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6% 世界經濟復甦分化加劇

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6%,預計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前景惡化,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測被上調。這些調整反映了疫情的走勢以及支持政策的變化。多邊行動對於減輕復甦分化、改善全球前景起着關鍵作用,只有在多邊和國家層面實施協調一致、方向明確的政策行動,才能使所有經濟體實現持久復甦。

當地時間7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6%,相較4月份預測沒有什麼變化,但對各組國家的預測作出了向上或向下的調整。預計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前景惡化,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與此形成對照,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測被上調。這些調整反映了疫情的走勢以及支持政策的變化。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9%,相較4月份的預測上調了0.5個百分點。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上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主要是因爲對美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測進行了上調。

IMF指出,自2021年4月份《世界經濟展望》預測發佈以來,各國的經濟前景出現了進一步的分化。疫苗獲取能力已成爲世界經濟的主要斷層。沿着這條斷層,全球復甦形成了兩組陣營:一組是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進一步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的國家,這些國家幾乎都是發達經濟體,另一組是仍面臨感染病例再度激增、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國家。然而,只要病毒還在世界上某個地方擴散,目前感染病例很少的國家也不能保證可以平穩實現復甦。

IMF預測,2021年發達經濟體GDP將增長5.6%(相較4月份預測上調0.5個百分點,以下同),其中,美國經濟將增長7%(上調0.6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將增長2.8%(下調0.5個百分點),英國經濟將增長7%(上調1.7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將增長4.6%(上調0.3個百分點),歐元區中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經濟將分別增長3.6%、5.8%、4.9%、6.2%,相較4月份預測,德國、法國沒有變化,意大利上調了0.7個百分點,西班牙下調了0.2個百分點。

預測顯示,2021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將增長6.3%(下調0.4個百分點),其中東盟五國將增長4.3%(下調0.6個百分點),印度經濟將增長9.5%(下調3個百分點),俄羅斯經濟將增長4.4%(上調0.6個百分點),巴西經濟將增長5.3%(上調1.6個百分點),南非經濟將增長4%(上調0.9個百分點)。預測中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8.1%,與1月份預測相同,2022年將增長5.7%,相較4月份預測,上調0.1個百分點。

吉塔·戈皮納特指出,全球經濟繼續復甦,但發達經濟體與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2021年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前景改善了0.5個百分點,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預測下調了0.4個百分點,原因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前景顯著惡化。

吉塔·戈皮納特強調,對經濟增速預測做出這樣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疫情的發展變化,即德爾塔變異病毒成爲主要流行毒株。發達經濟體近40%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接種比例爲11%,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僅有很少的人口得到接種。增長預測上調的原因包括疫苗接種速度快於預期以及經濟活動迴歸常態,而導致增長預測下調的因素包括一些國家無法獲得疫苗以及出現新一波疫情,特別是印度。

吉塔·戈皮納特表示,復甦進程出現更嚴重分化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政策支持方面的差異。發達經濟體繼續提供大規模財政支持,並已宣佈在2021年及之後年份實施規模達4.6萬億美元的支持措施。2022年全球增長預測的上調主要反映了美國和“下一代歐盟基金”預計將提供額外的財政支持。此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大多數措施已於2020年到期,他們正準備重建財政緩衝。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如巴西、匈牙利、墨西哥、俄羅斯和土耳其還開始提高貨幣政策利率,以防範價格上行。大宗商品出口國則受益於高於預期的大宗商品價格。

對於當前整體通脹水平有所上升,吉塔·戈皮納特認爲,通脹壓力是暫時的,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通脹預計將在2022年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其原因如下:

首先,異常高的通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暫時性的現象,是由受疫情影響的部門導致的,如旅遊和酒店業等部門,也是與去年異常低的價格水平(如大宗商品價格)相比所致。

其次,大多數國家的總體就業率仍然大大低於疫情前水平,儘管一些部門的工資增長迅速,但總體工資增長仍處於正常範圍。隨着健康指標改善、超常規的收入支持措施到期,某些部門的人員招聘困難有望消退,工資壓力將得以緩解。

最後,長期通脹預期這一根據調查和基於市場的指標依然得到有效錨定,一些導致價格對勞動市場供大於求程度變化敏感性下降的因素(如自動化)在疫情期間可能已經加劇。

IMF強調,儘管擴大疫苗供應可以改善經濟前景,但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偏向下行。如果疫苗普及速度慢於預期,則病毒可能進一步發生變異。高傳染性變異病毒的出現可能嚴重拖累復甦進程,到2025年可能導致全球GDP累計損失4.5萬億美元。另外,在資產估值過高的環境下,如果市場突然重新評估貨幣政策前景,特別是在美國,則融資環境可能急劇收緊。美國的刺激政策支出力度也可能弱於預期。疫情的惡化和融資環境的收緊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雙重打擊,使復甦進程出現嚴重倒退。

鑑於多邊行動對於減輕復甦分化、改善全球前景起着關鍵作用,IMF建議,首先,確保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提供疫苗以及診斷和治療手段。這將能挽救無數生命,防止出現新的變異病毒,併爲全球經濟帶來數萬億美元的額外產出。IMF工作人員最近就結束這場疫情提出了一項規模爲500億美元的方案,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認可。該方案提出了以下目標,即到2021年年底和2022年年中,將所有國家的疫苗接種率至少分別提高至40%和60%,同時確保提供充分的診斷和治療手段。

其次,確保資金受限的經濟體能夠繼續獲得國際流動性。主要央行應當就其貨幣政策前景開展清晰的溝通,確保對通脹的擔憂不致引發融資環境迅速收緊。IMF提議開展新一輪規模相當於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普遍分配,其中2500億美元將分配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最後,各國應繼續根據本國所處的危機階段實施相應的政策:一是走出危機最嚴重階段,爲此應優先安排醫療衛生支出,包括疫苗接種方面的支出,並向受影響的家庭和企業提供定向支持;二是鞏固復甦,根據可用政策空間重點擴大財政和貨幣支持,包括通過補救措施扭轉教育損失,並通過有針對性的錄用補貼和高效的破產處置機制,支持勞動力和資本流向增長中的部門;三是投資於未來,推動實現長期目標,包括擴大生產能力、加快向低碳依賴的轉型、充分利用數字化帶來的好處,並確保公平分享收益。

吉塔·戈皮納特強調,只有在全球範圍內擊退疫情,復甦纔可能穩固;只有在多邊和國家層面實施協調一致、方向明確的政策行動,才能使所有經濟體實現持久復甦。如果沒有這些政策行動,全球經濟的分化將加劇,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動盪和地緣政治緊張形勢都將惡化。

記者:高偉東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