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徽商銀行回“A”路漫漫 :深陷股權糾紛,資產質量遇考

來源:WEMONEY研究室

作者:劉雙霞

近日,一則徽商銀行申請紫光集團破產重整的消息,讓兩家企業成爲財經圈的焦點。

紫光集團破產重整已步入引戰階段。而事件的另一主角徽商銀行近來也不缺關注度,承接包商銀行資產、股東糾紛、高管被調查等事件不斷。從業務層面看,徽商銀行正面臨着如何把控資產質量以及補足資本的挑戰。

不良率攀升

7月9日,債權人徽商銀行向北京一中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重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相關債權人對紫光集團的重整申請,並指定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紫光集團管理人。

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7月20日更新,紫光集團正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

紫光集團的前身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目前,紫光集團的佈局包括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紫光存儲、紫光股份等。其中紫光國微和紫光股份是A股上市公司。根據Wind數據,紫光集團當前違約本息近70億元。

客戶出現風險事件一定程度上給徽商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了挑戰。事實上,在此前,徽商銀行資產質量已出現惡化趨勢。該行去年不良貸款率出現明顯上升。

截至2020年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爲113.5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43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98%,同比上升0.94個百分點。

從貸款結構來看,徽商銀行56%以上的貸款爲公司貸款。而在去年,該行公司貸款的資產質量惡化。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徽商銀行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金額爲98.29億元,較2019年末的38.37億元增長156.16%。公司貸款不良率由2019年末的1.45%增至3.02%。

從地區貸款分佈看,安徽是徽商銀行的大本營,該行90%左右的貸款都在安徽地區。2009年,徽商銀行走出安徽,在南京設立首家省外異地分行,正式打入江蘇市場。不過,在2020年末,該行在江蘇區域的不良貸款餘額達到8.1億元,較2019年的3.06億元大增5億元。徽商銀行去年在江蘇地區的貸款不良率增至3.6%。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逼近紅線

2020年,徽商銀行以177.35億元的收購價格承接了包商銀行北京、深圳、成都和寧波4家分行。接手原包商銀行四家分行相關業務雖然實現了跨區域發展的突破,但資產包並錶帶來的不利影響也需逐步消化。

吸收同行資產、異地擴張、資產質量惡化,對徽商銀行的資本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數據來看,徽商銀行資本充足指標下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逼近監管紅線。

雖然2020年度完成了17.35億股的定增、補充了98.94億元的核心一級資本,但徽商銀行的資本依然緊張。截至2020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12.12%,較上年末減少1.09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04%,較上年末減少0.81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3月末,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爲11.7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7.95%,一級資本充足率爲9.66%。

值得關注的是,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逼近監管紅線7.5%。

股權糾紛拖累回“A”進程

徽商銀行成立於1997年,2013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徽商銀行總資產在2018年已突破萬億元。截至2020年末,徽商銀行總資產1.2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37%,其中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爲5729.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9%。

即使已在港股上市,但基於拓展融資渠道,補足資本等考量,城商行扎推回歸A股。徽商銀行也不例外。該行在2015年首次遞交A股招股書,期間由於需要更換審計機構,2017年3月向證監會申請中止審查A股發行。

彼時,有媒體消息稱,包括中靜系掌門人高央在內的董事未在徽商銀行A股上市材料中籤字。高央曾公開表示,中靜與徽商銀行董事會沒有分歧,只是與其董事長李宏鳴、董祕有分歧,並透露徽商銀行重啓IPO必將在原董事長辭任之後。

2017年12月,徽商銀行原董事長李宏鳴辭去董事長職務。緊接着,徽商銀行宣佈重啓A股IPO。不過兩個月後,徽商銀行又宣佈撤回A股IPO申請。

2021年6月30日召開的徽商銀行股東大會上,該行審議通過了《關於延長本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方案有效期的議案》,回A戰線再度拉長。

在市場看來,股權糾紛對徽商銀行回A之路形成阻礙。7月初,中靜系旗下投資平臺中靜新華公告稱,公司有意向東建國際出售不超過19.7億股徽商銀行股份。公告發布後不久,與中靜系一直存在未決股權訴訟的杉杉系通過杉杉控股在官網發佈聲明稱,“中靜新華爲要求徽商銀行足額分紅,利用大股東地位在徽商銀行公司治理中處處設阻,並通過各種舉報對徽商銀行管理層不斷施壓,卻一直未能解決中靜新華在徽商銀行股權低分紅與融資高利息倒掛的難題。”

事實上,此前,中靜新華與杉杉控股就因股權問題對簿公堂。而此次二者矛盾升級無疑再次拖累了徽商銀行回“A”路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