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上財韓景倜:上海應重點培育與引進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

金融科技,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的重要力量。作爲國內金融業發展水平最高、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較早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給金融業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會,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發力。

金融科技,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的重要力量。作爲國內金融業發展水平最高、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較早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給金融業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會,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發力。

這些在數據分析結論上也有着直觀體現。在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9)”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僅次於紐約,較前期排名上升1名。

業內的共識在於,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就必然要建設金融科技中心。隨着技術科技在金融業的應用與的逐步成熟,金融機構轉型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未來金融的發展,更需要和新興技術的結合,因此建設金融科技中心,是上海金融業轉型改革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上海積極佈局,搶佔金融科技制高點。一方面,大力推進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另一方面,堅持創新與安全並重,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逐步擴容;再者,吸引一批金融科技公司落戶,除了傳統的持牌金融機構設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外,還包括支付寶、平安壹賬通等企業,此外還成立了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通過平臺優勢爲企業發展賦能。

如當今,站在新的起點上,上海該如何朝着金融科技中心前進?未來發展的重心在於哪裏?金融科技應用有哪些想象空間可擴展的場景與模式?高校又將如何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針對上述問題,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韓景倜。他認爲,上海未來應培育與引進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實施金融科技人才戰略;完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同時加強與國內外核心城市的合作交流。

建設金融科技中心需從三方面發力

在韓景倜看來,金融科技可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最新的源動力與重要抓手。一方面,通過科技服務於傳統的金融行業,提升傳統金融業務處理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科技賦能金融業務流程優化。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作爲主體可以實現培訓、轉化大批量中小金融機構,實現科技共享,提升金融機構整體服務效能,實現普惠金融。需要釐清的是金融的本質是科技所不能替代的。

不過目前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仍面臨挑戰。韓景倜分析稱,首先是高端複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羣體尚未形成。隨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對金融科技人才有着強烈需求,並且對於高端複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度越來越高,高端複合型人才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上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逐步擴大。

其次是,上海缺乏大型金融科技類企業的示範效應不夠顯著。“一個行業裏的龍頭企業會對同行業其他企業產生深刻影響力、號召力,能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對於金融科技產業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更需要龍頭企業帶領發展,在上海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歷程中,現階段缺少該行業的大型企業提供者。”韓景倜說道。

再者是,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尚不完備。金融科技類企業的自我監管與監管部門的監管無法一一對接,需要靠監管系統來實現。儘管目前上海正在嘗試從國家層面賦予的金融監管模式與手段,包括開展“監管沙盒”等,但隨着上海金融科技企業和產業園區不斷落地實施,金融科技發展不平衡問題將日益突出。

基於此,韓景倜表示可從三方面發力建設上海金融科技中心。一是培育與引進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實施金融科技人才戰略。比如,可以“政、產、學、研”結合爲基礎,促進企業與上海衆多高校學府、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培育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同時,加強金融科技專項人才服務,採取一些優惠待遇政策,吸引大量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在上海集聚發展,整合市場資源,建立重點金融科技企業人才服務體系。

另外,在完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方面,上海應當從金融科技風險監管發力,先行先試,完善金融科技監管的規範制度,讓金融科技在法規體系約束下健康有序發展。

還需一提的是,上海也需加強與國內外核心城市的合作交流。就國內而言,上海可聯動浙江、江蘇等地發揮金融科技區位優勢,加大金融科技交流,使得兩者錯位發展,達到協同互補效應;就國外而言,上海可進一步加大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交流,例如紐約、舊金山、新加坡等城市中心。通過借鑑比較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上海可豐富金融科技發展措施,促進金融科技應用轉化。

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的優勢與不足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離不開金融科技人才的耕耘,正所謂得人者興,作爲高校從業者,韓景倜也發表了他對於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看法。

談及優勢,他認爲,上海是全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從國內範圍來看,應屆人才保有量很大;上海金融機構密集,傳統金融體量巨大,金融就業前景廣闊,有利於吸引大批長三角以外乃至外國的人才聚集;上海科技創新力量很強,應用場景充分,有利於培養學科交叉融合的金融科技人才。

據悉,上海財經大學在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就起步較早,其聯合中國高等教育財經分會,結合財大特色開展了諸多探索性活動,爲金融科技人才的輸出提供了一定支持。

比如,在課程建設方面,財大針對學校特色開設了一系列金融科技課程,並且2020年獲批了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區塊鏈金融》,也是唯一一個區塊鏈相關課程;在機構設置方面,下設金融科技研究院,開展金融科技相關科研活動,培養金融科技人才;金融科技研究院還聯合金融學院、上海市軟件中心以及申萬宏源於2019年申請並獲批了上海金融智能工程技術中心。

不過,上海也存在不足之處。韓景倜表示,上海科技企業的活力尚未充分激發,要培養複合型人才還需要發展綜合實力;上海人才競爭激烈,配套生活資源緊缺。比如,雖然上海已在住房制度、戶籍制度以及其他公共服務配套等領域加強改革探索,但目前仍未完全解決問題,下一步還需聯動企業,爲在人才培育和引進創造更好的配套環境配套方面仍需做深入探討。

他進一步總結稱,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應具備系統性思維,因爲金融是一個系統,金融科技是一種利用科技賦能金融的一種現代科學技術,系統性思維的建立可以幫助金融從業者客觀、理性看待事物的發展,冷靜分析面臨的困境與風險,洞悉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此外,還需具備豐富的金融知識以及一定的數據分析和計算機編程能力,以更好得做出決策行爲。

金融科技想象空間巨大

整體來看,韓景倜強調,當前科技發展的力量在金融領域僅僅是初見端倪,智能手機、二維碼、人民幣數字化試點等移動支付方式的出現只是開始。在未來十年內,市場不僅需要關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還需要關注在金融、經濟、商業、環境等領域的應用和創新。

比如,基於區塊鏈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就是重要一環。區塊鏈作爲可追溯的價值網絡,可以用來傳遞信任,未來圍繞區塊鏈將會展開大量金融科技應用。此前財大就發佈了全球首款操作系統級區塊鏈服務(TDOS)2.0版本,可用於包括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票據流轉等在內的多場景應用。

另外,基於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務也值得關注。金融行業是較早開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行業之一,其已經在智能客服、遠程身份認證、智能化運維、智能投顧、智能理賠、反欺詐與智能風控、網點機器人服務等場景中進行應用。

而隨着金融服務的豐富,相應的監管體系也需升級。韓景倜稱,未來的監管系統可能是以區塊鏈技術爲代表的監管系統,即以區塊鏈構建信任網絡,實現數據上鍊,不可更改,隨時溯源;同時,金融科技應堅持持牌經營,科技公司可以通過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參與金融科技的創新。

另外,金融機構必須依法合規管控好新技術創新應用帶來的隱患,確保創新不偏離規範;堅持權益保護,建立健全與金融科技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資金支配權、信息安全權、知情權等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