屆世乒賽後,曹燕華就選擇了退役,並且和早已經退役的施之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兩人的愛情終於修成正果。

1987年,施之皓應邀去德國格倫藻乒乓球俱樂部執教,曹燕華隨同前往,他倆成爲了這個德國中部小鎮上的第97、98位居民。

國外收入頗高,三年後他們買了帶游泳池的別墅和高級轎車,生活過得舒適安逸,曹燕華洗衣、做飯、打掃房間,儼然成了家庭主婦。

但是,這種一眼就望到頭的幸福生活卻讓曾經是運動員出身的曹燕華感到非常的迷茫,爲了打發這種閒暇的時光,曹燕華開了一家中餐廳,自己當老闆。

還和朋友一起做起了中德貿易,一邊相夫教子、一邊打理生意,生活非常充實,但心底隱隱還是有一種漂泊感。

1995年,施之皓與曹燕華帶着兒子施澤西回國探親,期間應中國乒協邀請夫妻兩人觀摩了在天津舉辦的第43屆世乒賽。

時任中國男乒主教練的蔡振華勸他們倆:"還是回來吧,國內有你們的用武之地"。

施之皓心動了,其實在國外闖蕩9年,但是他們一直都是心繫家鄉,於是他們一家三口回到了故鄉上海,施之皓出任上海男乒主教練。

在施之皓出任上海男乒主教練的同時,曹燕華也沒有閒着,先後開辦了乒乓球俱樂部和曹燕華乒乓球學校(許昕、尚坤衆多國手都是來自這個學校)。

在上海隊任職兩年之後,施之皓接到了已經成爲國乒總教練的蔡振華的邀請,邀請她到國家隊執教,作爲教練自然國家隊教練誰都想去,同時施之皓和蔡振華是同一批隊員,感情也是非常好。

當時施之皓是想讓妻兒跟他一起去北京,但是當時曹燕華在上海也做得風生水起,不想放棄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事業,因此施之皓只能獨自一人去到國家隊。

施之皓進入國家隊之後先是到到女二隊出任主教練,成爲蔡振華的左膀右臂。

國家隊教練工作非常的忙,所以直到1998年國慶節施之皓纔回到上海探親,曹燕華對他說:"我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了,你回來吧,兒子大了需要父愛"。

但施之皓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又勸妻子跟自己去到北京一家團聚,但曹燕華也不願意放棄她的事業,假期結束之後,施之皓又要走了,臨走時曹燕華哽咽到:"希望你能認真考慮我和兒子的感受"。

之後,兩人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之中,只要一打電話就談起此事,之後就是爭吵,誰也不願意讓步。

到了1999年施之皓進入到女一隊任職,是李菊和楊影的主教練,當時女隊還有一位小隊員叫李楠,比施之皓要小22歲。

2000年初,已經一年沒有見到妻兒的施之皓回到了上海,已經7歲的兒子卻用幾乎陌生的眼神看着施之皓,這讓施之皓很悵然。

三年多的時間裏,他與兒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20天,他虧欠兒子的太多了,到了晚上妻子曹燕華拿出一篇兒子的作文《我的爸爸》給施之皓看。

施澤西寫到:"我爸爸長得很帥,他是國家隊教練,我想他,但我對他沒有印象......"。

曹燕華對施之皓說:"既然我們彼此都不願意讓步,何必還要拴在一起呢?"

就這樣曹燕華和施之皓瞞着雙方父母和兒子偷偷辦理了離婚手續,爲了不讓老人起疑心,曹燕華還每週都把兒子送到爺爺奶奶家。

回到北京之後,施之皓又再一次到男隊任教,此時的蔡振華早已經官升一級,擔任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乒乓球部主任,同時還兼國乒隊總教練。

此時,中國乒乓球男隊的主教練是尹霄,女隊的主教練是陸元盛,兩人都是非常資深的教練員,帶隊的成績也都是有目共睹。

但陸元盛與蔡振華不和,蔡振華的年紀要比陸元盛年輕一些,但是蔡振華卻上升得非常快,因此兩人之間有着一些隔閡。

所以隨着蔡振華權力越來越大,他便想讓人頂替掉和他有隔閡的陸元盛。

在與曹燕華離婚之後,施之皓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並且因爲這一段婚姻的失敗,他一度產生了婚姻恐懼症。

不過在此時,有一個人走進他的生活,那就是前面提到了小他22歲的女隊員李楠,兩人相識與1997年,當時施之皓還是女二隊的主教練。

施之皓剛開始對李楠非常的嚴厲,而李楠也是遇到任何問題都會給教練說,對於施之皓非常的信任,但當時兩人完全沒有其他的想法,畢竟那個年代相差22歲還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何況兩人還有師生名頭。

儘管沒有其他的念想,但李楠對於施之皓非常的崇拜,不管什麼問題她告訴施之皓,施之皓都能幫她找到解決辦法。

但有時候一直崇拜一個人就會變成喜歡,李楠就是這樣,而且當時年輕的李楠心思非常純粹,這讓經歷過婚姻失敗的施之皓感覺和她在一起很踏實,完全放鬆自己。

但這層窗戶紙不是那麼容易捅破的,儘管兩人對彼此都有好感,但都不敢輕易地表露,總害怕說出心裏話之後失去對方。

到了2004年,李楠離開了國家隊,此時她的心情非常的苦悶,很多事情無法與家人和朋友說,但是能和最信任的教練說。

施之皓細心地安慰着李楠,他的話語給了李楠很大的鼓勵,讓她感受到了那種深深的安全感,兩人開始正視這段不被別人認可的感情。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後,新的奧運週期,國家隊教練競選,此時的蔡振華已經是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在乒羽項目上有着絕對的話語權。

何況他早就想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全部換上"自己人",比如2003年男隊主教練是由僅僅27歲的劉國樑接任,哪怕雅典奧運會丟失男單金牌,帥位依舊穩固。

這一次蔡振華想讓好兄弟擔任女隊主教練的位置,面對這樣的機會施之皓自然是當仁不讓,於是2005年施之皓正式出任中國女隊主教練。

在當時的國家女隊中,梯隊建設得非常好,絕對主力隊員有王楠、張怡寧這兩位大滿貫運動員、中生代運動員有李曉霞、郭躍等等、年輕運動員也有劉詩雯、丁寧等。

所以施之皓在就任國家女隊教練之後,幾次大賽成績還是非常突出的,畢竟當年的大魔王實力太強,幾乎無人可以阻擋。

施之皓和李楠的感情在備戰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有了很大的進展,當時施之皓的壓力非常大,畢竟這是他任女隊主教練之後的第一個奧運會。

而李楠因爲也是運動員出身,從來不會影響施之皓的工作,儘管很多隊員都是李楠曾經的隊友,這讓施之皓心裏更加肯定李楠。

但他還是有所顧慮,畢竟兩人差距以及身份差距都很大,但李楠的一席話讓她打消了顧慮:"你是單身、我也是單身,別人愛說什麼就讓他們說去吧,他們說一個月、半年、一年還會說嗎?如果還在說,那不是我們有問題,是他們有毛病"。

於是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後,施之皓和李楠也開始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此時大家更關注的是女隊兩位大魔王王楠和張怡寧相繼退役。

其實當時的女隊儘管這兩位退役,還有很多的優秀運動員,最出色的就是年僅11歲就進入國家隊、16歲就獲得世界冠軍、20歲就獲得奧運會的郭躍。

但也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施之皓"幹勁十足",覺得郭躍、李曉霞這些隊員都是前任主教練陸元盛培養,而小將丁寧、劉詩雯是她任主教練之後才從二隊升到一隊的。

因爲他想要培養自己的弟子,還曾公開指責郭躍沒文化、贏球靠運氣等不應該出自教練口中的評價。

到了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女團決賽的時候,施之皓突然間棄用李曉霞和郭躍、讓這兩位正值當打之年的絕對主力坐在替補席上。

而是啓用了以劉詩雯爲第一主力、丁寧爲第二主力、老將郭焱壓陣的這樣一個冒險陣容,當時劉詩雯只有19歲就在世乒賽女團決賽中擔任第一主力,而丁寧也只有20歲。

儘管劉詩雯和丁寧的實力完全不輸李曉霞和郭躍,但是競技體育有時候並不僅僅是實力的比拼,尤其是這種世界級大賽。

能夠參加比賽的都是全世界的高手,彼此之間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大,更多的是心理素質和經驗的比拼。

因此劉詩雯和丁寧這兩位經驗不足的小將就沒有將自己的實力完全展現出來,劉詩雯一人輸兩分,丁寧輸一分。

中國女乒蟬聯世乒賽女子團體9九連冠的記錄就此被破,這也成爲了施之皓執教生涯最大的污點。

這場世乒賽之後,施之皓不得不再次啓用李曉霞和郭躍,而劉詩雯和丁寧則是被雪藏的一段時間,最主要的是劉詩雯。

她作爲第一主力,更是一人輸兩分,需要承擔最重要的責任,在那之後劉詩雯在很多大型比賽中都沒有參賽機會。

這也直接讓劉詩雯錯失了倫敦奧運會,同時郭躍也因爲施之皓的不重視,狀態每況愈下,在倫敦奧運會她這個當時女隊唯一一個參加過奧運會的主力,卻只能參加團體第三人。

而施之皓在2011年年初就和李楠結婚,在2012年下半年年就給施之皓生了一個女兒。

2013年新的奧運週期,國家隊教練再次競選,再一次劉國樑擔任國乒總教練兼男隊主教練,孔令輝出任女隊主教練,最主要的是隻有孔令輝一人蔘加競選女隊主教練,施之皓和前女隊主教練陸元盛都不參加,其實也就走個過場,真正決定是私底下的博弈。

卸任女隊主教練之後,施之皓確實再次回到了家鄉上海任上海體育學院副院長以及中國乒乓球學院第一任院長,並且還當選了國際乒聯副主席。

而郭躍則是在2014年黯然退役,劉詩雯雖然一直都是國家隊的主力,但再也沒有享受過第一主力的待遇。

如果不是施之皓的拔苗助長,劉詩雯也許會成長得更完美,同時郭躍也不會在26歲這個年紀就選擇退役。

由此就能看出一個決策者的失誤決策影響有多大,很多人的命運因此都發生了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