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7年,在39屆世乒賽女單半決賽上,中國隊的三位主力隊員將迎戰韓國選手梁英子,當時何智麗對抗管建華,焦麗麗對抗梁英子。

在經過教練們反覆的戰術研究後,他們認爲一旦梁英子晉級決賽,派管建華迎戰是保住中國榮譽最穩妥的辦法。

因爲在這之前的比賽中,梁英子戰勝過何智麗。

於是教練就將領導們的決定轉達給了何智麗,何智麗出乎意料地不服從,十分果斷地說:

"不讓,混合雙打我已經讓掉了,我幹嘛還要讓?"

看何智麗這麼犟,教練馬金豹直接施壓,表示這是我們團領導,徐寅生李富榮決定的,叫管建華上。

何智麗眼見當下爭論已經沒有意義,就敷衍性地說了句"好吧好吧。"

沒想到這句話卻讓教練認爲何智麗妥協了。

比賽開始,管建華輕裝上陣,沒想到被何智麗削了個2:0。

等第三局何智麗打到18:10,一旁的教練坐不住了,頻頻暗示何智麗不要忘了比賽前"達成一致"的約定。

於是何智麗連放十分,正當教練如釋重負的時候,何智麗又連贏四球把管建華淘汰出局。

一下場徐寅生就來指責她:"你怎麼拿國家榮譽在開玩笑。"

出完這場氣後,教練們也考慮到何智麗畢竟要在決賽中與韓國樑英子一決高下,所以還是要保證她的情緒不受影響。

而何智麗本身也憋着一口氣,在決賽中如同"打了雞血"一般,3:0戰勝了梁英子,替中國奪得了這枚金牌。

在領獎臺上,何智麗幾乎沒有笑容,微抿着嘴,完全沒有奪冠後的喜極而泣。

可能她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二.

雖然結局如領導所期待的那樣保住國家榮譽,但這個冠軍卻讓何智麗在球隊裏被孤立了起來。

畢竟在之前,"讓球"是球隊裏心照不宣的"傳統"。

每次大賽,爲了提高中國獲勝的可能性,領導們經常安排"讓球",而運動員哪怕心裏不服氣,也是無一例外遵守,包括何智麗。

據乒乓球運動員陳靜回憶,在1987年新德里世乒賽女單八進四的比賽中,我和何智麗真刀真槍地打了第一局,我贏了,當時狀態也很好,但馬上有教練過來跟我說讓我讓球,我也遵守了,後來當然是何智麗贏了。

何智麗不僅是被讓球的一方,也讓過別人球。在1986年,何智麗接到通知說讓她讓球給同一進入漢城亞運會半決賽的隊友焦志敏,那一次她也同意了。

既然曾是"讓球"的受益者、執行者,何智麗在世乒賽中爲何會揭竿而起,採訪過何智麗的作家葉永烈透露:這與當時的中國乒聯副主席孫梅英有關。

她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在看不慣國家隊一再"讓球"的行爲後,孫梅英就對何智麗說,如果他們要讓你讓球,你當場不要應,上去把她打下來就是。

何智麗的不聽命令,當然也讓她免不了處罰,孫梅英得知後就利用自己的權力將這場風波平息下來了。

不過看似平靜的湖面,底下卻隱藏着更加巨大的危機。

三.

1988年,漢城奧運會將首次設立乒乓球項目,何智麗摩拳擦掌,打算在更大的舞臺上一展拳腳。

沒想到在出徵的名單上,卻獨獨沒有她這個位列世界女乒乓手第一的名字。

她被"雪藏"了。

而這之後何智麗再也沒有出現在國家隊,1989年,她嫁給了日本人小山英之,自然地到日本定居,入了日本國籍。

中間爲小山英之,右邊爲何智麗

四.

正當大家快要忘了這件事的時候,快要銷聲匿跡的何智麗捲土重來,猶如一顆"隕石"一樣重重地砸在人們心中。

1994年廣島亞運會決賽,何智麗代表日本出戰,只不過她這個時候已經改名叫小山智麗,最終她以3:1的強勢姿態贏得鄧亞萍獲得冠軍。

相比於上次世乒賽頒獎典禮上的平靜,這次她肉眼可見的激動興奮,振臂呼喊,滿臉笑意藏不住。

當一個炎黃子孫面對冉冉升起的日本國旗,場外的觀衆也是百感交集,而她每次贏球后的一聲"喲西",無疑都在深深刺痛着國人的心。

有人說她"叛國","忘祖",何智麗由此被推上輿論頂峯。

不過後來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小山智麗表示自己當初代表中國打比賽,贏球之後喊得也是"喲西",從來沒有改變過。

到日本後的小山智麗,訓練條件遠遠趕不上中國,但幾年的時間裏,她依舊憑藉意志力堅持下來,在30歲那年打敗了21歲的鄧亞萍。

五.

1997年,小山智麗發現自己的丈夫疑於女同事存在不正當關係,茶飯不思,夜不能寐,還放棄了當年世乒賽的機會。

雖然後來知道小山英之只是與那位第三者玩玩,但性格剛烈,絕不容許感情不忠的小山智麗義無反顧地跟丈夫提出離婚。

如今也很少聽到她的消息,這麼多年過去了,小山智麗的生活早已迴歸平靜。

六.

"讓球"說直白點就是"打假賽",從現在的眼光往後看,這必然是錯的。

時隔很多年,徐寅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讓球"的出發點從來都是國家榮譽,而不是一己私慾。

不過無論出於何種理由"讓球",這都是違背競技體育精神和不尊重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行爲,畢竟運動員的事業花期是有限的,一旦年齡上來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讓球"就如同遮蓋住太陽底下的烏雲,讓運動員看不到希望。

80年代的乒乓球隊主力焦志敏:

"八年的國際比賽,我讓了五次球,所以不想再打了。"

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焦志敏宣佈退役,遠嫁韓國,從此不再碰乒乓球。

就如同葉永烈所說的:"其實讓球就是一個臭氣熏天的東西,他們用一層層金子儘量把它包起來,一層金子就是愛國主義,再一層金子是集體主義,再外面一層金子是國家利益,你就是包了一百層這種金子,它的臭氣還是會出來。"

不過好在如今國際賽事數量比以往提高不少,體制也在改革,曾經的"烏雲"再也不會出現在如今的運動員頭上了。

-----------

網圖,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