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相遇不容易,不要辜負每一個對你好的人,否則將後悔莫及。
生活中太多人欺軟怕硬,越是對自己好的人越不在意,越是瞧不起自己的人越上趕着去巴結,這就是人性的特點,擁有的不珍惜,滿心滿眼都是求而不得的東西。
小時候最喜歡喫的就是泡麪,無論家裏燉雞還是炸魚我都不感興趣,心心念念要喫泡麪。
母親擔心長期喫泡麪會影響長個,更加變着法地做飯,哄着勸着罵着揍着軟硬不喫,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身高要比同齡人矮上一大截,並且面黃肌瘦,一幅營養不良的模樣。
再後來,母親大概對做飯喪失了信心,每天的飯能做得多簡單就多簡單,甚至可以用敷衍湊合來概括。
那段時間對當時的我來說別提有多幸福,各種口味的牌面變着花樣喫。


如今的我遠離故鄉,一日三餐再也沒人干涉,曾經最愛的泡麪像個看笑話的人,長年累月對我冷笑,記憶裏飄香的雞魚肉蛋再次出現,它們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每年屈指可數地回老家幾次也是來去匆匆,母親大概認定自己的廚藝很爛,從不做飯,桌上豐盛的飯菜統統來自飯店大廚,待客的味道十足。
那種感覺就像北方人跑到南方朋友家裏本想嚐嚐當地特產卻被招待了大鍋菜一般。關鍵是,南方的朋友是真心實意地怕你喫不慣當地的飯。
有些東西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人生中許多事物在當時並不起眼,多年之後時過境遷。
人這一生有太多不能虧欠的人,餘生請善待他們,特別是最後一個。

01傾盡一生的父母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中有這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簡簡單單兩行字將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世上幾乎所有的父母窮盡一生都只爲子女能夠過上安穩的生活。
小說《百年孤獨》中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纔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太多人一生都認不清自己的位置,始終在追逐不屬於自己的事物,常年遊蕩在外直到無家可歸,纔看清半生已過再無歸途。
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死觀,人生就是買了一張永久車票,在上車後一切便都在飛速逝去。
餘生,請善待那對爲我們傾盡一生的父母,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情上演。

02同舟共濟的伴侶

人無完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嫌棄那個因爲愛而留在你身邊同舟共濟的伴侶。
做人必須明白,如果沒有能力過好眼前的苟且,就不要去妄想詩和遠方,一屋不掃之人根本沒能力去掃“天下”。
貪婪和喜新厭舊是人性的弱點,有的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有的人卻總是這山望着那山高,羨慕別人的伴侶,眼饞旁人的生活。
任何時候能量都守恆,無論是付出和收穫還是情感中的甜蜜折磨皆如此。
徐志摩說:“人生不過是午後到黃昏的距離,茶涼言盡,月上柳梢。”一定不要虧待那個陪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的伴侶。
人生雖短,父母也不能終生相伴,遠行之路唯有伴侶同舟共濟,善待伴侶可抵餘生孤苦。

03鼎力相助的朋友

老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現實中很難實現湧泉相報,甚至有些人連這施恩的“滴水”都無力回報或不願回報。
做人要做感恩之人,別人幫助過你就要懂得感恩,白眼狼做不得。
感恩不僅是一種品性也是一場修行,上天給予你的境遇無論好壞都有緣由,心存感恩知恩報恩才能踏實生活。
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朋友不在多在精,請善待那個鼎力相助的朋友,不要辜負對方的情,更不要寒了他的心。
《增廣賢文》有云:“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世故薄如紙,遇難才能見真心,所以必須要做一個感恩之人,那個曾助你渡過難關之人值得用一生去善待。

04飽經風霜的自己

人生註定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挫折,因爲肩上有責任在,所以面對困難不能退縮也無法退縮。
生活不易,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品嚐酸甜苦辣鹹,磨難的盡頭遙遙無期,與其在苦難中哭泣不如在苦中作樂,從今往後善待那個飽經風霜的自己。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抑或伴侶都不能從始至終陪在身邊,他們的區別無非是誰陪伴的時間更長誰同行的時光略短。
人生的路到底還是要一個人走完,世事難料生活不易,真正遇到風浪的時候,靠得住的撐傘人只有自己。
永遠都不要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善待自己才能在坎坷的道路上走得漂亮。
人生百年,轉眼成空,悲喜皆由心定,從今往後重視自己的情緒,莫再委屈自己去成全別人。
記住,你,配得上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