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昇天返回落地開倉全過程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實習生 謝雨鯤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踏上月球。這一壯舉,在一個名叫貝索斯的5歲男孩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於是在整整52年後,已經是世界首富的貝索斯,用特別的方式紀念了這個日子——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趟太空遊。

北京時間2021年7月20日21點13分,貝索斯和另外3名乘客搭乘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亞軌道火箭,從美國德克薩斯州發射升空,飛行高度超過了100公里。約10分鐘後,他們安全返回地面。

不過這並不是近期唯一的亞軌道載人飛行。就在7月11日,英國維珍銀河公司老闆布蘭森,搭乘該公司的白騎士2號/太空船2號亞軌道航空航天飛機(以下簡稱空天飛機),愉快地在太空邊緣體驗了失重的感覺。

10天,2次飛行,彷彿預示着什麼重要的事情。難道航天迷們心心念唸的太空旅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是的。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爲,這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拉開了亞軌道商業太空旅遊新時代的序幕。

實際上,太空旅遊並不是新鮮事物。

2001年4月28日,美國商人丹尼斯·蒂託買到了一張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船票”,成爲了首位參觀國際空間站的遊客。

但這種所謂的太空旅遊,只是專供頂級富豪的定製套餐。要知道,蒂託爲這張船票花費了2000萬美元。

而維珍銀河與藍色起源的飛行試驗,將使太空旅遊的成本大幅降低。

龐之浩說,雖然兩家公司均處於試飛階段,但只要後續試飛順利,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正式推出太空旅遊業務。

例如維珍銀河已經擁有了至少5架太空船2號亞軌道空天飛機、2架白色騎士2號航空運載飛機。後續該公司計劃再試飛2次,預計將在2022年全面開啓商業太空旅行業務,目前已收到700多張座位票的預訂金,平均每張票價在20至25萬美元,未來有望將票價降到4萬美元左右。

藍色起源尚未公佈後續試飛計劃,正式開展業務的時間可能較晚;定價也不具備優勢,每次飛行或將花費百萬美元。不過貝索斯卻不忘標榜自己、嘲諷友商。他曾嘲笑太空船2號是一架高空飛機,飛不上100公里高的卡門線,而且窗戶小還不環保。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院楊宇光表示,要論技術,上述兩家公司的技術途徑差別很大,但都沿用了過去曾有的技術。

例如維珍銀河的方案是通過白騎士2號航空運載飛機在空中發射太空船2號亞軌道空天飛機,2個飛行器都是水平起降且可重複使用。這與NASA牽頭研製的X-15試驗機很相似。

X-15試驗機採用火箭動力,於1959年首飛,每次飛行需要由B-52 載機帶入空中釋放。1960年代,X-15試驗機先後創造了6.72馬赫和108公里的速度與升限世界記錄,其飛行試驗爲美國後來的阿波羅計劃、航天飛機發展等提供了寶貴數據。

藍色起源採用的飛行方式則比較傳統,用“新謝潑德”火箭發射乘員艙,兩者都是垂直起降且可重複使用。1961年,美國水星號飛船的第一次、第二次飛行,都是亞軌道載人飛行。

儘管如此,楊宇光仍認爲這兩家公司進行的飛行試驗很有意義。他說,人類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軌道飛行器是航天飛機,但航天飛機在成本控制以及安全性方面非常失敗,其慘痛的教訓,從客觀上阻礙了後來人對可重複使用技術的嘗試。但藍色起源,包括SpaceX公司等,又把這些技術撿了起來繼續發展,打破了航天飛機失敗帶來的影響,這是值得鼓勵的。

另一方面楊宇光表示,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這幾個領域,並不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雖然其回報率非常高,但是主要體現在成果轉化和其他一些間接效果。而太空旅遊則是一個可以直接賺錢的行業,在這方面取得進展,將進一步推動載人航天快速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兩次飛行試驗之間,中國航天也不小心冒了個泡。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7月16日,由該集團一院研製的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飛行後,平穩水平着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點火起飛”“水平着陸”“重複使用”……在這篇字少事大的消息裏,一個個關鍵詞讓人浮想聯翩。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官方抖音賬號“中國軍工”回應的那句“過於先進,不便展示”,更是被網友稱爲:國家級“凡爾賽”。

截至目前,一院尚未針對此次飛行透露更多信息。科技日報記者瞭解到,此次首飛的運載器搭載於火箭頂端,由火箭送入亞軌道後分離,按計劃滑翔飛行,並依靠自身動力返回降落。首次飛行旨在驗證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飛、再入返回、水平着陸等關鍵技術。

2017年,一院一位火箭專家曾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我國正在研製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這位專家介紹,該運載器兼具航天器和航空飛行器的特點,起飛方式與傳統火箭一樣,都是垂直髮射,一二級在完成各自任務後,將分別返回着陸場,像飛機一樣水平降落在跑道上。

該專家表示,在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研發方面,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是“比肩的”。該運載器主要面向300至500公里高度軌道,可滿足未來“快速、可靠、廉價”的航天運輸需求。例如能承擔未來我國空間站的人員、物資運輸任務,也能滿足有效載荷發射需求,還能開發太空旅遊等民用產業。

相關鏈接:五花八門的太空旅遊計劃

英國維珍銀河公司和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相繼完成亞軌道載人飛行試驗,意味着其太空旅遊計劃已進入實施階段。除此之外,國際上還有哪些五花八門的太空旅遊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計劃於2021年9月用該公司的 “載人龍” 軌道飛船把3名私人遊客和1名該公司培訓的航天員送上國際空間站,讓他們在那裏生活至少8天,其票價爲5500萬美元左右。這項任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完全商業化運營的載人任務,也是第一批專門的太空旅遊遊客任務,演員湯姆・克魯斯有可能是遊客之一。

美國公理太空公司則計劃在國際空間站上建立一個觀景艙,使太空旅客可利用它來欣賞太空美景。該公司還獲得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批准,未來將把多個商業艙段對接到國際空間站上,即使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這些艙段也可以併入公理太空公司的私營空間站,作爲太空旅行的樞紐。該公司的長遠目標是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空間站。

老牌的美國太空探險公司計劃在2021年底用美國 “載人龍” 飛船把4名太空旅客送入環繞地球的軌道,進行3至5天的太空旅遊,但不會停靠在國際空間站上,而是在800至1000公里高的軌道上繞地球飛行。他們還準備於近年用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把太空遊客送到國際空間站上觀光。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太空透視公司已開始售賣能夠飛離地面30多公里的氣球太空艙船票。這張6小時環遊平流層的船票標價12.5萬美元,首發航班最早將於2024年晚些時候啓程。該項目採用名爲“海王星飛船”的氣球太空艙進行高空飛行,氣球太空艙寬敞的空間可以舒適地容納1名飛行員和8名乘客。艙內配有酒吧、浴室和Wi-Fi,副駕駛員和支援小組從地面監視整場飛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