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曾經是了無生息的23棟廢舊老倉庫,如今卻華麗蝶變,變身面積爲25793平方米的高端“互聯網+”創業基地;這裏曾經雜草叢生,如今卻乾淨整潔、鳥語花香,充滿人文氣息;這裏曾經是承載歲月故事的老倉庫,如今集聚了60多家各類企業,隨處可見高智能、高科技,迎着新時代的號角,重新出發……在於洪區沈新路106號,瀋陽地鐵一號線開發大道站一出來,一片充滿歲月氣息,又帶有現代智能體驗感的紅磚房顯得格外醒目,它是于洪區政府和中國郵電器材東北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互聯網+”創業基地,更是老國企華麗變身的先進典型。

了不起!

廢舊倉庫蝶變“互聯網+”創業園

中國郵電器材東北有限公司是省內信息產業領域中的一家國有大型商貿服務型企業,成立於1954年,原名郵電部東北物資管理處,隸屬於郵電部;1991年改名爲中國郵電器材東北公司,隸屬於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2017年12月,變更爲中國郵電器材東北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涵蓋移動通信終端產品、智能終端產品的分銷和零售、資產經營業務、全屋智能業務、政企業務等。

位於瀋陽市于洪區沈新路106號的23棟大紅磚房,原是該公司的老庫房,隨着時代的發展,老庫房漸漸被棄用,整個大院也變得雜草叢生,破舊不堪。2016年初,順應國家提出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政策要求,在瀋陽市于洪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借鑑上海、重慶等產業園區改造的經驗,該公司將這片宗地面積約42000平方米的廢舊老庫房區逐步進行改造,打造成了爲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創業基地,隨後將該園區命名爲“互聯網+創業基地”。定位在基於互聯網+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第一、二期的建設,到2020年5月園區改造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基地用於企業與團隊的入駐面積已達25793平方米。

太搶手!

60多家高新企業爭相進駐

一流的服務,過硬的辦公場景,很多企業因此慕名而來,甚至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我們從基地的長遠發展出發,繪製了產業鏈圖譜和招商清單。爲此,有些跟基地規劃相左的企業,我們就委婉拒絕了。“中國郵電器材東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廷偉說。

據張廷偉介紹,目前基地將主要技術領域確定爲新一代通信技術,尤其將5G技術及應用場景引入基地,建設5G應用示範區。園區分爲數字園區、總部經濟、主創板塊和綠色園區四大板塊,入駐企業共60餘家,包括問天量子、恆智科技、海蘭信、於洪電信、遼寧普泰等。

“第一次來到園區時,對園區的環境印象很深,銀杏樹、果樹、花卉、員工菜園、客戶微景觀等元素令人眼前一亮,文藝氣息很足,心情舒適。那時候就想,如果在這裏辦公,體驗將會很好。”在談及選擇入駐創業基地的原因時,高天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高天如是說。高天藝術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別墅家裝設計,原在商業樓宇辦公後搬遷至此。“除了鬧中取靜,更重要的原因是園區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文化企業深度鏈接,一羣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迸發出無限火花。”高天說。

而衆多“互聯網+”創業企業入駐,既是園區區位、環境發揮的“強磁場”作用,也是園區氣質與企業特質的相輔相成的結果。

真幸福!

職工工作生活在這裏滿滿的幸福

“如今園區變得越來越好,不僅交通便利、餐飲豐富,還經常舉辦各類線下文化活動,濃厚的互聯網文化氛圍強化了園區的格調。“在園區企業遼寧普泰傢俱家居工作的職工表示,園區的很多細節讓她們感到工作在園區是一種幸福。

確實,走進互聯網+創業基地的園區,一股股幸福的味道就會撲面而來。大型的戶外足球場、籃球場,白天晚上都能用;蘋果樹、梨樹、杏樹、桃樹……各種果樹隨處可見;鬱金香、樹蔥、玉簪花、桐柏銀杏……多種珍奇花草都是從農科院請來的,既抗寒好打理又美麗;原破舊的餐廳全新升級帶着高科技上線,全園區職工掃臉就可喫飯,兩葷一素,米飯管飽,咖啡飲料隨便喝的自助餐,只需13元;還有最北面原本無人問津的荒草地,變成了職工小菜園,每年春天職工自願報名抽籤選地,公司發秧苗,職工耕種,果實歸自己……走在園區內可謂一步一景,一院一貌。

25793平方米的面積,中國郵電器材東北有限公司不僅深摳了地面的每一處小細節,空間上也不放過。最簡單的各色花盆,有的是充滿工業氣息的水泥管子,有的是廢舊輪胎的環保再用;大倉庫舉架較高,各入駐企業都改成了2層或多層小樓,每棟樓甚至每間辦公室都有人臉識別系統;每棟樓後面都有造型各異,寓意不同的外置樓梯,樓梯轉角處的精巧設計,職工可在此喝茶、喝咖啡、賞花,十分愜意;還有的樓後面直接是一個大露臺,除了日常休閒,大帳篷下品茶聊天,職工們還可以在此開舞會、納涼晚會;兩棟相對低矮的小庫房,一棟打造成了職工智能活動室,上面加了3個灰黃相間的集裝箱,寓意輝煌,一棟成了客戶服務中心,設計成了鋸齒狀,命名魯班工作室,鼓勵員工要有工匠精神;還有曾被入駐企業嫌棄爲“流財“的40歲大柳樹,被幾塊大紅布包了起來,命名進財樹,英文標識”The wealth willow”;甚至被遺棄多年的大煙囪,也變成了企業職工會餐、團建的好去處,只見煙囪下支起了3口大鐵鍋,出風口就是大煙囪,自備食材,交50元費用,即可烹製最美味的鐵鍋燉……

承載了許多歲月故事的紅磚庫房,如今變成了公司、展覽廳、餐廳、酒吧,800多職工每天工作生活在這裏,成了瀋陽城十分耀眼靚麗的企業風景線。

撰文:王彩麗

攝影:常晟罡

來源:瀋陽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