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鷹眼技術,大家現在對這個曾經的黑科技可能不太陌生了。好些球迷也能給他做一個定義,這不就是一個裁判球到底過沒過球門線的技術嗎。前幾年國際比賽採用的時候還很新奇,覺得回放裁判畫面好有科幻感啊。

然而其他球類運動早就已經採用了鷹眼技術了,經查找資料得知鷹眼技術是由一個英國人於2001年研發問世的新技術,在鷹眼技術面世的第一年就獲得了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頒發的科技革新獎。其實簡單講清鷹眼技術的工作原理,並不困難,鷹眼技術其實就是使用多臺具有高速攝像能力的攝像機組成攝像矩陣。預先是工作人員確定球門線的位置後(精確到毫米級別),使用場上至少8臺以上的黑白高速攝像機進行拍攝,拍攝速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幀每秒的速度。在這個速度下,球的運動軌跡就能被清楚的捕捉下來。在拍攝到物體運動的軌跡之後,8臺攝像機傳回的圖像經過計算機的高速處理後生成3維圖像,再實時將是否進球的結果發送到裁判的智能手錶上。最後纔是我們看到是否進球的圖像的時候。

對於新技術的引入,國際足聯一開始是比較排斥的,國際足聯的目標就是在足球上裁判員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手段(無論是否先進)都只是輔助裁判判罰的一個依據。直到2013年結束了漫長的討論與爭吵,2013年聯合會杯上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均採用了門線技術。而對於足球的保守態度不同的是,網球、羽毛球和板球均迅速吸納了這項新技術。與足球不同的是,鷹眼技術在場上擁有最高的話語權,只要是經過鷹眼的裁決,裁判就會直接判罰。

而保守的態度也決定了,新技術總要是爲裁判而生的,所以你看到重大比賽上面,裁判身上的手錶、手環越來越多。足球場上的時間與籃球等球類的不同,在因球員傷停、球員傷停球隊醫生進場救治、任意球、點球準備的時間都是算在總比賽時間中的,所以足協纔有那句口號,"淨時間打滿60分鐘就算完美"。整個過程耗費不到1秒鐘,裁判的智能手環就能收到消息,判罰進球。而很遺憾的是,由於是通過圖像技術處理,被完全遮擋後進球,雖然也能收到進球信號,但是不能生成進球的動畫。這也是鷹眼技術的一個物理級別的缺陷。相對於從前來說,這項技術進步了太多太多了,這樣就使一些刁鑽進球被錯判或者是好球被撲救出來被錯誤判罰成了進球得以消除。對於我來說這項技術有利的使裁判獲得球門線上的情況,雖然裁判要做出讓步,爲足球服務這是有利的。

足球場上的黑科技還有那些,我們下期揭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