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中考改革“加速度”:“十四五”將增30萬公辦普高學位,職業教育迎發展機遇 來源: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今年,廣東多地中考改革迎來“首考”。

7月10日,2021年廣州中考正式開考。今年,廣州中考備受關注,原因不僅是因爲疫情導致中考延期舉行,更在於今年廣州中考迎來改革之年,從考試內容到招錄機制都有不少變化。

作爲中考改革的試點城市,廣州是全省新一輪中考改革的一個縮影。今年,廣州全市共有中考考生90544人,普通高中計劃共56157個,中職計劃共40894個,“普職比例”大體相當。從全省看,深圳、汕頭等改革試點地區也均實現了“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格局。

一直以來,廣東省高度重視基礎教育改革工作。廣東省“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新增約30萬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同時,也提出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行動計劃。

當前,廣東省職業教育也迎來發展機遇。隨着製造業轉型升級,高素質技能人才緊缺,職業教育迎來一系列利好政策。不過,當前職業教育仍面臨質量不高、認可度較低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是未來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考試內容和招錄機制均改革

2020年,全國初步形成一個基於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中考招生錄取模式。廣東省中考改革今年進入“加速期”,韶關、汕頭、深圳、廣州等8個試點城市都在積極推行中考改革,並且按照計劃,2023年廣東全省都將正式實施中考改革。

進一步深化中考改革,很重要的一點是爲了解決“唯分數”論等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廣州的中考改革就在考試內容上提出對13個科目“全科開考”,文理兼顧;同時,廣州還明確在總分不變的基礎上提高體育與健康分值,降低語文、數學、英語分值。

此外,廣州實施中考改革後,中考錄取更看重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參考不僅包括錄取參考科目的計分等級,還包括學生思想品德、社會實踐等全面發展情況。這能夠引導學生重視全科、全面學習。

韶關市則要求中考改革實現 “多次考試,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例如學生學業水平結果呈現採用“分數+等級+評價”的形式。同時,爲學生在初中學習期間提供多次考試的機會,把選擇考試的權力還給學生。

廣東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全面實施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到 2025 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 98%。

而在招錄機制上,廣東省中考改革試點城市按照國家要求合理引導考生分流,推行“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招生計劃,但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仍然在穩步增加。預計“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增加約30萬個公立普通高中學位,培育 100 個省級特色示範高中和100 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

並且,今年廣東中考試點城市多擴充普通高中“名額分配”比例,讓普中高中優質學位最大程度在各區共享,促進教育公平。例如,今年廣州中考招生錄取計劃中,公辦省一級普通高中被納入“名額分配”學校範圍,考生能夠跨區共享更多的優質高中學位。

早在2002年,《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就提出“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要求。此輪中考改革中,“普職比大體相當”的要求更被列爲改革指導意見的基本原則,並隨着近兩年各試點地區的改革實施而得到逐步落實。

佛山市順德區容裏中學學生林煥勝在6月27日已結束了他的中考考試,他有把握考上普通高中,但也在老師的提醒下,填報了中職學校的志願作爲保底。這在他所在的班級,成爲了普遍現象。

按照“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分佈邏輯,這意味着有一半中考考生的去向將是中職學校,而在長期以來的考生和家長觀念中,考上高中成爲了更獲青睞的選擇方向。這也使得中考競爭愈加激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中考“普職分流”實際上成了“普職分層”,許多家長認爲中職教育是更低層次的教育,因此就有了“教育分層”的焦慮。

對此,這輪中考改革的一大亮點是,有關推進“普職融通”的具體舉措在各試點地區紛紛出臺,創新綜合培養模式以滿足考生的多樣性需求。

廣東省進一步擴大中高職貫通(含五年一貫制、三二分段制)試點院校的招生規模,優化專業結構,拓寬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上升通道。“三二分段制”培養模式,可讓考生進入中高職貫通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升學考試次數。深圳市則打通了職業教育“中職升本科”成長通道,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

事實上,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深化“職普融通”改革,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不僅如此,此輪中考改革政策還注重普職協調均衡發展,着力優化錄取批次和培養模式。今年,廣州中考招生減少了普通高中錄取批次,並首次將中職三二分段及省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提至第一批次招生。廣州市招考辦主任唐宏武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調整中職招生錄取有利於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和中職教育質量。

全國製造業人才缺口將擴至3000萬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一個現實動力是,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對勞動力供給結構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缺少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結構性問題明顯。

根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透露,2020年我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電力裝備和新材料四個領域,2025年預測人才缺口均超過300萬。

這也意味着,隨着我國產業結構、經濟模式變革的加快,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教育上必須有所改革。

今年人社部印發的《“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新增技能人才4000萬以上、技能人才佔就業人員比例達30%的目標;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則要求,要系統推進體制機制、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爲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

對地方而言,發展職業教育已與創新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這將解決當前現實的技能人才供給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將是對城市發展競爭力的鞏固提升甚至重塑。

廣東省提出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行動計劃,到 2025 年,全省中職學校數量整合到 350 所左右。同時,建設一批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建設 80 所左右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

《2019年度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顯示,該市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專業及培養的人才類型、層次和數量,與其產業佈局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層次較好吻合,爲汽車、精細化工、重大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新材料等重點產業不斷輸送人才。

因此在中職教育招錄機制層面,地方紛紛在中考改革中加大對中職教育的關注,提高優質中職教育吸引力。例如,汕頭市在中考改革中要求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註冊入學機制,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可實行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但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仍任重道遠,中考階段“普職比大體相當”的導向下,還需要在全社會形成認可職業教育、重視技能型人才的氛圍和政策機制,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真正具有同等地位。

熊丙奇認爲,應把職業教育辦成與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解決職業教育處於低人一等的地位這一現實問題,讓家長真正認可中職教育,這將是未來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如何把職業教育發展成類型教育?熊丙奇建議,第一要消除一系列歧視職業教育的政策,包括教育的管理政策以及評價體系,不能夠導致職業教育低人一等;其次,在推進教育評價改革過程中,需要打破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和唯學歷論,要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學歷的社會氛圍,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改革。同時,還要建立現代職業院校制度,讓職業學校能夠提高辦學質量、辦出專業特色。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柳寧馨 編輯:杜弘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