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金玉蘭,今年83歲了。女兒殘疾,沒辦法照顧她,只有外孫每天晚上下班後過來照看一下。今年上半年,自己的腰還扭了,走路都成問題,更別說出去買菜做飯。因此喫飯也成了最大的問題,幸好有老年餐桌的送餐到家服務。不僅每天喫飯不愁,而且工作人員還經常會留下來陪老人聊聊天。

居民金玉蘭介紹,平時一個人也挺孤獨的,有時候也挺愛說話的,可是自己一個人在家(沒人說),他們這些人對老人這麼照顧 ,使人感到很高興。

除了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即便是健康的獨居老人,也可以享受送餐服務。

居民介紹,現在80多了,需要別人來照顧了,孩子又遠又不願意打擾孩子,所以這個解決了大問題。

爲了解決更多老年人的喫飯問題,這些年北京市政府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西城區推進線上線下助餐服務對接,朝陽區則在今年落實“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社區配送+老年人家庭”養老助餐服務體系。

朝陽區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李孟才介紹,通過開展助餐質量提升行動,完善服務體系,朝陽區初步估計開展助餐服務對象增長了一倍多。

擴大範圍、提高服務的同時,老年餐桌的持續經營也是重要問題。那麼,老年餐桌賺錢嗎?

老年餐桌負責人介紹,老年餐目前這個狀況是不賺錢的,實話實說肯定是微利。

以位於水碓子的這家老年餐桌爲例,後廚每天需要七八個人忙活,每天要供四五百位老人用餐。從2017年開始營業至今,4年來的經營已經有了幾百位穩定的食客,所以經營還算穩定。但有的老年餐桌因爲人少,所以經營舉步維艱。

老年餐桌負責人又介紹,有的驛站開設了之後,剛開始的時候就幾個老人,這些老人往往是剛需,沒人去做飯,空巢的老人或者子女不在身邊可能就三五個老人也得送到老人家裏面去,不說是利潤了,所有的收入都滿足不了生產和配送的支出。

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餐不能貴,品質要絕對保障。所以採取的是薄利多銷的方法。所以目前,相關部門會對老年餐桌有一定的購買服務和政府補貼,而且場地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對於用餐價格也提倡不能高於市場價格,記者在多家老年餐桌瞭解到,一葷一素價格基本不到20元,兩葷兩素價格不到30元。而爲了持續性發展,一些人氣高的的老年餐桌,還會開展一些點餐業務來補貼收入。

老年餐桌負責人還介紹,比如在增加菜品以後也有一些適合年輕人的,把周邊商業樓寫字樓的青年人吸引過來,增加盈利。

有財經評論員表示:一些成熟的養老驛站憑藉優質的服務,已經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老人消費羣體。可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爲老人提供學習、爲老服務、甚至聯合知名的商業機構增加旅遊等服務。

財經評論員楊淼介紹,讓更多的商業機構願意跟這些老年驛站展開合作,面對老年人也好,面對銀髮經濟消費也好,一起去進行更多的探索。

目前北京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超四分之一,老年餐桌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老年餐桌也在不斷成長創新,相信未來會給老人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