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樓上的下水管老滴水,物業來來回回不知修了多少遍,又用堵漏靈又使水泥抹的就是不成,這次換完管道後是徹底解決問題了,太感謝了!”儒林街道永安社區居民王世清感嘆道。

今年,根據我區關於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部署,區住建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同時,結合“接訴即辦”“每月一題”行業專項治理工作,將治理成果作爲黨史學習教育的檢驗成效和重要標尺,出硬招、實招,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其中樓內上下水管更換就是今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硬核舉措。

永安社區作爲我區樓齡最老的小區,樓內管道老化嚴重,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雖然居民改造意願迫切,但這項施工內容不僅需要拆除居民家中地面、牆面,還要斷水,施工前必須得到所在單元所有居民的同意方可實施。有的居民不願破壞家裏的裝修,有的居民不願生活受打擾,因此施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度。

“有幾戶居民家中目前還沒出現漏水情況,有的是剛裝修好的,這些居民就不太支持更換工作,但是上下水改造需要整個單元的配合,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和社區‘兩委’一起開展入戶工作,有些居民家中甚至去了十多次。”區住建委房屋安全管理中心負責人馬衛志說。

在設計公司科學制定了設計方案後,區住建委通過實地勘察、走訪、座談會“三上三下”的形式,向屬地部門以及居民徵求意見。同時,在施工圖紙以及前期手續完成後,施工單位多次組織屬地部門及居民召開施工進場協調會,對於施工方案進行宣傳,並爭取居民的配合與理解。

“開工太不容易了!”永安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文琪說,“從3月開始我們就和區住建委一起做居民工作,就連平時在小區碰上都說,咱小區設施老化,現在不漏以後時間長了很有可能也會有滴漏的情況,咱們都得爲樓上樓下着想一下……這樣的話不知說了多少遍。”

爲解決施工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永安社區成立了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慶隆公司、施工單位組成的臨時黨支部,針對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羣衆訴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及時爲居民解決生活問題。爲方便居民生活,施工方在樓門口準備了飲用水,滿足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還爲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便桶,每日定時清運處理。

不僅僅是改造樓內管道,今年,區住建委牽頭“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將包括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推進難、房屋使用、小區充電樁安裝難、房地產中介經營不規範和羣租房在內的5項問題逐一研究解決,爲羣衆化解生活急難愁盼問題。

小區居民購買了電動自行車、新能源汽車,不能“飛線”充電,困難重重,區住建委急民所急,想民所想,通過摸排情況,分類建賬,積極統籌城管、消防等部門推進施工建設,並鼓勵鎮街指導居委會(村委會)發揮居民議事平臺作用,實現居民共享共治。同時,錄製北京電視臺《向前一步》欄目,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探索出小區管理難點問題解決新途徑。針對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小區電動汽車無法充電的9件問題,已解決8件,解決率88.8%。

此外,針對房地產中介經營不規範、羣租房等問題,區住建委分解細化整治清單,加強巡查和聯合執法檢查,對全區41家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線下巡查摸排55家次,網上巡查房源發佈信息529套,行政處罰3起,約談房地產經紀機構2家、住房租賃企業4家,曝光住房租賃企業3家,形成了對違法違規房地產中介機構源頭治理、從嚴懲處、公示曝光的高壓態勢,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保障羣衆利益不受損害。

“下一步,區住建委將發揮行業管理部門職責,‘監管+服務’雙管齊下,在摸索中創新工作機制,深植爲民情懷,紮實辦理羣衆實事。”區住建委副主任張娟說。

來源:延慶報、區住建委

相關文章