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 推動形成有效價格信號

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閆碧潔

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7月16日正式上線後,運行狀況如何?後續發力點何在?7月26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通報了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現狀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生態環境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480多萬噸,總成交額近2.5億元;7月23日收盤價漲至56.97元/噸,較開市首日上漲11.20%。

據劉友賓介紹,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發電行業率先試水,但將來發電行業絕不會是“一枝獨秀”。生態環境部已委託有關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建議。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個、批准發佈一個”的原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範圍。生態環境部曾作出規劃:在“十四五”期間,把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在業內看來,全國碳市場運行的核心要義之一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統一的碳價信號,以引導和激勵各行業低碳轉型、加強資源合理配置並促進投資。在經歷了“六連陽”走勢後,7月26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價格迎來首次回調,收盤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4.41%。展望後市,行業人士普遍認爲,接下來碳價將維持50元/噸至60元/噸的區間振盪。

定價機制是影響碳市場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全國碳市場交易系統的建設者和運維者——上海環交所開展了相關研究並形成了《2021國內碳價格形成機制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爲,我國碳市場現階段的配額分配仍以免費發放爲主,這種方式容易造成配額分配環節價格發現機制的缺失。在全國碳市場起步後,應儘快考慮引入有償分配的方式,逐步提升拍賣比例,給予二級市場明確的價格引導。

從本質上來看,碳價隨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而變動。另外,政策預期穩定性、交易產品豐富性、市場交易制度、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企業內部決策機制等因素從不同層面影響全國碳市場價格的形成。

首先,碳市場是一種政策導向型市場,碳價容易受到政府行爲的影響,例如總量的鬆緊程度、拍賣的價格設定、配額有效期、抵消比例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對二級市場價格產生影晌。清晰、明確的政策路徑能夠給企業提供強有力的可預見性,有助於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好長期規劃,從而加強參與碳市場交易的意願。

其次,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提升市場活躍度,有利於促進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目前正在運行的配額髮放及排放權交易市場,屬於碳市場的一級市場現貨交易。碳市場具有明顯的金融屬性,在二級市場中引入碳期貨、碳期權、碳掉期、碳資產證券化、碳遠期等場外衍生品能夠爲交易參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並提升市場流動性,形成市場預期,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同時有助於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以及個人等主體深度參與碳交易,對提升市場活躍度具有重要意義。

在碳期貨創新方面,廣州期貨交易所被寄予厚望。廣州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麗紅公開表示,目前,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在證監會指導下積極穩妥推進碳排放權期貨研發工作。下一步,將繼續關注碳現貨市場運行及制度建設情況,在條件成熟時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品種。

市場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制度的約束。劉友賓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積極配合司法部推進《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立法進程,建立健全全國碳市場聯合監管機制,加強對全國碳市場各個環節的監管,有效防範市場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