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海底管道項目“北溪-2”從一開始就遭到美國等多方反對,如今德美兩國之間的分歧似乎能夠暫時擱置了。

當地時間2019年3月26日,德國東北部城市盧布明,一條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施工現場。人民視覺 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21日,美德兩國公佈聯合聲明,稱要合作確保烏克蘭和歐洲能源的安全,而如果俄羅斯進行“侵略”行動,德國則需要採取制裁等措施回應。

德國總理默克爾22日表示,俄羅斯已經保證不會將“北溪-2”用作武器,但是如果此事真的發生,德國也做好了制裁的準備。

分析普遍認爲,美德協議體現了兩國希望修復跨大西洋關係的意願。美聯社則指出,無論對拜登還是對默克爾,這一協議都不是“清晰的政治勝利”。“美德兩國的‘北溪-2’協議從內容上看可以說是雙方各退一步,但顯然拜登退得更多。”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俞宙明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道。

防範俄羅斯、幫助烏克蘭

“北溪-2”項目由俄羅斯和歐洲的幾家公司投資,計劃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把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和其他國家,管道預計今年8月底前完工。美國曆屆政府一直稱該項目會威脅歐洲的安全,讓歐洲過度依賴俄羅斯,並削弱烏克蘭作爲俄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而俄方稱美方的阻撓意在向歐洲高價兜售更多美國天然氣。德俄兩國政府均表示,“北溪-2”爲純粹的商業項目。

實際上,7月21日美國國務院和德國外交部公佈的、被媒體稱爲“‘北溪-2’協議”的文件名爲“美國和德國關於支持烏克蘭、歐洲能源安全及我們的氣候目標的聯合聲明”。英國《金融時報》如此總結文件內容:美國撤回對“北溪-2”的制裁,換取德國承諾在可能的“俄羅斯威脅”面前“保護”烏克蘭和歐洲。

當地時間2021年7月15日,美國華盛頓,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澎湃影像 圖聲明開頭就將矛頭指向俄羅斯,稱美國和德國堅定支持“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獨立及其選擇的歐洲道路”,並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等地的侵略和惡意活動”。聲明稱,如果俄羅斯“試圖將能源作爲武器,或進一步對烏克蘭進行侵略行爲”,德國則需要在國內採取行動並要求歐洲層面採取有效措施(包括制裁),從而限制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甚至是其他有關商品出口。該聲明稱,這是爲了確保俄羅斯“不會濫用”包括“北溪-2”在內的天然氣管道來達到“侵略性政治目的”。

這項聲明同時稱要確保烏克蘭作爲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目前從俄羅斯向西歐輸送天然氣的管道之一就途徑烏克蘭,烏克蘭每年能因此獲得鉅額收入,俄烏兩國此前已簽署的協議規定,烏克蘭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將延續至2024年底。根據此次聲明,德國承諾將盡一切方法將俄烏天然氣過境協議延長至10年。

這份聲明還用很大篇幅強調美德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並最終落到對中東歐國家的支持上。兩國宣佈將合作支持新興經濟體能源轉型,其中包括烏克蘭等中東歐國家能源安全。德國承諾建立並管理“烏克蘭綠色基金”以幫助該國進行能源轉型,提高能源效率和安全。德美兩國將促成對該基金至少10億美元、包括私有資本在內的投資,而德國會首先提供1.75億美元,美國將提供技術和政策支持。德國也將繼續在雙邊框架下支持烏克蘭的能源轉型。德國媒體認爲這些措施意在讓烏克蘭成爲“綠色能源出口國”。

美國和德國還表示要支持中東歐12國的“三海倡議”(“三海”指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支持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德國將爲這些國家的能源安全和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德國輕鬆,美國仍反對

聲明一出,德國彷彿卸下了重擔。據德國電視一臺(ARD)22日報道,德國外長馬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德美兩國就“北溪-2”問題找到了“建設性的解決辦法”,他感到“輕鬆下來了”。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和德國外交部還強調了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同爲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國的烏克蘭和波蘭立刻發出了激烈的批評聲。兩國外長髮表聯合聲明稱,放棄阻止“北溪-2”的決定對烏克蘭和中歐造成了“政治、軍事和能源威脅”,增加了俄羅斯“動搖歐洲安全局勢”的可能。

當地時間2021年7月15日,美國華盛頓,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並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澎湃影像 圖作爲“北溪-2”的直接參與者,俄羅斯對此協議的表態十分複雜。據克里姆林宮公佈的新聞稿,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默克爾21日應德方提議通電話,二人對於“北溪-2”項目即將完工感到滿意,普京提及德方一直以來對於完成該項目的努力,而默克爾將德方與美方有關“北溪-2”的討論進展告知了普京。雙方還討論了俄烏兩國將天然氣過境協議延長至2024年之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俄羅斯則譴責了美德協議中指責俄羅斯的部分。據塔斯社22日報道,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表示,協議中的制裁威脅以及對俄羅斯進行“惡意活動”的指控都毫無根據,對俄羅斯的“敵意”表態違背了俄美兩國元首今年6月瑞士日內瓦會談的精神。

美國政府和國會仍對“北溪-2”持批評態度。上週默克爾訪美時,拜登的表態稍有軟化,稱自己就任總統時“北溪-2”項目已經“完成了90%”,因此施加制裁“似乎沒有意義”。但拜登政府仍然不斷強調“北溪-2”對歐洲構成了威脅。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紐蘭就美德協議表示,美國仍反對“北溪-2”,拜登豁免了一些制裁只是因爲制裁對“美國更廣泛的利益”不利。

美國不少國會議員的態度更加強硬。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以“北溪-2”爲由阻撓參議院通過拜登的一些國務院官員提名;民主黨參議員沙欣稱,如果俄羅斯“不遵守規則”,這份協議可能就沒有足夠的效力。

今年5月,美政府曾豁免了對“北溪-2”股份公司及其負責人的制裁,該公司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附屬企業,總部設在瑞士。但據路透社當時報道,美政府仍對4艘俄羅斯船隻和5個俄羅斯實體施加了制裁。

改善跨大西洋關係效果如何?

早在奧巴馬執政之時,美國政府就激烈反對“北溪-2”項目,這一態度也一直延續到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時期。美德兩國爲何卻在此時達成了一項協議?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認爲,這份協議意在安撫華盛頓以及中東歐的批評聲音。雖然如此,但烏克蘭和波蘭並沒有買賬。

與此同時,這項協議顯然能夠改善在特朗普時代一度十分緊張的美德關係。德國電視一臺分析認爲,在複雜的政治局勢之中,默克爾最終將跨大西洋關係置於首要位置;《金融時報》也指出,拜登將重建與北約盟友的關係作爲優先選項。不過默克爾22日承認,德美兩國仍存許多分歧。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俞宙明對澎湃新聞表示,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從商業利益上看,這一項目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美國也不得不看到,德國的強硬態度同樣基於德國自身的核心利益,也就是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考量。德國與歐洲也越來越不甘心當美國的“小夥伴”,希望與美國有更均衡的關係。大西洋兩岸無論在經貿、能源還是政治領域都存在不小的理念分歧和利益競爭。

“美德兩國的‘北溪-2’協議從內容上看可以說是雙方各退一步,但顯然拜登退得更多。”俞宙明指出,拜登雖然說“項目已經建成90%,再製裁也沒有意義”,但其實當年美國開始制裁承建商的時候,項目就已經接近完工,所以拜登這種說法也無非是找個臺階下。拜登能作出這樣的讓步,可以看到美國非常需要修補好同盟關係,拉住德國來共同對付中俄。

德國《明鏡》週刊認爲,此次協議是默克爾的“外交勝利”,但美聯社評論稱,無論對拜登還是對默克爾,這一協議都不是“清晰的政治勝利”:拜登需要承擔在對俄政策上“顯得軟弱”的風險,而默克爾今年即將卸任,她所在的聯盟黨在大選中受到了反對“北溪-2”項目的綠黨的挑戰。

對於德國而言,“北溪-2”項目十分重要,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出口德國的天然氣數量可以翻倍。“北溪-2”管道在德國東北部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梅前州)上岸,該州州長、社民黨人施韋西希說道,“管道對全德國的能源供應、對梅前州、對我們的工作崗位都非常重要。”

《明鏡》報道指出,今年5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德國人支持“北溪-2”完工。尤其是在特朗普任內,他和美國駐德大使的強硬態度使得“北溪-2”逐漸成爲德國的國家主權問題。然而倘若綠黨進入德國政府甚至執掌總理職位,“北溪-2”的前景如何尚不明朗。

俞宙明指出,“一般看好最可能成爲默克爾接班人的(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舍特也基本承襲默克爾的路線。這份協議如果未來發生變數,那更可能是美國方面出的問題。”

來源:澎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