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唐红梅)7月27日一早,在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的萨尔达坂村,村民们陆续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有些在家门口的厂子上班,有些到附近的工地打工,还有些开店迎客……

当天,37岁的丁晓丽安顿好生病的父亲后,步行几分钟到跟前的筷子厂上班。

开机、上料、装袋……丁晓丽工作起来动作麻利。一双双卫生筷经过机器自动包装后,被打包成袋,送往批发市场。

丁晓丽说,家里就她和父亲两人,去年之前,她一直在市区打工,不仅离家远,每天20公里的路程需拼车出行,车费也是一大笔开销。而最让她放心不下就是父亲一人在家。

去年,丁晓丽找到村委会,希望能在村里找一份工作,方便照顾父亲。

“村里当时就把我介绍到了筷子厂工作,中午可以回家给父亲做饭,收入也不错。”丁晓丽说,她的工资是按计件算,在业务量大时,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

筷子厂名为新疆惠利美包装有限公司,去年入驻萨尔达坂村以来,已陆续解决了十余名村民就业。

筷子厂斜对面,村民周风珍在瓜子厂生产线忙着为炒好的瓜子装袋。

和丁晓丽一样,44岁的周风珍选择在家门口工作,也是考虑到照顾父母和11岁的儿子。

“以前到处打零工,不稳定,现在在村里上班,很方面,还能照顾家人,心里也踏实。”周风珍说。

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萨尔达坂村香叭香炒货厂负责人胡洪利说,在村里建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就地招聘工人。目前,厂子主要以炒瓜子为主,在三条生产线的基础上,正计划增加产品品类,比如炒核桃、炒巴旦木等。下一步还将结合两河片区发展旅游业的规划,把更多新疆特色农副产品利用起来加工,扩大规模,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距瓜子厂不远处,头屯河区萨尔达坂村乐菲儿裁缝店不时传来踩缝纫机的“嗒嗒”声,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客户的订单。

这家缝纫店从设计、剪裁、制作等环节都是自己完成。

“只要村民想学习缝纫技术,我随时可以提供学习的平台。”裁缝店负责人文伍刘说,他有18年的缝纫技术,来到村子后,也手把手教过村民技术,现在的目标是,希望帮助更多村民掌握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未来搬进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带领大家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目前,萨尔达坂村有276户村民,830人,已实现一家至少一人或多人就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也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持续帮助他们就业或创业。

萨尔达坂村村委会主任苏万魁说,经开区(头屯河区)的相关部门和两河片区还送技术上门,为村民提供电焊、厨师、糕点制作等免费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在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方面,萨尔达坂村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改造上下水、硬化路面、修建文化广场、搭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等。

“希望村民们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效,生活越来越幸福。”苏万魁说。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