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京奧運會馬上就要在2021年7月底開幕了,這場延遲了一年的奧運會中間有着太多的幺蛾子。但是關於奧運會其實還有一個冷知識:並不是所有的比賽都要在開幕式後才舉行。以本屆奧運會爲例,早在開幕之前,奧運女足的比賽已經開始了,我們本期的故事也正是從這場提前的比賽說起。

圖注:放國歌時嘴皮都不動一下的日本女足

7月21日,在日本女足對陣加拿大女足的比賽當中,日本女足在播放日本國歌時,從正式上場隊員到替補隊員到教練席竟然沒有一個人張嘴正兒八經地唱日本國歌,這一幕經過電視播出之後,也讓一部分日本網友非常生氣。

但是要是熟悉日本的朋友,就會知道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日本女足當中,在日本其他運動項目也很少看到有運動員唱日本國歌,甚至是整個日本國民當中對於唱不唱國歌都是存在着很大的爭議。

圖注:里約奧運會上批判運動員不唱國歌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

如果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思路,在這種重大的比賽場合播放國歌,運動員高唱國歌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爲什麼在日本會恰恰相反呢?

本期以史爲鑑就跟大家聊聊日本國歌的故事。

圖注:日本國歌《君之代》

日本現在的國歌名叫《君之代》,是1999年才被日本國會衆參兩院確定爲正式的日本國歌。

雖然《君之代》作爲日本國歌到現在也僅僅才二十餘年,但是這首歌的歷史倒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時期。

根據記載,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壓根沒有什麼國旗、國歌的思維。

到了1869年的時候,一個英國人聽說了日本人沒國歌,這才建議日本人應該寫一首自己的國歌。

這個英國人是當時擔任英國駐日大使館護衛隊步兵營軍樂隊隊長約翰·威廉·芬頓(John William Fenton),他也是在日本橫濱的時候閒得無聊,在同日本薩摩藩軍樂隊隊員們吹牛的時候,大吹特吹英國國歌《天佑吾王》有多麼好,說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歌云云,然後還不忘在日本同僚跟前顯擺自己:

如果你們日本人沒有國歌,那你們只要能提供歌詞,我來給你們作曲!

薩摩藩沒見過多少世面的軍樂隊成員深深感到英國人說的對,於是就把寫歌詞的重任交給了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岩。

圖注:大山岩

大山岩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明治和大正時期的九位元老之一, 還是日本帝國陸軍的創建者之一。

在日本實行內閣制後,大山岩也成爲了日本歷史上第一位陸軍大臣,他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擔任日軍第二軍長,手裏面沾滿了威海衛中國人民的鮮血。

大山岩在當時屬於少有的文化人,不但日語好,還精通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在接到寫日本第一首國歌的任務後,從薩摩琵琶俳句集《蓬萊山》中選擇了四句話作爲日本國歌的歌詞,這四句就是:

君が代は 千代に八千代に さざれ石の 巌となりて 苔の生すまで

翻譯成中文就是:

我皇御統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

還有翻譯的更信雅達的版本,最後括號內兩句是引申含義:

吾皇盛世兮,千秋萬代;砂礫成巖兮,遍生青苔。(長治久安兮,國富民泰。)

圖注:君之代歌詞

於是,英國人芬頓就拿這四句歌詞,改吧改吧加點音樂,變成了日本初代國歌《君之代》。整體來說,這首《君之代》完全是以封建軍國主義爲主題,全部歌詞都是歌頌天皇千秋萬代云云。

但是唱了7年之後,這首由英國人作曲,完全西方化的歌曲被認爲曲調完全不適合日本人唱,於是在1876年被停止演唱,但是對於歌詞,大家都沒有表示什麼特別大的異議。

到了1880年的時候,日本國內也覺得應該重新對這首歌詞進行譜曲,於是這次重新譜曲的重任交給了專門爲天皇演奏皇家樂曲的宮內省式部寮雅樂課的一等樂師林守廣,海軍樂隊指揮中村雄助、陸軍樂隊指揮四元義豊,以及一位與海軍簽有合同的德國樂團教師弗朗茲· 埃克特(Franz Eckert)。

於是林守廣給這四句詞配上了皇家雅樂調的曲子,這就是第二代《君之代》。

圖注:明治天皇

這首《君之代》剛開始僅僅用於和天皇相關的場合,比如歡迎天皇、皇家典禮等上面,因爲天皇經常視察軍隊,這首歌就在日軍之中流行開來。

又過了幾年,到了1893年的時候,《君之代》已經成了日本文部省規定的小學生必唱的八首歌曲之一。後來在經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基於天皇制度下的獲勝的日本人開始膨脹,《君之代》也逐漸成爲了日本最著名的歌曲,事實上的日本國歌,只是一直沒有被官方明確承認而已。

在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時候,用的音樂也正是《君之代》。

圖注:日本喫到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到了二戰勝利之後,這首歌頌天皇的歌曲因爲其代表的日本軍國主義也深受質疑,日本文部省"自主地"從有關中小學的實施令中刪除了齊唱"君之代"的規定。

但是等到抗美援朝勝利後,日本重新得到美國的支持後,又開始暗戳戳地使壞了,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其制定的《學習指導要領》中,又開始"希望"日本的中小學在舉行各種儀式時"懸掛日章旗","齊唱君之代"。

1974年的時候,當時的田中角榮首相曾經提出意見,打算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日本的國歌爲《君之代》,但是這一提議被日本部分教職員工和部分學生堅決抵制(日本教師組織歷來是左翼爲主),認爲這首歌曲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歌曲,並不適合於成爲日本國歌。

圖注:1972年訪華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從這以後,日本每年都因爲要不要唱《君之代》的問題而引發各種爭論,甚至還有爲此自殺的。

1999年2月28日,日本文部省要求必須懸掛"日章旗",要求學生"齊唱君之代",但是這一做法又被教師羣體所堅決抵制,日本廣島縣縣立世羅高中校長石川敏浩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在家自殺,在全日本引起強烈反響。

但是到了1999年8月9日,日本國會還是正式通過了《國旗與國歌法》,規定了"日之丸"旗爲日本國旗,《君之代》爲日本國歌。

也正是在日本國內關於《君之代》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爭議,而且日本國歌整體的音調非常平緩,許多人包括日本人都認爲有點像哀樂。

其中日本學者藤田友治認爲《君之代》是天皇葬禮上詠唱的輓歌,理由是:

我が君(わがきみ)"直譯爲"吾皇",即天皇。

"千世に八千世(ちよにやちよ)"表示超越凡人的永恆的生命。日本古代認爲人在死之後生命纔會永恆。

"巌(いわお)"直譯爲"岩石",在這裏象徵墓石(即墓碑)。

"苔のむす(こけのむす)"直譯爲"長出苔蘚",在此表示"死者轉世"的意思。因爲按照古代日本人的生死觀,人在死後會變成自然界的一部分。

圖注:日本人抗議日本國歌、國旗法案

所以這首歌並非是歌頌天皇的讚歌,而是一首哀悼去世天皇並祝願其"轉世永恆"的輓歌,當然,這一觀點肯定無法獲得日本各界的認同,但是不妨網友們吐槽。

如果您不信,可以搜索聽一下君之代,親耳感受一下……

文/以史爲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君之代》與太陽旗--日本國歌、國旗簡介

《君之代》歌詞釋譯

犧牲品--石川敏浩

「君が代」の起源 「君が代」の本歌は輓歌だった 著者名: 藤田友治/編著 歴史・哲學研究所/編著 出版社名: 明石書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