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創板日報

未來2-3年,動力鋰電廠商或將啓動另一輪大規模投資擴產。

文|鄭遠方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逐步駛入深水區,動力鋰電需求也愈發高漲。各大電池廠紛紛尋求擴產,似乎也難以追上下游需求的快速步伐。全球缺芯還未解決,如今“電池荒”又成了橫亙在眼前的一大難題,機構與業者密集敲響警鐘。

據彭博社今日報道,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在受訪時表示:“缺芯之後,汽車製造行業面臨的主要供應短缺將是電池。由於產能釋放需要時間,未來幾年電池產能將持續喫緊。”

此外,美國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表示,由於需求快速拉昇,市場短期內無法做好準備。根據模型推算,動力電池供應或2025-2026年“售罄”,屆時各電池廠產能利用率都將超過85%。2026-2030年間,“電池荒”可能進一步加劇。

從目前已公佈產能來看,預計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須提升至121%左右,才能覆蓋需求。這也意味着未來2-3年,動力鋰電廠商或將啓動另一輪大規模投資擴產。

供應短缺驅動新一輪擴產潮起

設備環節受惠

汽車電動化早已成爲了不可逆的大勢所趨,美國銀行上述報告預計,2025/2030/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將分別提高至23%、40%和67%。

作爲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關鍵動力部件,鋰電池的需求隨之快速拉昇,除了上文提及的美銀河蜂巢能源之外,廣發證券7月20日的研報更是給出了準確的產能缺口數據。即便是考慮了每年新增擴產後,2021/2022/2024/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預計仍將會分別出現17/30/45/370GWh的產能缺口。隨着目前擴產計劃在2023年逐步落地,屆時產能缺口有所緩解,但若僅有目前的擴產計劃,2025 年左右又將迎來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需求缺口。

供給持續緊張,動力電池廠商也在不斷推出擴產計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產業主要投資項目共計57筆,投資金額超過3500億元。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國內外電池廠大規模擴產下,鋰電設備稀缺性顯現,鋰電設備行業進入最受益階段。天風證券7月19日報告更指出,鋰電設備轉入賣方市場,即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中泰證券分析師馮勝、謝校輝測算,2021-2022年,鋰電設備年均新增市場空間接近500億元,2023年接近600億元,預計未來三年是鋰電設備又一輪黃金週期。

中金證券7月22日的報告預估更爲激進,國內外頭部電池廠規劃新增產能接近2TWh,合計設備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預計2023年鋰電設備需求額約爲1124億元。

圖|鋰電產能及設備需求測算(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業格局方面,鋰電設備頭部企業優勢較爲明顯。從去年業績來看,鋰電設備業務營收超過10億元的公司僅有4家:先導智能(32.4億元)、贏合科技(19.3億元)、杭可科技(14.9億元)、利元亨(11.9億元)。具備規模供應能力的鋰電設備商較少,寡頭競爭特點突出,核心設備環節競爭格局較好。

不過,這並不代表着其他競爭者完全沒有機會。天風證券上述報告指出,鋰電設備產能持續緊張,主流頭部廠商產能滿載下,訂單可能向二線擴散。安信證券7月18日研報也認爲,聯贏激光、先惠技術等二線領先設備公司有望憑藉產能優勢,迎來業績估值雙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