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夏蓮征戰東京奧運
    這位58歲的上海阿姨
    有着傳奇的人生
    本屆東京奧運會,盧森堡代表團裏出現了這樣一位“奇人”,以58歲的高齡來到東京,並不是作爲教練或工作人員,而是作爲一線拼殺的運動員,站在了乒乓球檯前。
     
    她就是曾經的國乒名將——上海人倪夏蓮。
     
    這次去到東京的上海本地媒體,最想採訪的人也都是她。乍看之下,她和我們日常見到的上海阿姨沒有什麼區別,海外生活幾十年仍然一口地道滬語,更是讓人倍感親切。
     
    視頻來自新民晚報

    倪阿姨的奧運資格可不是年輕人讓出來的,2019年歐洲運動會,她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女單第三名,以實打實的種子選手資格預定了東京奧運門票。
     
    這次雖然沒有獎牌進賬,但着實讓比她小了四十多歲的對手喫足苦頭。
     
    陪她一同前來的洋老公就是教練,場上休息時還遞給她可樂喝,這照理說是運動員的大忌,但世外高人倪阿姨並不在意。
     
    兩人在盧森堡的“退休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經營着自家小旅館,乒乓球倒成了業餘愛好,盧森堡奧組委三顧茅廬才求得她出山。
     

    01

    讓17歲韓國小將嚇一跳



    倪夏蓮的本次東京之旅,從成績上來說並不理想。女單首輪就敗給了17歲的韓國新星申裕斌。兩年的年齡差距足有41歲,成了本屆奧運的一幕奇景。
     
    “哎喲,聽講伊老兇額?”在得知自己將和這位孫輩小將過招時,倪阿姨並未露怯,反而信心滿滿地表示,自己有的是對付年輕選手的辦法。
     
    果然,申裕斌贏得並不輕鬆。
     
    倪夏蓮怪異的長膠正膠倒板快攻,在乒壇是活化石級的打法,現在找視頻資料都不容易,17歲的韓國妹子哪見過這陣勢,開局就輸了個2-11.
     
    兩人最後苦戰七局,申裕斌勉強適應了她的打法,仗着年輕人的體力優勢才驚險獲勝。
     
    “畢竟年齡擺在這裏,所以我打到最後有點思想不集中,唉,不能和年齡鬥啊。”
     
    倪阿姨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還用上海話發了個嗲,“我第二局領先那麼多,這麼好的機會啊!”
     
    她說,自己平時練球的時候,已經沒有那種緊迫感和較真的勁頭,“以前中國隊的那套東西'落特了’呀,撿不回來了,這需要磨練的。現在鍛鍊得少,這個結果是應該的。”
     
    對面的申裕斌賽後則仍心有餘悸:“今天消耗太大了,我嗓子都喊啞了。雖然倪夏蓮年齡很大,但實力真的很強,打法很老練,剛開始我打得很着急。”
     

    02

    爲中國奪金後轉戰歐洲



    倪夏蓮1963年在上海出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7歲時黑白電視裏經常轉播亞非拉乒乓球錦標賽,她總是跑到鄰居家看得津津有味,從此有了打乒乓的夢想。
     
    上了小學,倪夏蓮就加入了學校乒乓球隊,三年級就打遍全校無敵手。而後她被江灣少體校看中,慢慢走上了職業道路。
     

    1983年,20歲的倪夏蓮作爲國乒主力參加了第37屆世乒賽,與郭躍華合作拿下了混雙冠軍。當時鄧亞萍只有10歲,劉國樑還是個7歲的娃娃。
     
    27歲時,因爲何智麗等年輕球員的成長,倪夏蓮失去了主力位置,從國家隊退役。
     
    可惜的地方就在這裏。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是乒乓球第一次進入奧運項目。倪夏蓮遺憾錯過。一年後,她選擇出國發展,嫁到了盧森堡。
     
    在歐洲的那幾年裏,倪夏蓮繼續在乒壇發揮餘熱,先後輾轉德國、波蘭、意大利、荷蘭,用“大殺四方”來形容毫不誇張,歐洲人甚至送了她一個稱號:不可戰勝的乒乓女王。
     
    “只要我到哪個城市的俱樂部,它就是國家的冠軍。”人近中年,倪夏蓮就這樣成了盧森堡的國寶,世界排名最高打到第四位。
     
    然而,事業再逢春的同時,她的個人生活卻走進了低谷。第一任丈夫和她分道揚鑣,那一年倪夏蓮39歲。
     
    這時候,尼爾森出現了。
     

    03

    倪阿姨的愛情生活



    尼爾森是德國籍瑞典人,從1994年開始在盧森堡國家隊執教。2002年倪夏蓮離婚後,他主動把握機會追求她,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打動了乒乓女王。
     
    老尼說自己還一直留着一張黑白老照片,那是1983年在東京,他第一次見到20歲的倪夏蓮,就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這段感情被藏了20多年。
     
    在這次東京的賽場上,尼爾森作爲倪夏蓮的場邊教練,不單指導她的技戰術,也擔任心理輔導員的角色,更多的是作爲一種老夫老妻的陪伴。
     
    倪夏蓮說,雖然他們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都很不同,但互相都很包容。“我的缺點、壞習慣,她都給我空間。只有他跟自己哥哥打電話瑞典語時,我才意識到,哦,他其實是個老外。
     
    在和尼爾森結婚後,倪夏蓮高齡產下女兒。她和前夫的大兒子也一同生活,在盧森堡過得其樂融融。
     
    兒子大學畢業後還考到了理療師執照,這次也加入了奧運服務團隊,幫媽媽保養身體。“如果需要理療師週末服務,是要提前預約的,有兒子在我就隨時隨地能叫得動。”
     

    04

    盧森堡將她奉爲國寶



    在盧森堡,現在的倪夏蓮早已不靠乒乓球生活。
     
    她和丈夫經營着一家旅館作爲主要收入來源,閒暇時還會打理自己的果園、花園,享受着退休生活。
     
    作爲盧森堡的國寶運動員,倪夏蓮在當地家喻戶曉,深受喜愛。每到過生日時,當地的廣播電臺還會特別播報爲她慶生。
     
    “這次來東京前,路上的人經常會跟我問好,問我準備得怎麼樣啦,大家都很支持我。”
     
    一開始,倪夏蓮其實真沒想到要來參加東京奧運會。一方面是的確年齡大了,另一方面她的生活重心以家庭爲主,90歲的母親也需要人照顧。
     
    但架不住盧森堡人民的熱情,當地奧組委到她家拜訪了好幾次,“你還能打,相信自己”,才把她說動。
     
    但就當重新撿起球拍,一路拼殺拿到奧運入選資格後,疫情來了,奧運會宣佈延期一年。
     
    對於許多年輕運動員來說,訓練節奏都被這一變化打亂了。但倪阿姨卻毫不在意,“反正57歲和58歲又沒什麼兩樣”。
     
    她乾脆在這一年時間裏到處旅遊,把這多出來的一年當作老天送的時間,學潛水、遠足徒步、玩摩托車,四處圓夢,嘗試了許多以前沒機會做的事情。
     
    “我一直覺得,去當冠軍、打名次、攀高峯,這些都不是我人生計劃中最重要的。”她對生活的熱愛,讓人動容。
     
    有趣的是,正是因爲這一年的放鬆,讓倪夏蓮在回到賽場時狀態出奇得好,心情也很愉悅,沒有任何心理包袱,輕裝上陣飛東京。
     

    05

    “上海是我的根”



    東京之行,是倪夏蓮第五次參加奧運會。58歲的她是所有運動員裏年齡第二大的,僅次於66歲的澳洲馬術選手瑪麗·漢娜。
     
    在1994年,盧森堡就希望倪夏蓮能代表出戰1996亞特蘭大奧運,倪夏蓮表示不想參加,因爲自己沒想過要當什麼海外兵團、再攀高峯,“這些都不在我的人生計劃裏了”。
     
    到了2000年雅典,37歲的倪夏蓮才第一次登上了奧運賽場,還打入了女單16強。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裏約奧運會,倪夏蓮都以選手身份參加了,在里約閉幕式還擔任了盧森堡代表團的旗手。
     
    其中,2008年的北京是她至今最回味的一次。之前她已經退役好幾年,但因爲家鄉辦奧運機會難得,45歲高齡復出。
     
    “祖國的日新月異讓我非常自豪,在北京我天天喫烤鴨,嗲了伐得了。”
     
    她也一直很思念上海,沒事就上網看看新民晚報,孩子們在家都講上海話,女兒還到上海外國語大學當過交換生,在上海家庭喫住,體驗媽媽年輕時的生活。
     
    在盧森堡的家裏,倪阿姨還在院子裏種了香菜、薺菜,用來給全家包餛飩喫。每次回到上海,她都會到南京路、淮海路轉一轉,因爲這是她長大的地方。
     
    倪夏蓮說,上海是自己的根。
     
    “盧森堡人把我當自己人,這份感動是無價的。同時我也覺得自己非常榮幸,因爲'XiaLian’的形象也代表中國人,代表了中國人的正能量,這是很重要的。”
     

    文、編輯/Cardi C
    部分資料來自新民晚報、上觀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