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雪:让深圳“慢”下来 | E法人物

“把机动车道收窄0.2米,双向六车道、双向八车道就可以‘让出’一个完整的自行车道。”这是王雪设想的方案。她多年来奔走疾呼,希望把自行车道带回深圳这座城市。但反对的声音认为,深圳的机动车道已经够堵了。

“今年做一百公里,明年做三百公里,后年做五百公里,情况就会慢慢发生改变。”王雪话语坚定。自1995年从大连“裸辞”,南下抵达深圳后,她便扎根于这座城市,在过去26年里,她见证着深圳交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雪有很多社会身份,她是大学老师、交通专家、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常委、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以及女性导师,但不变的是她作为“交通人”的底色。对她来说,作为交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将“交通图纸”画在大地上。

01

国企“裸辞”,南下寻梦

王雪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部队大院,父母都是党龄超过50年的老军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举家随父母工作调动辗转多个城市,后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至大连港务局工作,后续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并成为英国大学访问学者。

1995年的深圳特区,在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的第三个年头,城市连续保持着超过30%的经济增速,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这座造富之城,寻求财富与梦想。这一年,任正非决定带领华为进军海外市场,王传福辞职创办比亚迪,马化腾创建慧多网深圳站,取名“ponysoft”。

“1995年春节后,我从大连出发搭着飞机落地深圳,一天内从北方萧瑟冬季转换为南国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看到深圳一张张充满希望的年轻面庞,我就暗自决定不再回大连。”当王雪回忆起首次踏入深圳这片土地的感受时,仍心潮澎湃地说道,“我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在深圳找到了‘同频共振’的人”。

她用“不回大连”来表达自己的决绝,这近乎“反叛”的人生抉择,自然引起了家里人不理解,放弃政府部门工作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风浪之中,而留在深圳首要解决的事是:找到一份工作。

“刚来的时候去‘八卦岭人才大市场’找工作,记得特别清楚,那里楼下卖菜,楼上‘卖人’。”令王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人才市场遇到两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的,他俩为了省钱,晚上从市场捡来装电视的纸壳,铺在未完工的大楼里过夜。

她回忆起早年在深圳求职的经历与结识的同伴,感叹道:“那真是青春之歌。”最终,王雪在一家从事航运的外资企业找到了工作。相关资料显示,那一年,深圳新增21.87万就业人口,直到今天,深圳新增就业人口依旧高增长。

1995年,为了适应深圳港口与航运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深职院”)本着“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就把专业办到哪里”的指导思想,创办了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当时的深圳港航业才刚刚起步,高端专业人才极其稀缺,像王雪这样具备专业教育背景,同时在国内大港、国际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正是深职院急需的“双师型”教师。

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向往,王雪毫不犹豫地接住了深职院抛出的橄榄枝。1996年,王雪成为深职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名专业教师,从此开启了长达25年的教师生涯。

02

“不该放任商户售假”

深职院创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这所学校以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用以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深职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第一名,被誉为高职院校里的“清华北大”。

但1996年的深职院还只是一个巨大的“工地”,作为深职院最早的一批专业教师,王雪和同事们从零开始了专业建设之路。2005年,王雪被聘为深职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深职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于2005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短短20多年,深职院从一无所有,到成为高职院校里的“清华北大”,作为“拓荒者”,王雪积极承担学校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赋予她的任务,“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是王雪在深职院25年的一个缩影。除了教学,王雪还担任了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深职院一级持股平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

作为研究交通的学者,她既要聚焦关注于课堂传道授业,又要将目光注视于现实社会问题。深圳为狭长状的海滨城市,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填海向外扩张,随着外来人口增加、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与地矛盾越发尖锐。

“我是学‘大交通’的,聚焦‘海、陆、空、铁’综合交通”。王雪表示,对于交通问题关注视角应当立体化、系统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深圳港位于城市东西两端,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2654.79万标箱,居于世界第4位。这些港口并未接入铁路,因此有大量集装箱拖车在路面上运输,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产生很大的噪音污染。

2006年,王雪通过深度解析驳船运输产业对城市发展贡献度以及发展集装箱驳船运输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出深圳要发展“绿色集疏运”,以“绿色集疏运”促进“港城和谐发展”。

上述研究切中行业发展重点难点、改变行业管理传统理念,研究成果被纳入政府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府[2007]2 号),推动深圳市政府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深圳港航产业发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 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资助对象包括集装箱班轮公司、国际大型跨国配送中心和货代公司、航线经营人、外贸驳船航线经营人、海铁联运班列经营人,覆盖了港航产业的重点领域,年资助总额高达5.6亿元,并采取不设上限的资助模式,充分激发优势企业的积极性。

“该建议在当时看来,不少人都觉得过于超前,但是以水路来取代集装箱拖车在路上周转货物,将改变集装箱货柜运输行业的格局。”王雪表示。

说到格局改变,这些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最大的格局改变莫过于网约车的合法化。深圳出租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特许经营,出租车公司想要获得出租车牌照需要参与竞拍。2009年市场出售一张出租车牌照的费用最高达105万元,深圳出租车行业的营运价格也创下国内“三高”:“份子钱”最高,达1.4万元左右;燃油费最高,3元/次;乘车总费用最高,起步价10元。

2014年、2015年,网约车平台进入深圳后,开始以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份额,深圳出租车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租车司机纷纷退租加入网约平台,导致牌照价格大跌,出租车公司怨声载道。

但王雪在研讨会上坚持认为,对于网约车这样的新兴事物,应当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让行业发展充分市场化,让出租车与专车融合发展,政府不能代替企业决策,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行业才能在震荡后迈向均衡。

“老百姓已经用脚投票了,但在传统行业的固化思维、利益群体形成后,改革受到的阻力很大,我作为学者,应该告诉这个行业,未来趋势是融合发展。”王雪表示。

王雪长期聚焦于交通领域议题,在各类专家研讨会上建言献策并被采纳。课堂之外,她先后被选为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到深圳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设中。

03

利用微信群解决交通大小事

城市交通问题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不光是交通局、交警、规划、城管等部门,水、电、网络、燃气地铁公司等相关单位也涉及其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跨部门合作,其中最大的难点是“跨部门沟通”。

为此,王雪在2015年牵头成立了一个名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关注交通群”的微信群(下称“交通群”),该群长期处于满员(500人)状态,汇聚了市领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交警、交委、轨道办、规土委、城管局等政府部门一把手和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专家,各方代表在群内共议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讨论解决对策。

“这个群讨论城市交通的大小事,光是‘网约车要不要合法化’的问题就讨论了好几天,有时候半夜醒来还能看见群里在对话。”王雪表示,在网约车合法化的问题上,不同职能部门观点存在很大分歧。执法部门认为依据现行法律它的合法性存在问题,但有观点认为,法律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应当出台相应的规则来引导行业发展。

如果线上讨论没有定论,群里的讨论者又移步“线下研讨”,组织考察团专题调研深圳交通问题,进一步就网约车是否合法化进行论证。最终由群主王雪提出、交通群内300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联名支持的《关于交通部出租车网约车征求意见稿亟待改善的四点建议》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内参《信息快报》采用,并上报省委省政府和中办国办。在随后出台的《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交通群的合理建议也被采纳。

王雪介绍,截至目前,交通群解决交通大小事已超过5000件,解决最多的问题就是深圳道路反复开挖的问题。有很多网友调侃到,想到深圳的背景乐不是《春天的故事》,而是道路开挖的时候,钻机的“铛、铛、铛……”

“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的原因在于,跨部门沟通无法协调的问题,常有单位动工就开挖一次,这个‘交通群’可以解决部分因跨部门沟通导致的信息不畅、相互‘踢皮球’等问题。”王雪介绍。

有时道路反复开挖也来自于一件小事。王雪说,有次群里有人反映了家附近的路段一星期连续开挖三次,但找了多个部门都没有得到解决。群里的交通局领导看群里消息后马上派人调查,发现是地铁公司开挖路段,其原因是地铁开挖时,挖出一颗大树,但后来因地面打上混凝土板后,没法再把树移回,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也没法推动解决,就把大树晾在那里几天,后来又找回地铁施工方,打掉混凝土板把树移回。

“拉群的作用是打通‘部门墙’、迅速解决问题,作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我们需要履行相应职能。”王雪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包括有思想的市民在像交通民生事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交通群”最大的作用就是:凝聚共识。

在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20强”中,深圳在“交通与城建”的考核中名列各城市首位,“交通群”得知这一消息时一片欢腾,相互道贺。

这种通过微信群协商议政的方式在城市社会治理的其他场景中被不断复制,如今已作为一种可复制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交通群”受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的高度赞赏及书面表扬,作为最亮眼民生治理公益项目被选入“2019深圳民生成绩单”,同时荣获深圳政协2018年度优秀项目奖,并推送到广东省参政议政工作交流会上做经验交流。

04

将“慢行交通”带回城市

在王雪看来,深圳交通尽管在评选考核中拿得满分,但它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年,她奔走疾呼,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行车道重新带回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深圳的自行车道路资源严重缺乏。深圳立市后改造的第一条路——“深南大道”,在诞生之初原本“自带”自行车道。资料显示,1987年,全线贯通的深南大道“六车道宽、辟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1993年,深圳在对深南路进行改造时,提出将其“半边人行道改为自行车道,现有自行车道变为机动车道”,将自行车“挤上”了人行道。到 2004 年,深南大道两边的自行车道被取消。

资料显示,1995年至2007年,深圳自行车交通比例由30%迅速下降至4.7%。而在2004年到2009年的5年间,深圳民用车辆数从65万辆迅速增长至142万辆。

“深南大道的路权全部交给了汽车。”王雪评价道,深圳超过两千万的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大概是350万辆,即80%以上的市民出行需要依赖公共交通或者慢行系统。深圳的路权超过一半以上分给机动车,而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占用的空间不到50%。

另外,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19年的数据显示,深圳自行交通车道里程约1759km(双侧),约占道路总里程的13.7%,远低于北京(超过95%)、上海(超过90%)等城市。

缺乏独立的自行车道,同时增加了“骑车的人”与“步行的人”的出行风险。王雪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人非共板”的现状,将自行车道独立于人行道所在的平面,打造“慢行交通体系”来缓解这一现状。

“慢行交通和小汽车应该享有同样平等的路权保障,机动车、自行车和步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市民应处在一个“慢行安全城市”,而不是处在一个“慢行危险城市。”

近年来,王雪为推进深圳“慢行交通”建设,频繁在各大政府会议以及公共媒体平台中提及,电动车、自行车出行是很多市民的出行选择,发展“慢行交通”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解决城市通勤和接驳公共交通的重要出行方式。

王雪多次与外卖、快递、共享单车等相关行业代表进行座谈。在她看来,外卖、快递等目前是人民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需求,他们有独立的通道,既方便了即时配送行业和骑车出行的市民,又保障了行人的交通安全,是个多赢的举措。

王雪建议,将每条机动车道宽度收窄0.2米,开辟非机动车道。目前,机动车道宽大多采用3.25米国家规范,少数繁华路段收窄到2.95米。

“经过多地的实践,2.95米的道宽是可以满足行车和安全需求的。”王雪表示。在今年的深圳“两会”上,她提出建议,在有条件的道路,甚至可以探索“四道分离”,将快速行驶的电动车和自行车隔开来。

“交通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出行问题,而不是车的出行问题,如果从解决人的出行角度来看,深圳80%的人出行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但是它们所占路权远小于50%,从路权的角度来说,城市慢行系统,甚至是公交车道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更多资源给予支持。”王雪多年来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推动着改变发生。

深圳华强北,中国的“电子第一街”,这里道路狭窄,机动车、电动车、行人出入频繁。以振中路为例,道路两边都是商家,人行道高低不平且大部分并非连贯,被安全岛、停车场出口等打断。不仅行人体验极差,外卖骑手也因此得绕行机动车道上,导致送餐迟到不时发生。

在深圳交委组织的座谈会上,在听取骑手和行人的意见后,深圳市交通部门率先对振中路上进行试点改造,将三条机动车道划出一条,改造为非机动车道。2018年,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完善自行车交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一年示范、两年成网、三年完善”的总体目标,系统开展全市自行车道系统规划建设。目前,深圳已建成自行车道约808公里。

今年,王雪撰写的《关于平等路权下全方位提升我市交通安全的提案》,被评为深圳市政协“十佳提案”。另外,她参与推动《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出台。依据该规划,深圳在2035年要打造成“世界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不少于2500公里的绿道,在主次干道设置自行车道的比例不低于60%。在这份规划中具体写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38项的工作任务,细分为66项的任务分解。

“深圳的风格是‘实干’,它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这是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王雪说自己是第二代抵深人,应当传承袁庚那样老一辈深圳人的奋斗精神。

她在20多岁抵达蛇口的时间广场看到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时,内心激动万分,她能感觉到这片土地的有力脉动。如今的深圳已过了40岁了,她在这座城市度过约一半的人生时光。

她见证了深圳东、西部港区停靠货轮运载的集装箱越来越多;她见证了深圳第一条地铁1号线的开通,到如今已有11条线;她见证了深圳关内外出租车从“绿红分治”,到如今出租车与网约车共存;她见证了深圳机场航站楼搬迁、二线关拆除以及自行车道从城市消失。

王雪说,交通人的最大成就是将“交通图纸”画在大地上,她不光见证了变化,还将自己所学投身于城市交通改变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